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勤:“433”评级授信打通贫困户贷款绿色通道

点击数: 时间:2020-10-17 来源:中国农村金融

2014年,湖南省农信联社与省扶贫办通力合作,创新打造贫困农户“433”评级授信系统,为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户量身定制扶贫小额信贷这一特色产品,打通了贫困农户获得银行贷款的绿色通道。目前,全省农信系统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58.86万笔、金额240.41亿元,占全省金融机构发放扶贫小额信贷的94.16%,带动50万余户贫困人口发展生产、增收脱贫,开创了“贷得到、用得好、收得回、可持续”的金融精准扶贫新路子。

创新“433”评级授信系统,打通贫困农户贷款绿色通道

贫困农户资产资金匮乏,达不到银行信贷准入条件的要求。湖南省农信联社于2014 年年初成立项目组专门进行难题攻关,创新了“433”评级授信系统。该系统仅设置个人诚信度、家庭劳动力和人均收入三项指标,三项指标的权重为4∶3∶3,总分值100分,根据评分确定1~4个信用等级,评分在70分以上的即为达标并可获得授信,授信额度最低1万元、最高5万元,为贫困农户打通了获得贷款的通道。

突出家庭劳动力、个人诚信度两项指标。这两项指标的权重达到了70%,只要这两项指标达标,即可获得农信社评级和授信。目前,全省192.3万户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户中有191.5万户在农信系统进行了评级,评级比例为99.6%;有170万户获得了授信,授信比例为88.2%,授信金额436亿元。

突出发展生产要求。凡是符合“四有两好一项目”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即有劳动能力、有致富愿望、有贷款意愿、有收入保障,遵纪守法好、信用观念好,参与产业扶贫开发或自主选择较好的小型生产经营项目,均可获得扶贫小额信贷支持。

突出“两免一优”的优惠特色。扶贫小额信贷定位为免抵押、免担保、利率优惠的信用贷款,获得授信的贫困农户只要凭身份证、贷款证就可以到当地农信社申请贷款,贷款利率一律执行同期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比普通贷款利率降低了50%左右,既解决了贷款难的问题,又解决了贷款贵的问题。

精准对接产业项目,建立生产脱贫的利益联接机制

扶贫小额信贷的用途明确限定为发展生产或从事产业开发,并确定了“贷款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思路。这里的“贷款”专指扶贫小额信贷,这里的“穷人”指建档立卡的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户,这里的“能人”指当地的产业或项目带头人。这个思路的核心就是通过利益联结机制,把当地的贫困对象与当地的产业、项目进行对接,引导能人创业展业,带动贫困户通过产业劳动实现脱贫。

推动发展生产脱贫。通过发放扶贫小额信贷,引导贫困农户积极参与“四有两好一项目”,形成稳定的生产劳动收入。6年来,湖南全省共有50万户农户从全省农信系统获得了扶贫小额信贷,湖南农信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40.41亿元,截至2020年6月末,还有余额75.7亿元。

精选产业项目。采取“银行+园区+企业+基地+贫困农户”等模式,帮助贫困农户选择发展前景好、见效快、受众广的产业项目,持续带动周边贫困农户脱贫增收。 

发展培育产业“带头人”。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扶贫产业链贷款,增强“能人”带动作用。目前,全省农信系统累计支持扶贫产业链带动贷款项目1080个,累计投放贷款315亿元,带动20万余户贫困人口增收。 

与产业帮扶资金捆绑联动,放大政府扶贫资金效应

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户参与产业生产,以往的做法是扶贫部门无偿提供产业帮扶资金支持,标准是每户每年1500元~2000元。湖南省农信联社与省扶贫办多次对接,确定把每年相对稳定的产业帮扶资金用于扶贫小额信贷贴息和建立风险补偿金,以扶贫资金撬动信贷资金。这种做法把以往的“大水漫灌”改为现在的“精准滴灌”,起到了发挥金融扶贫作用、放大政府扶贫资金效应的双重效果。

建立扶贫小额信贷的风险补偿金。由扶贫部门和当地政府从产业扶贫资金中出资,每个县先建立300万元以上的风险补偿金,以后按贷款额度的相应比例进行增补;农信机构在风险补偿金额度的10倍以内发放贷款,风险补偿金作为保证金用于处置贷款风险。

对扶贫小额信贷实行贴息。实行对扶贫小额贷款的全额贴息,贷款贴息年限最长可达三年,这样减轻了贫困农户的经营负担,调动了贫困农户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同时提高了政府扶贫资金的精准度。

制定扶贫小额信贷风险处置办法。根据风险形成的原因确定农信社与扶贫部门各自分担比例、处置方式和工作流程。例如,因市场因素、自然灾害、疾病等原因造成的贷款损失,由风险补偿金补偿80%~90%,农信社承担剩余的10%~20%。这样既解决了农信机构对贷款风险的保障问题,又扫除了贫困户可能背上贷款债务的后顾之忧。

建立完善管理机制,确保扶贫小额信贷取得实效

自推出扶贫小额信贷以来,湖南省农信联社与省扶贫办始终紧密协作、精心组织、精准推进,确保全省扶贫小额信贷工作不断走实、走深、走出成效。

分批分阶段推进实施。从2014年11月首批试点到2015年年底,扶贫小额信贷分三批扩展到全省所有县市区,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做到“能授尽授”“应贷尽贷”。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全省农信机构与各级扶贫部门明确职责分工,共同建立健全了涵盖实施方案、实施细则及扶贫贷款管理、操作规程、专项统计、尽职免责办法等在内的一整套制度体系,实施了以贫困农户评级面、风险补偿金到位率、扶贫贷款累计逾期率、不良率等指标为重点的金融扶贫工作考核机制,构建了以贷款贴息、风险补偿、联席会议、督查督办、数据信息等为主要内容的多层次管理平台,形成了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做实金融精准扶贫的强大合力。同时,全省农信机构全面开展贫困村金融服务站建设,共建成服务站5389个,占全省金融机构的比例为77%,为扶贫小额信贷的有效推进起到了助推作用。六年来,扶贫小额信贷累计逾期率为0.18%,目前不良贷款率为0.12%,实现了广覆盖贷款、全方位服务、低风险管控的预期效果。

加强政策衔接,深化扶贫效果。针对贫困农户脱贫以后生产发展的资金难题,湖南省农信联社与省扶贫办、省财政厅联合在宜章开展深化扶贫小额信贷试点,探索延长政策期、放大贷款额度等扶贫新政,明确产业发展较好且还贷守信的脱贫农户在2023年前可继续享受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对脱贫农户扩大生产的贷款授信额度提高到10万元。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Dr0TiBTevcVXRF6mV_FH-g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