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工程”让柘塘村变了模样

点击数: 时间:2020-04-29

名山衡山,逶迤向北。

而与湘潭交界的衡山县长江镇,不是因为叫了“长江”而出名。出名的,却是因为这里有个“信用村”——柘塘村。村里298户中有243户被评为“信用户”,多达八成以上。有村民说,“信用”这块“金字招牌”,比生命都重要!村口那块由衡山农商银行树起的“信用村”石碑,也是格外招人羡慕。

原来的柘塘村,就是一个不打眼的“边陲村”——羊瘦人穷日子难过。

如今,全村共有各类经济组织51个,经济总额达到13000万,全村存款总额达到2453万元,人均存款2万多元。比前几年的700万元存款总额,增长了1753万元。全村贷款面由“信用村”创建前的不足8%提高到了32%,贷款总额由“信用村”创建前的不足400万元,提高到1260多万元,一年累计放发贷款达5000多万元。这里,38户贫困户147人,已经全部脱贫。

曾经的“好尴尬”

正在砖厂忙碌的曹海清,既是村支书,也是全村致富带头人,更是这次“信用工程”建设的拥趸者。他放下手中的活告诉记者,疫情稍稍稳定后,全村的经济实体就全部进入复工复产模式,没有一家会因为资金问题而受到困扰。如今,全村51个经济组织,已全部按下“快进键”。

曹海清说,农商行对“信用户”是有求必应!

守信用胜过有名气。然而,衡山的名气,并没有给柘塘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

长江果脯厂创办人刘红英告诉记者,在“信用工程”建设之前,银行给的贷款额度最多只有3万元,她想把企业做大,但是“无钱难倒英雄汉”,经常搞得“好尴尬”。时间久了,村民们大都相互观望,能拖则拖。银行也不得不实行“春放秋收冬不贷、利随本清一年一结息”。如此银企之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掣肘”。

有统计表明,信用工程开展前,全村违约农户59户,累计金额153.29万元,占比分别达到67.82%和39.2%。全村已经到了“信用危机”的时候。

解铃还须系铃人。

湖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衡阳办事处以“党建共创,金融普惠”为契机,把柘塘村作为“信用村”创建试点。仅过一年,柘塘村就成为“信用村”,243户村民被评为“信用户”。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短短几年,全村违约农户减少到3户,违约金额减少到36万元,占比分别减少到4.1%和2.8%,违约的3户农户均属于非主观性违约。银行年收获贷款利息达93.19万元,利息兑付偿约率96.73%。试点前全村贷款总额391万元,此后贷款总额1260万元,提升869万元,增幅222.25%。之前只有130户农户与银行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之后增加到254户。试点前,银行实行的是“春放秋收冬不贷、利随本清一年一结息”,现在是“常放常收按月结息”。

信用就像“通行证”

是什么力量,让众多“欠账户”转变为“信用户”?

省农信联社衡阳办事处主任朱晓华对此感慨地说,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巨大的财富。前后真是两重天!

竹木制品加工户罗立人说,信用这个东西就像“通行证”,没有它简直寸步难行。信用村创建前银行给她的信用贷款额度只有3万元,杯水车薪,难以成事。成为“信用户”后,她的信用贷款额度提高到了50万元。如今,她经营的衡山人和竹木制品厂经营面积由原来的30平方米,扩大到1000平方米,销售额也由原来的15万元,扩大到现在的400万元,资产大额增长。她说,现在我们非常珍惜“信用村”“信用户”这个平台,可以说是块金不换的“金字招牌”。

“信用工程”创建之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也是费尽了心思。先得让村民知道“信用户”“信用村”的好处;如何清收不良贷款;制定什么样的评定程序和标准;给予什么样的优惠激励政策。一句话,得让村民吃上“定心丸”。

只有让“ 定心丸”成为信用的“砝码”,“信用工程”才会落地开花。衡山农商银行以最强的力度,出台优惠政策,确保互利共赢。“信用村”创建成功后,兑现向村民的承诺。对“信用村”辖内村民贷款申请优先办理,贷款利率在执行标准的基础上下浮15%;不良贷款率控制在3%以内的,每降一个百分点下浮5%。同时,实行贷款限时办结制,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原则上在当天办结,其他贷款原则上在5天内办结。这些优惠政策让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受到了广大村民的一致欢迎,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各村村民讲诚信、守信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实现了银行业务发展与利民惠民“双赢”。

诚信感动天下。村民曹某先后在长江支行贷款8笔,金额13.1万元,由于经商亏损,失去偿还能力。总行创建领导小组成员和长江支行清收人员多次与贷款户沟通协调,促使曹某结清了前段所欠利息,落实了贷款担保手续。

榜样的力量直抵心灵。期间先后收回刘某、王某、文某、文某等户不良贷款。期间累计清收柘塘村不良贷款153.29万元。

种粮大户王辉煌与他人一起开办了衡山沐宸农业机械服务专业合作社,今年要加大粮食生产的投入,在原有800亩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又增加流转了200多亩水田,总计达到了1000亩。但他又面临农资、租金、农机设备等一大笔开支。正在苦恼之际,农商行的工作人员主动上门进行对接,当天就向其发放了信用贷款50万元。王辉煌激动地说:还是我们信用村好,银行相信我们,这么一大笔信用贷款这么快就放了下来,信用就是资本和财富啊。

不让一户掉队

信用,是相互的,也是共同的。

在“信用工程”创建之初,农商行、村委、农户三方就达成共识,共同抢建“命运共同体”,从此休戚相关。“信用村”的创建,促使农商行、村支两委和广大农户成为了命运共同体,荣辱与共,三方都异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创建成果。

省农信联社衡阳办事处副主任吕宏忠说,“命运共同体”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为“弱小”者提供像担保这样的“提携”,也为信用戴上“紧箍咒”。如此形成共同致富,不让一户掉队的局面。

“命运共同体”的搭建,不仅带活了全村经济,村容村貌、村风民俗也发生发根本变化。

“信用工程”创建以来,村民新建住房51栋,危房改造31户,厕所改造110户,聘用3名村保洁员。村级公路改造硬化提质20余公里,路灯安装180盏,塘堤、库坝、水圳等水力设施改造投入约50多万元。居民公共休闲设施投入改造20多万元,政服中心和村部办公设施改造提级600多万,在村道两旁绿化亮化约20公里。

村民自发组织参加“衡阳群众”公益活动40余人次,村民自己积极组织文明自治,自发组织开展百人阳光培训班,对村民进行种植、养殖、加工等知识的培训。每年筹集敬老爱心捐款2万元以上。

为了不让一户掉队,积极开展对贫弱的帮扶,其中村干部帮扶50人次,龙头大户就业帮扶38人次,村民集体对失去劳动能力户和贫困学生的帮扶15人次,村里整体公益的贡献20余万元,其中新冠肺炎期间柘塘村党员及致富带头人捐款约3.88万元。

家里享受“一键式”服务

过去,我们贷款要到信用社走两三趟,还不一定借的到,“信用村”创建后,“如今在衡山农商银行借款像存款一样方便了。”柘塘村妇联主任,省党代表罗立人说。

随着衡山农商银行手机银行业务的推广,村民的存款、贷款、转账等金融业务,均可足不出户,在家里即可享受“一键式”金融服务。

衡山农商银行董事长王云峰,拿出手机演示,“我行在省农信联社和市办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推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如这款近期推出线上产品——“福祥e贷”快贷,开展整村授信后,客户从贷款申请,到审查、审批,到用信,在手机上3分钟即可办好。在今后,我们还会推出更多的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让广大农民朋友在家享受更便利更快捷更优质的金融服务”。


《掌上衡阳》:https://cmsuiv3.aheading.com/Article/ArticleRead/4489135?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