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办事处:推进“党建共创、金融普惠”行动走深走实

点击数: 时间:2019-11-14 作者:综合科 来源:常德办事处

农商银行是党领导下的金融机构,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今年7月以来,常德市农商银行系统积极探索“党建共创、普惠金融”新模式,有力推动了普惠金融发展,促进了农村金融生态优化。

一、探寻“党建共创”新模式

农商银行如何加强与各级基层组织对接合作的问题?如何解决区域金融饱和度较低的问题?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做到掷地有声?如何在业务发展中防范“抓大放小”的机会主义和“脱离农村”的逃跑主义?常德办事处根据《湖南农信系统“党建共创、金融普惠”行动方案》,在党委合作共建、支部协同共建、党员互助共建的服务合作模式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常德市农商银行系统“银政共创、双基联动”评级授信行动方案》。

实施“银政共创”。通过农商银行党委与乡镇(街道)党委对接,农商银行支行党支部与村居(社区)党支部对接,农商银行党员联动信贷客户经理与驻村党员联动普惠金融联络员,建立群众参与的网格互助小组。按每一个乡镇有人管、每一个村居有人做、每一户家庭有人问,力争三年内农户信息采集面、评级授信面,有效信贷需求农户用信面实现全覆盖,达到政府、客户、银行“三满意”。

推动“双基联动”。通过合作“双动”、设置“双办”、实行“双聘”、开展“双评”、确保“双控”的“五双”联动模式,从2020-2023 年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选派基层优秀支行行长到乡镇(街道)挂职担任乡镇长助理;优先选派基层支行是党员的信贷客户经理到辖内村居(社区)兼职担任村居(社区)支部书记助理或村居(社区)主任助理。

常态入户走访。为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更好对接农村社区各级组织和满足群众普惠金融服务需求,辖内农商银行干部员工全面开展入户走访,全面分发“一书(优化服务承诺书)一卡(优化服务监督卡)”,深耕“在本地的本地人、在本地的外地人、在外地的本地人”,有效延伸普惠金融服务触角,主动为基层群众送上金融服务。特别是在“党建共创、金融普惠”行动中重点落实“走访评级授信、存款贷款不良贷款盘底、全员营销”的“三个全覆盖”,通过深入访、全面录、综合评、公开授、充分用,推动整村走访评级授信全覆盖,发展普惠金融。

截至9 月末,常德市农商银行系统共向辖内市县乡村级组织负责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农户居民等分发“一书一卡”110 万份,入户走访7.2 万户,信息采集45.34 万户,评级53.53 万户,授信39.22 万户;签订党委合作共建协议154 份、明确金融组织员148 人,签订支部协同共建协议1820份、明确金融协理员1660 人,建立网格互助小组2126 个、党员服务站862 个、明确金融联络员1783 个;设置“双基联动”金融服务办公室841 个,党员干部联点包村1890 个,创建金融普惠示范村16 个,选派“金融村官”537 人;开展“金融夜校”865 场次,联合党委支部召开乡镇村组会议1251 次。

二、跑出“普惠金融”加速度

全市农商银行系统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提升需求响应速度,让农商银行金融服务有速度更有温度,让“建设有温度的百姓银行”和打造老百姓良心银行、放心银行、贴心银行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实现信贷服务线上化。为进一步提高普惠金融覆盖率和可得性,解决传统信贷模式下客户体验差、管理难度大、服务效率低、群体覆盖面小等问题,在市人民政府、省农信联社、人民银行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省农信联社常德办事处指导辖内农商银行,以智慧常德建设为契机,以“极简金融,极致体验”为目标,依托政务大数据和科大讯飞的“金融超脑”技术,创造性推出纯线上普惠型信用贷款产品——“常德快贷”,并打造相应系统群,利用线上平台优势简化贷款流程,为用户提供简单、快捷、轻松的信贷服务。目前,“常德快贷”共签约客户3.1 万人,签约金额34.42 亿元,累计用信38.03 亿元,现有余额15.9 亿元。

推行办贷手续简单化。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针对农民创业“缺资金、贷款难”的问题,在人民银行、区(县)市政府的指导推动下,辖内农商银行扎实推进农村“双创”示范户评选及“双创贷”产品推广工作,激发了乡村经济活力,促进了金融回归本源,改善了农村信用环境。

截至9月末,全市农商银行评出双创示范户2813 户,累计授信金额3.31 亿元,累计发放贷款4.6 亿元。同时,探索不动产抵押登记“一窗受理、延伸服务”模式,在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率先将不动产登记中心办事窗口延伸至银行一线窗口,着力实现抵押贷款办理只进“一扇门”。

创新金融服务差异化。全面推广“常德快贷”“双创贷”等“扩面、提额、增效”工程,单户最高授信额度提升至50 万元,惠及全市公职人员、民企企业主员工和城乡广大农户居民群体;在汉寿、安乡农商银行开展“两权”抵押贷款试点,让农村“沉睡资源”变“流动资本”,市场份额占同业半壁江山;为民营和小微企业专门定制“常德快贷”小微企业贷款线上产品,提供无抵押担保的信用贷款支持,并通过降低贷款利率、减免转账手续费等措施,降低客户金融服务成本,让普惠金融更“实惠”。

此外,辖内农商银行还积极担当社会责任,创新推出光伏扶贫贷、电商扶贫贷、“产业扶贫贷”等一系列契合贫困户特点的信贷产品,通过信贷资金助力贫困户脱贫增收,发放的扶贫小额贷款占全市市场份额90%以上,金融扶贫贡献度居全市商业性银行首位。

三、打造“共享金融”生态圈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特别是良好的信用环境,是促进普惠金融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常德办事处立足长远,推动农商银行金融知识宣传和金融风险防范,着力提升群众金融素养,建设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做信用价值的创造者。推动市政府出台常德市信用乡镇(街道)、信用村、信用社区、信用企业评审办法等“四个信用”评审文件,着力推进信用细胞工程、社会信用体系、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等金融安全区建设。主动对接城乡治理组织,完善城乡客户信用信息档案,加大信用激励与惩戒机制建设与运用,在贷款额度、利率、期限等方面给予区别对待。通过信用评定,让信用品质看得见,让信用价值可量化,着力弘扬“守信获益、失信受限”的信用文化,不断净化城乡信用环境。

做金融知识的传播者。常态化开展“金融夜校”和金融宣讲会等活动,大力宣传普及人民币、支付结算、个人征信等基础金融知识,面对面为群众教授假币识别、防范诈骗等方法;广泛深入村组、社区举办“金融夜校”“送金融知识下乡”等活动,现场解答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促进增强了群众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

做金融生态的守护者。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活动,大力防范堵截网络电信诈骗等金融违法犯罪活动。加强贷款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审查工作,切实防范信用风险,并联合司法、媒体等部门,加大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曝光力度,有力促进了社会信用环境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通过3个多月的“党建共创、金融普惠”行动,辖内农商银行从工作实践上给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截至9 月末,全市农商银行系统有余额的信贷基础客户15.53 万户,较年初增加13126 户;单户500 万元以上大额贷款金额、户数、占比分别较年初减少1.11 亿元、69 户和下降4.33 个百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