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审计中心:助农支农无小事 普惠金融送春风


省联社“党建共创、金融普惠”行动开展以来,长沙审计中心认真贯彻省联社安排布署,领导班子分组对联点村每月进行走访,积极督促农商银行通过多种方式满足农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需求,全力保障农户生产消费的资金需求,把助农支农当作大事要事来做。

“访”出来的客户

长沙市望城区格塘镇凌冲村的养猪专业户邓建国就是受益者之一。老邓是个淳朴的农民,人勤快,能吃苦,家里以养殖业为主,还做一点家具和纺织品。此前在亲朋好友处举债20万元用于养猪,去年因为猪瘟影响损失惨重。后来准备再采购一批生猪,但手头资金紧缺难题让他犯了愁。去年长沙审计中心与长沙农商银行联点人员对他走访并了解情况后,农商银行望城支行下属格塘支行立即安排客户经理进行回访,随后给老邓授信10万元,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我前些天就收到贷款了,真是雪中送炭啊,我打算先买些饲料 ,过几天再买几头猪扩大养殖规模 。”联点人员在老邓家中回访时,他髙兴地说道。

长沙审计中心联点的凌冲村是一个贫困村,位于靖港镇东北大众垸,全村共1231户,4532人,其中低收入户147户,354人,村内无主导产业,人均耕地面积0.6亩。格塘支行坚持为该村农民建档立卡,精确了解农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积极扩大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目前在对凌冲村有贷款26户、45笔、金额共计421.8万元,其中绝大部分为小额信用贷款。

“走”出来的问题

通过金融走访,长沙审计中心和长沙农商银行联点人员发现和满足了部分农民的金融需求,但同时也发现农村金融供需矛盾仍未得到根本解决、支农助农的精准性不够、农民对农商银行金融产品知晓度不高等问题较为突出。

金融支农有效协同机制有待健全。联点人员到凌冲村进行走访时,村支书热情陪同到各家各户上门,而且每次都将其带到贫困户家中。农商银行每年都给了凌冲村一定数额的捐助,但村支两委把普惠金融当成了民政救济,认为搞搞看望慰问、发发油米红包就算支持。农商银行和村支两委之间在金融支农方面缺乏有效衔接,工作联系、项目对接、资金整合相互之间协调不够。在立足村情和农户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资金投入、技术援助、人员培训等方面缺乏有效支持,没有起到农商银行金融支农应有的作用,普惠金融的成效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农商银行与农民的情感纽带不够牢固。与多年前农信社员工在农民家吃饭、聊天、亲如一家不同,现在农民对工作人员的走访是警觉和陌生的。这种境遇的变化,集中体现了农商银行与农民关系的淡化。因为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变化、农村地区同业竞争加剧、农村网点员工流动性大等因素,农商银行丢失了过去背袋下乡、走村串户的传统精神,与农民的联系出现了“断链”。农村金融业务的关键在于对农民个体生产生活信息的充分掌握和对农民经济行为的理性认识,对农民家庭和个人情况掌握不足,信贷投放的切入点和风险点就会把握不准,造成“怕贷”、“惜贷”的现象。

农民“融资难”现象仍未根本缓解。农商银行从成本和风险考虑,对涉农贷款都比较谨慎。农民融资难,固然有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产权制度不完善、与农民信息不对称等方面的问题,根源还在农商银行提供的服务与农民不断增强的金融需求之间出现了“断层”。比如,长沙周边有很多农民家庭,早已不以务农为生了,金融需求也开始多元化,农商银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就不能再削足适履,而应该围绕农民的需求进行调整优化。

农民对农商银行金融服务的知晓程度不高。近年来农商银行出台了很多措施,完善了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网络,开发了弱抵押、弱担保、低利率的涉农金融产品,但是由于宣传还不够到位, 且金融产品太多太杂,很多农民并不了解相关金融政策。根据调研情况看,农民还是习惯向亲戚朋友借款或者民间借贷,农商银行仍未成为农民融资的主要渠道。

“干”出来的办法

以横向合作提升普惠金融效率。农商银行搭建“银村合作”平台,充分依靠村支两委的力量,进行客户信息的收集和传递,提升信息收集的准确度和效率,缓解与农户信息不对称性的问题。同时也要加强对村支两委的交流沟通,把党建共创、金融普惠的内涵和作用宣传到位,不能把“党建共创、金融普惠”行动等同于扶贫工作,而是把它当作金融助农支农的一项重要事业做实做好。对于贫困村,要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在思想上引导,在行动上扶持,拓宽金融支农助农路径,增强内生动力,促进金融支农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

以“一对一”对接找准普惠金融重点。农商银行与农民的关系维护包括信息交流和情感维护两个层面,这两项工作必须通过与客户面对面交流才能实现。走访中发现,现在农村主要劳动力都出去打工赚钱谋生,一般在晚上或节假日才回,留在家中的基本为老人和小孩。针对这种情况,常规性的走访发挥的作用有限,农商银行必须创新思路和工作方法,通过网格化排查和主动性对接,深入挖掘和精准对接农户金融需求。通过持续深入的走访,增加与客户的交流互动,把农民生产经营和生活状况摸清楚,把农商银行的金融产品推介好,把农商银行与农民的情感纽带维护好。

以产品创新提升普惠金融的针对性。抵押方式缺失是涉农、小微客户贷款不能做大做强的一个制约因素。农商银行一方面要把握国家对创业、扶贫、拉动消费、改善民生等方面的利好政策,通过主动联系财政、农业农村、工商等相关部门,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一方面要紧跟科技发展潮流,不断加强渠道平台建设和横向合作,推进基于信用记录和综合经营情况的信用类线上产品,着力缓解农民融资“担保难”的问题,切实把金融普惠工作做好、做实。

以信贷队伍建设增强普惠金融的后劲。按照“补充一批、替代一批、优化一批”的思路,新招聘员工适当向农村地区倾斜,增强服务“三农”一线人员力量,同时推动农村区域金融队伍转型升级,建设一支接地气、业务精、作风好的客户经理队伍。通过师徒制、“传帮带”等方式,传承农村金融经验,提高整体业务素质。贯彻“人嫌细微、 我宁繁琐,不争大利,但求稳妥”的指导思想,将薪酬激励向客户数量和贷款笔数倾斜,不断拓宽客户覆盖面和农民的金融可得性。

 

(作者系长沙审计中心副主任 黄志刚)


电话(传真):0731-82278700 | 客服电话:0731-96518 湖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版权所有 湘ICP备 09022064号 本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