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农商银行作为毛主席家乡的本土银行,熏陶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韶山精神,传承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建设主席家乡的历史使命。在建党百年的历史时刻,韶山农商银行发挥红色金融之力,坚守初心,坚持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市场定位,持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积极构建红色金融服务体系,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金融活力。
扶持“红色产业+”,增强红绿融合发展新动能
注重突出产业融合,着力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提高资金支持力度,让红色产业焕发新的活力。
红色产业+文旅。着力支持美丽乡村、特色小镇、文化旅游项目、旅游发展示范区的打造与建设,加大对休闲农业、特色民宿、乡村旅游等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根据《韶山市红色金融绿色信贷工作实施方案》精神,积极创新红色旅游信贷产品“民宿贷”,向辖区内从事民宿行业的个体工商户发放用于民宿经营的流动资金贷款,立足本地实际,支持红色文化旅游项目,截止9月末,共计发放“民宿贷”22户、金额696.6万元,同时发放贷款5460万元用于支持“红旅产业”,实现“农商红”金融服务渗透到“韶山红”发展之路,让韶山红色旅游发展焕发生机。
红色产业+农业。始终坚守金融服务“三农”的市场导向,为“三农”发展注入金融活水。今年3月,在市委政府的牵头下,冠名2021年韶山市“农商银行杯”油菜花节,为农产品宣传与销售开拓渠道,提供平台。积极开展央行内部(企业)评级授信工作,主动向人行申请再贷款、再贴现资金用于支持乡村振兴、普惠金融,截至9月末,央行支农再贷款余额7000万元,用于支持生猪饲养、淡水鱼养殖、水果种植、大米加工等农副产品生产。其中投向5户涉农企业2508万元,发放57户农户个人生产经营贷款4492万元。
红色产业+工业。搭建多层次绿色金融组织机构体系、多元化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支持中小科技型企业创业,推动绿色低碳金融发展,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成立一把手负责制的绿色金融支持低碳发展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将信贷资金引流到被列入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的项目、绿色农业项目、国家节能减排企业,今年增加绿色信贷投放资金800万元。同时,为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打造以“知惠贷”(知识产权专利权质押)、“商标贷”(商标专用权质押)为代表的专利权质押融资专属信贷产品,实现了静态“知识产权”向动态“信贷资金”的有效转换,破解了成长型科技企业的融资瓶颈,截至9月末,给予5家企业4360万元的贷款融资支持。
坚持共建共享,深化普惠金融发展红利
2021年4月8日,在韶山市人民政府的见证下,与“韶山市数字乡村运营中心”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在农村信用信贷大数据平台建设、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农村金融扶持政策等方面为韶山市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给予支持。
建设“积分制”服务平台。明确在花园村、银田村、石屏村、湘韶村4个村开展试点工作,将村民的行为习惯量化为积分,结果直接运用于授信。同时,每户标牌均留有官方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客户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可直接预约办理各项业务。此外,客户通过设在村部的“福祥e站”办理账户查询、挂失、登折、小额资金调剂、存贷款预约等一众金融服务,实现了足不出村即可享受便利的日常金融服务,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目前,韶山市乡村数字治理平台已初步落地运营,其中“荣誉值+”积分制管理平台已在四个试点村推行,累计注册人数2449人,激活家庭1967户。
打造“一门式”服务窗口。积极践行将金融服务融入到村级便民服务体系中的理念,在各行政村或社区综合服务平台的便民服务中心布放助农终端13台,并改造升级现有13个助农金融服务点,打造成“福祥e站”,另一方面着手新建“福祥e站”21个,实现区域全覆盖,同时引进高集成度助农服务终端,全力配合市委政府村级“一门式”便民工程打造,进一步为村级便民工程提供样板。
构建“一体化”结算体系。在移动支付、行业应用、刷脸支付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商户和居民提供支付结算便捷,为韶山宾馆提供收银系统服务,提供一点接入、一站式资金结算和对账服务,极大降低库存的清点和对账的压力,提升工作质量。与韶山供水有限公司通过微信渠道代收水费的合作已正式上线,客户缴纳水费更加便捷、快速。此外,正进行卫生院系统的统一支付管理系统对接,为医院提供一套便捷、高效、可靠的全渠道接入,打造智慧医疗。
创新服务模式,提供精准高效金融服务
着力产品与服务模式创新,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以金融活水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便捷度和可获得性。
提供精准信贷服务。响应银田镇“电杆之乡”的特色,打造“电杆贷”专属信贷产品,将企业中标的国网订单通过人民银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获得融资需求。截至9月末,该行累计发放“电杆贷”特色产品29笔,金额13620万元,有效解决了韶山籍人开办电杆厂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同时针对企业受疫情情况的影响,修订了“电杆贷”相关限制,增加了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投放,利率均下降50-100个BP。
打造普惠金融示范村。通过推行“9851”整村授信模式、加大农村金融知识普及力度、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丰富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推进农村诚信体系建设、加大农村信贷投放等举措,全面提升“三农”普惠金融服务质量,建成有影响力的普惠金融示范村并逐步推广。同时做好“十四类”名单客户评级授信工作,重点梳理、走访辖内专业市场,针对建材、家具、农贸等集中市场内商户,逐户补充完善客户经营及金融需求信息,通过移动PAD、福祥e贷,结合金融背夹上门发卡,将信贷业务和发卡业务送上门,为推进普惠金融下沉服务重心。
“红背包”送金融知识进村。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党员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发扬“背包精神”走村入户,重点对老幼群体宣传金融知识,各支行走进辖内农村、社区、企业、家庭等发放宣传折页,提醒群众防范电信诈骗,守护群众“钱袋子”,同时在走访过程中,指导群众安装“国家反诈APP”,面对面讲述常见电信诈骗案例,回答相关金融知识咨询提问。在红色景区韶山村部前坪举行“伟人故里 百年历程 存保守护”存保宣传活动,为当地村民及游客分享存保知识,将金融与普惠巧妙相融。今年以来,通过党建走访宣传覆盖韶山33个行政村及5个社区,开办金融知识讲座49次,发放宣传折页1.5万余份,受众达4万余人。
韶山农商银行始终将身为主席家乡人的自豪感转化为建设主席家乡的责任感,将韶山农商银行的品牌影响力转化为生产力,将光荣的革命精神转化为创新精神,坚持红色主基调,把握红色旅游地域优势,探索“红+绿”的普惠金融之路,全力构建农商银行与地方经济共生共荣、互惠互赢的大格局,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注入金融活水,全面“贷”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