互联网背景下农村金融创新策略的几点思考

点击数: 时间:2016-04-21 作者:王名吉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技术和现代金融有机结合的产物。当今互联网水平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云计算、大数据、第三方支付、社交网络等都对传统银行业构成了极大的冲击。依托于互联网、大数据的互联网金融相对传统金融,有着成本、信息等多方面的优势,对传统金融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农村金融创新应运而生,形式多样。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一)影响传统金融服务理念

因为传统的金融行业需要付出的日常管理成本非常高,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金融机构往往喜欢为资金数额较大的用户提供服务。互联网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发展,彻底打开了小资本市场的资金管理渠道,例如:铜板街和支付宝中的用户,无论资金多少,都能够在他们所提供的平台中进行投资。尽管资金量较少,但是由于用户基数大,而且其受益比传统金融机构要高,所以给传统的服务理念所带来的冲击也是非常巨大的,这就使得传统的金融行业必须要改变自己的服务理念。

(二)改变传统金融运行渠道

传统金融运行渠道主要通过实体网点的形式,近年来出现了如电话、短信服务渠道。而互联网金融则采用线上服务的方式,客户不仅可以自主办理业务,也能够在网上预约线下业务,从而提升了金融行业的服务效率,降低了日常管理和运营成本,收益也大大的到得了提高。

(三)加速金融脱媒

在互联网金融出现之前,资金需求方进行融资时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融资方式,例如股票和债券等等。另一种是银行做为代表进行融资。如今金融行业引入了互联网技术,资金需求者只需要在金融机构提供的一个平台上发布一个详细的资金需求信息。一般情况下,就会有非常多资金供给者来为其提供资金,例如现在的众筹平台。这加速了金融脱媒的进程。

(四)改善信息不对称问题

较传统的实地调查方式而言,在网上搜集个人信息非常的简单方便,通过把这些搜集到的信息整理合并到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大的数据库,也就是现在常说的大数据。金融行业就可以依据大数据中用户的信息对其信用进行管理和评价。如今的阿里巴巴以及百度等都可以有偿的分享其大数据库中的合法信息,通过这些信息,金融机构能够对用户的信用等级和投资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管。这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信用管理的功能,这对于我国现存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起到了很好的弥补作用。

二、互联网在解决农村金融创新问题的思路

通常情况下,涉农金融业务很大一部分是存取款和小额贷款,虽然单个服务的资金量较小,但其业务量较大。但是,农村金融服务业务成本高、风险大,金融服务“缺位”严重。尽管政府出台了很多的规定来支持和鼓励涉农金融业的发展,但是由于涉农金融业务的管理运营成本相对较高,导致很多机构不愿意进入到农业金融领域中。随着近几年互联网金融的大力发展,使得涉农金融业务的效率提高了很多,而且服务成本也显著降低。传统的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解决,给农村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首先,银行需要探索更多的无网点银行业务创新,包括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支付业务,以及“惠农服务站+银行卡助农取款”业务模式、“乡村便利店”、“乡村自助店”模式等电子支付业务,为农村金融提供支持。

其次,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且与农村银行业务有许多协同点,需要依据电子商务业务进行创新,包括电子商务与银行业务融合创新、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农产品销售产品创新等。

再次,针对农村当前融资困难的问题,提出探索线上融资业务产品创新,具体包括:线上融资产品创新、风险可控基础上发展P2P平台、建立众筹平台及利用闲散资金。

三、互联网农村金融创新的模式

  (一) 无网点银行业务创新模式

无网点银行与传统银行最大的区别是其业务的办理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独立完成。所以在农村地区大力发展无网点银行不仅可以节省银行的运营成本,而且能够为农村地区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存、取、贷以及保险等服务。通过无网点银行业务金融机构可以在维持财务可持续原则下,将许多原来享受不到金融服务的人群纳入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之内。

1 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业务 

1 手机银行业务拓展

手机银行顾名思义,简单从字面理解是在手机上使用的银行,显然这是结合移动通信网络和终端办理银行业务的新式金融服务方法。用户若要使用此项服务就要依赖于银行金融业和移动运营商的紧密结合,无缝协作。放眼世界,手机银行可以弥补银行在乡村郊区设立的网点少,对这样的地区没有足够金融服务的问题。具体的来说,银行在偏远地区设立网点的经济成本很高,而设立网点后给居民提供金融服务的的成本同样也很高,而手机银行可以良好的缓解这两项难点。经调研统计,设置一个零售代理点所花费的费用仅仅是实体银行网点的三十分之一,更为重要的是,在运营成本方面,运营一家银行网点要比运营代理点高出90倍。可见,低成本可以使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的贫困农户有能力享有正式的金融服务。 

    我国目前各种类型的银行都已经你追我赶地给用户提供手机银行业务了。我们应积极创造出能把线上线下支付连为一体的“手机钱包”,而要完成这样的项目就必须有移动运营商提供的信号网络,还要求手机的操作系统可以对智慧型芯片所适配的程序进行加载和事务办理。诸如“扫一扫”“代金优惠券”这样的支付应用也应随着上述要求而普及发展。让现代金融服务模式真正走进农户的日常生活。

与农村金融有关的手机银行包括无卡取现、手机银行-农户小额贷款、手机银行按址汇款和手机金融等。金融网点少、金融服务单一已随着手机银行的发展而大大缓解。发展电话银行、手机银行也是我国农村金融普惠政策的重要内容。

2 鼓励使用网上银行等线上服务,同时重视线下服务的结合。

网上银行有运营成本低,工作效率高、操作方便等诸多优点,可以鼓励农村有条件的年轻人使用诸如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新兴服务形式,在方便他们自身的同时也可以缓解农村金融服务设施相对较少的压力。另一方面,由于青年多外出打工,偏远乡村多只有孩子和老人,同时,乡镇地区依旧有部分老年阶层,对于现代金融服务他们很难接受。因此,在发展线上互联网金融的同时,金融机构依旧要创新现在服务,可以设立金融便民服务站,在商店安装金融pos 机,安装ATM机等,在乡村可以由经过金融机构培训乡长或村长进行简单金融服务,为村民提供最为基础的金融服务。最近几年农村银行推广的网银,极大的帮助了农村人民获得应有的金融服务,将农村金融纳入到应有的金融体系中来。让农民切实感受到金融优惠。

近一两年,农村信用社系统开始在农村推行网上申贷。农村贷款难,贷款不便捷,贷款程序不透明,一直是农村贷款的的难点。而互联网贷款让这些问题得到了缓解,具有非凡的意义。

2“惠农服务站+银行卡助农取款”业务模式 

在我国中西部偏远农村地区,由于金融网点匮乏,使得该地区农民、特别是众多留守老人为支取自有资金和政府补贴金,需前往邻近银行网点办理。这些网点一般分布于于路程较远的县城或乡镇,时间花费长,交通成本高,去银行取款成为农民的一件“难事”。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可以在金融服务空白的乡、镇、村建立“惠农服务站+银行卡助农取款”的业务模式:即从加油站、零售店、药店、彩票站、电信代理收费点等机构以及村干部、致富能手等自然人群体中选聘业务代理人,建立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站,然后,银行机构从自身入手,改造银行卡业务行内系统,在银行卡助农服务站布放POS机、验钞机等服务终端,银行若想和商户良好合作,就必须给业务主办商的主要商户进行指导,拟定好农村用户存取款服务合同并与商户签约。这样签约商户才能真正起到帮助农民享受金融服务的作用。农民便可持银行卡向取款服务站申请小额取款及余额查询等业务。 

可见,取款服务站模式实现了农民小额取现的愿望,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偏远地区农民取款难的问题。 

3 “乡村便利店”、“乡村自助店”模式 

“乡村便利店”的主要组成部分有:用于存折及卡登陆的自助终端、具有辅助功能的直通电话、网上银行自助体验终端、负责业务宣传、操作引导以及机具维护的服务人员。“乡村自助店”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现金存取服务。 

通过以上介绍的两种“自助店”模式的运行,可以很好的解决偏远地区信息闭塞的问题,便于村民们进行各种业务的办理。不用走出去就能在当地村里实现有关金融业务的查询办理以及转账等一系列事项。

4 创新服务理念

1建立3A 服务理念。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以互联网金融为契机,重塑服务理念。在当前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最重要的是要实现对客户的3A 服务理念,即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以及任何方式(Anyway),并以此作为指导促进创新服务流程的改进和完善。

2 升级优化实体网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推进创新服务理念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受在交易过程中的时间限制,开始升级实体网点使其具有智能水平。首先最主要的是对自助交易实行智能化操作,并且配置相关的设备,其中包括自助发卡机、VTM( 远程视频柜员机以及ITM( 互动交易模式),逐步推出无人值班的智能化网点。其次是在传统柜台业务中添加智能元素,借助平板电脑等方式提升前往网点办理业务客户的体验度。三是和快速消费品、零售业巨头进行合作,推出新型网点业态。

3 大力拓展移动金融。除了时间限制以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同样也要避免场所和方式的限制。此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做法避免上述的两种限制:首先可以考虑与互联网企业进行跨界合作;其次通过对移动金融APP进行研发和设计,从而使消费、服务以及娱乐等活动在金融方面实现融入,简而言之就是创建一个掌上金融世界。近年来,我国在此方面的发展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例如各大银行所推出的中银易商、月光宝盒等都具有一定的参考和代表性。

(二) 电子商务业务创新模式

1电子商务与银行业务融合创新

当前互联网金融和物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京东、阿里巴巴等互联网电商纷纷开拓业务向金融市场发起进攻,支付宝、微信钱包等新型支付平台的诞生对传统的金融支付方式无疑也是一道冲击。但对于农村金融市场来说,也可认为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金融脱媒的危险,建设银行和民生电子商务公司纷纷率先试水,提出了电子商务和银行业务相融合的对策。这对于我国广大的农村金融机构来说,无异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借鉴。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第一,利用农村金融市场的优势,推出农产品服务推广电商平台,为本地具有特色的农产品或企业提供电子发展平台,服务内容可以包括绿色农产品推广、电子支付、物流运输服务等一体化的服务体系。

第二,充分利用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已经发育完善的电子平台,与其展开金融合作,主动为参与电子商务的企业提供资金结算、融资服务。但是金融机构并不能获取在农村地区进行的电子交易信息。电子商务平台的合作,实现大数据的共享有利于农村信用大数据的构建,对于改善农村地区信息不对称有一定效果,对于提高农村信用放贷能力,实现金融扶助“三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积极同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公司开展合作,拓宽农村经济主体在进行金融交易活动时的网上支付结算业务覆盖面,极大程度减少农村金融活动中交易双方的交易支付成本。

2 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农产品销售产品创新

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正在飞速发展,多家银行都积极的在农村发展电子商务并将其作为重要的优先战略,当然这一切的努力也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效。在此过程中,各个银行为了抢占先机,都在进行电商金融配套设施的建设,并以第三方平台为基础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步伐。

不仅如此,各企业转变思维,从用户和平台的角度进行思考并对“三农”进行探索,研究其在金融服务行业的变革方法,并且致力于打造一个B2BB2C的互联网金融生态交易平台,具体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首先是针对农村个体户,应鼓励并引导他们,让农民也能在开放式的电商平台上进行自主开店;其次是针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是鼓励类似的大企业在网上进行销售渠道建立。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在农村的推广和应用,各个地区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目前已有33 家涉农企业及村镇企业已经开始与农业银行进行合作,如海安天成饲料和通州正大农药等,同时他们还自主研发了商管家平台,通过这一大型的金融电商服务系统各企业能够进行定制化全流程的供销管理、多渠道的支付结算和开放式的平台管理、客户信息管理、系统管理、资金管理、交易订单管理、关联商户管理。不仅如此,在销售经营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供应链金融的优势,上上下下所锁定的关联企业有二百多户,仅仅在2013 年就实现了五亿元的巨额资金流近。因而也促地使农业银行进一步与南通当地农村企业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了银企互惠双赢。

第二步,以“三农”产业链为基础,利用大数据的思维方式进行探索并建立模型,然后将该模型应用于沿江和沿海地区,对其养殖大数据进行集合,从而有利于进行新商业模式的创建。通过与各领域领先企业合作,拓展服务边界与营销模式,以“开放”为理念,构建移动金融生态圈,全方位满足农户基于移动终端的各类增值金融服务需求。其主要方式是将智慧“三农”的金融服务试点与无线自助终端相结合,并以后者作为载体,在农村地区进行各种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例如指尖、口袋银行以及空中支付和金融物联网平台等电子交易平台,进而对移动金融服务入驻乡镇进行有益尝试。发挥县域支行先行先试作用创新“三农”特色产品,重点打造城镇化建设和现代农业系列产品箱,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金融微生活手机支付等三农信息化平台的推广。

第三步,针对目前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农村商业银行凭借对“三农”的市场进行精确的定位,以及在“‘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方面具有的特殊优势,完全有能力创新出更完善的贷款产品,探索服务三农的新模式,提供“一对一服务”,例如使用重点支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中包括家庭农场供应链金融服务、大市场IC 卡非接支付、电动工具市场移动支付以及家纺市场P2P 模式贷款服务等,推动“三农”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应用。

( 三) 融资业务产品创新模式

   1线上融资产品创新

在农村地区想要实现融资和贷款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与“三农”发展要求相结合建立一个线上的融资模式是相当重要的一个途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将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于在互联网上开展业务经营的村镇企业,其相关的经营数据以及现金流等信息都会被收集,从而对其进行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信用评价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

第一,金融机构可以采用线上供应链融资的方式对农民发放贷款。也就是说让下游核心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贷款的担保人,为上游农产品种植户发放贷款,这样一来,金融机构的客户不再是单一的农户,而是一整条农产品产业链。利用创新服务来构建一个线上供应链融资新模式。例如,中国农业银行发行了一款名为“金农贷”的产品,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创新型的农村经济主体,农村经济主体只要满足发放所要求的条件,就能够申请该款产品。

第二,对金融产品的服务理念进行创新,利用大数据平台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例如:把阿里贷款作为信用评估平台,对客户信用进行管理和评价,从而作为给客户发放贷款数额的依据。

第三,对涉农金融所提供的服务进行改革。对于新型农业,金融机构要为其提供更全面更快捷的服务,同时可以适当放宽贷款担保物的类型。对于不同种类以及发展规模的创新型农业经济体,金融机构要以其对资金需求的目的为依据,为其选择更加合理的资金解决方案。

在进行营销贷款创新产品的探索过程中,对于不同粮食类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开展重点和方案都不同,下面根据不同类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介绍:对于种植粮食类的,则其发展的重点业务有存货抵押、农机具抵押、涉农直补资金担保、大额订单质押等,从而进行该主营体的销贷款创新产品的探索和设计;对于种植经济作物类的,则要进行开展的金融产品包括现金流抵押、蔬菜大棚抵押以及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对于畜禽养殖类的,主要进行的业务是畜禽产品抵押、创新厂房抵押以及水域滩涂使用权的抵押贷款;而对于一些具有良好资信情况并且有巨额资金周转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会积极地进行信用贷款地发放工作;最后是对产业化程度高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探索,主要开展的金融服务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等,是更具互动性的线供应链 

    2风险可控基础上发展P2P平台

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建立P2P 平台,允许民间资本支持“三农”。农村信贷的风险性往往让银行在审核发放贷款时格外慎重,同时收益与成本的不对称造成的逆向选择也是得银行并不愿意发放农村个人或者小微企业信贷,虽然民间资本一直被认为是目前解决这一矛盾的一个良方,然而针对民间资本的讨论依然在继续。对于农村这一特殊地区,政府可以适当放宽民间资本扶助“三农”的准入政策,建立P2P 平台。在P2P 平台上,借贷双方的信息透明公开,借贷双方可以自主选择,网络信息的公开化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让有闲置的民间资本得以在市场自由流通,支持“三农”建设,弥补了现在市场上对于“三农”的资金支持的空白,拓宽融资的渠道。

    3建立众筹平台及利用闲散资金

建立众筹平台,允许小企业通过众筹获得资金,拓宽其融资渠道,缓解农村小微企业融资困难问题。

    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信社,是农村金融创新的主阵地,要加快自身改革发展步伐,向现代农商行华丽转变,加大科技投入,引进科技竞争人才,促进加快业务转型,主动适应同业竞争的互联网时代,行普惠路,筑农商梦。实现城乡信息互联,将闲散资金投入于支持“三农”中去。

不同性质的金融组织之间业务交叉,监管的难度增加,建议通过组建新的监管机构或者由中央政府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分类监管完善监管体系。

(作者系衡阳县联社副主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