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道”文化涵养“三农”精神——读《穷人的银行家》有感

点击数: 时间:2020-06-02 作者:张建华 来源:衡南农商银行

在农信系统摸爬滚打二十四载,亲历过多次产权改革,对农信文化及理念自觉已略知一二,但从未跳出系统思索过,更未“跨出”国界考量过。《穷人的银行家》蓦然给我打开了另一扇窗,在了解到了一些异国风情、他乡情况后,更多的是接触到了几乎泛之四海而皆准的社区银行、亲民银行、百姓银行的经营管理之道。

一、产品适销对路是王道

刚接触《穷人的银行家》时,说实在话,并没有引起我多大的兴趣,只是随手翻了几下。但当我采取倒读法,从最后的《附录一:格莱珉简况》中看到格莱珉银行推出的养老基金项目,让“贷款者们觉得这个项目太有吸引力了”时,我也瞬间被其吸引,于是回过头来,从“译序”开始逐章细细品读。慢慢地,我了解到格莱珉银行颠覆了几百年银行业的法典,实现了向无抵押担保的穷人借贷,其业务生生不息,成为了在孟加拉国全国性的“穷人的银行”,并绵延五大洲,在一百多个国家得到采用。

其实,仔细回味起来,格莱珉银行能够走向成功,也并没有什么特别高深前卫、标新立异之处,甚至是穆罕默德·尤努斯在创立该银行之初,断无诸如智囊团、攻关组等高参在其身边,其理念、宗旨,或许只源于作者与贾纳塔银行经理之间、亦是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番对话:

“就说一件事吧,你所说的这些村民需要借的这一点点钱,甚至都不够他们必须填写的所有那些借贷文件的费用呢。本银行是不会在这样的微小数额上浪费时间的。”

“只要你能把钱收回来,你们为什么需要抵押担保品呢?收回钱才是你们真正想要的东西,对吧?”

是的,不论办银行,还是企业,必须要设计出客户认可、适销对路的产品,这就完全印证了作者为什么在1976年,自己掏出27美元,分别借给42个赤贫村村妇的远见卓识。

在那个一贫如洗的国家和时代,正是因为作者开创了“一个能够借钱给那些一无所有者的机构”,以及广大贫穷者喜闻乐见的贷款产品,让他们摆脱了如梦魇般缠绕的贫穷,而格莱珉银行也因此收获了最为平实、但最有分量的点赞和礼遇:至2003年底,在全部1277家分行中,有994家分行保持100%还款率,此种近乎完美的到期收回率无疑创造了银行界的奇迹。

由此,我们把视界拉回身边,分别从业内、系统内进行比照和参酌。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中,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何种行业,无不存在竞争。而在竞争中,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具有适销对路的产品才是获胜的王道。

作为同是金融机构的证券业,近年来的竞争甚为惨烈,证券公司纷纷通过调低佣金率来招揽客户,从万5到万3,再到万2,甚至万1.5,无不拿出了看家本领。但这终究不是长远之计,终究还是不能解决客户粘性这一根本问题。愈是胶着状态,愈是要寻求突破。方正证券就找到了有效的突破口,设计出了定价买入、定价卖出、开板卖出、预约打新等“条件单”功能。其实,作为券商APP来说,这些本应属于基本功能,但绝大部分券商并无此功能,或者将此纳入高端功能,需要支付不菲价格才能使用。试问,如此一来,其他券商与自断经脉何异?而方正证券的口碑及客户忠诚度便可想而知。

同时,从银行系统内部来看,股份制及国有银行无论从存贷产品、电子银行产品,还是在软硬件设备、线上金融服务等方面,始终处于引领位置。作为一名银行从业人员,主动却体验他行的金融服务应该也是一项职责和使命。从我所体验的其他银行的手机银行来看,邮储银行的手机银行操作界面简单明了,而且在转账汇款中,有个“原路退回”的功能,免去了重新输入或选择账号的麻烦,非常贴心。其他大部分银行的手机银行中,均能查询到房屋按揭贷款的余额及每期须还贷的金额。建行换卡时,可保留原卡号。此外,其他银行的自助设备品种齐全、功能强大就更不用说了,除了一些特殊业务之外,常规业务基本上由智慧柜员机做到了全覆盖。尤其是,2019年10月,宇宙大行——工行,悄然躬身入局微信,在微信钱包推出了“银行储蓄”新功能,用户可直接通过该入口转存至工行3个月至3年不同期限的定期存款,并且利率上浮40%、存取完全免费,这相对于过去微信提现至银行只能存为活期,且还要收取1‰的手续费来说,开了一个先河,对客户具备相当大的诱惑力。

上面所有这些,都是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在随时在研究客户新的需求,随时推出新的、适销对路的产品,不得不说,这就是专业银行及股份制银行的长处和优点,我们不得不学习,不得不佩服,同时,也不得不承认,我们这些方面确实落后于他们。

现在,反观一下我们农信系统,没有强劲的、专业的产品开发和维护团队,科技研发力量也严重滞后,部分系统已严重跟不上新时代业务的需要,甚至对业务发展形成了阻滞,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亦或自砸招牌,严重影响了客户体验。特别是时至今日,仍无法提供存折存取款一体机,广大农村的存折客户只能蜂拥到柜台办理。手机银行等电子化渠道,只具备最基本的转账、查询等功能,其他的线上贷款、线上开户、线上办卡换卡、换卡不换号、按揭贷款期次及金额查询等功能均无法提供,客户对我们的忠诚度、我们对客户的吸引力根本无从谈起,而是仅凭点多、面广、线长以及服务“三农”积攒下来的人熟、地熟的人脉和资源稍加维系,而一旦有少许风吹草动,或者更有吸引力的产品出现,我们的客户就会随风摇摆,甚至一走了之。

这样对比和分析,并不是妄自菲薄,而是提醒当下的我们,如果没有跟上时代发展、跟上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我们在行业中就难于永葆生机和活力。当然,大部分内容都有较深层次的原因,并非一朝一夕、一行一地之力能够化解,但我们始终相信,只要意识到这些弊端,做总比不做好,改总比不改强。

二、历史助鉴未来是正道

我把此书前后对比了一下,并搜集了些资料。此书是“打工皇后”吴士宏女士于2005年翻译成稿,2006年5北京第1版印刷,至今已印刷13次。而本书作者写就于2004年,其于1983年创立了格莱珉银行,而追溯到1976年他借出27美元,这应该是该银行最早的雏形。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摸索,格莱珉银行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经历了徘徊、修正、调整、发展、壮大,已经沉淀出了一部格莱珉银行史。

按作者的描述,“在这一过程中犯了许多错误,随时调整我们的想法,修改我们的程序”,他们有过一些障碍,有过一些放弃,最终找到了一条成功之路——“当钱通过一个女人而进入一个家庭时,会给家这个整体带来更多的好处”。

由此,我想到了历史的积淀,以及历史的功效。读史明志,知古鉴今。通过辨析清朝历史,或许可以给我们实际工作带来一些裨益。

清朝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迅速发展,一统中原,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上创造出了世人皆知的“康乾盛世”,最终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版图格局,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但在清王朝中兴以后,蓬勃发展的资本主义为扩张市场和扩大资源的需要,无情地把这艘古老的船舶推进了波涛汹涌的无边海洋:在经历了两次鸭片战争、甲午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清朝国势大坠、江河日下,日薄西山之势已不可避免,最终于1912年2月12日,宣统皇帝宣布正式退位。至此,统治中国268年的清王朝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专制王朝,以及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而纵观清朝发展史,历史并不是没有给其机会,而是因为清廷让其认为不可改变的“祖宗家法”,蒙蔽了他们的双眼,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闭目不见,正是其固步自封、自高自大,让其错失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而由于爆发鸦片战争,中国紧闭的大门被迫打开后,如果清王朝能够痛定思痛,及时抓住这个历史赋予的被动机遇,迎难而上,上下同心,励精图治,仍然可以有一番作为,也还有希望避免日后悲惨的命运。然而,“天朝大国”由于惰性、傲性、惯性、侥幸,安于现状,失败很快就成为被忘却的过去。没有什么比思想的束缚更能阻碍传统的突破,旧的观念严重禁锢了中国人,落后的政治体制,让清政府陷入无法自救的恶性循环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落后就要挨打。最终,清政府亲手将自己葬送在历史长河之中。

总结回顾这段历史,我慢慢领悟到,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单位、一个集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落后就会挨打”是永远无法回避也始终必须遵循的、亘古不变的道理。相较之下,我们也曾有过“背包银行”良好的“家法”,有过坚实的客户基础,有着稳固的市场份额。但现在情况是,传统“家法”貌似慢慢被摒弃,客户群体貌似慢慢远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系统内的我们,哪个不是唯我独大、唯我独尊、唯我独强?哪个不是自我认识膨胀,不是认为我们系统家大业大,任凭外界惊涛拍岸、风吹雨打,都只是蚍蜉撼树、自不量力?

但欣慰的是,农商行改革以来,我们已经开始有意识地自我变革。但这种改变完全是被动的、滞后的,正如清王朝一样,在暴风骤雨来临之前,从未真正做到从内部主动解剖、自我革新。而是等到市场发生剧变、形势发生逆转后,才被迫从制度、流程、产品、科技、人才、文化等方面加以改变。但仔细再想一下,这些改变哪一项不是跟着人家屁股后面学?哪一项真正具备了超前理念?所以,学到最后啊,不是水土不服,就是东施效颦,最终落得个不伦不类,“四不像”。但变总比不变好,改变以后,总还能够迎来新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

当前,严峻的挑战已真切地来到我们面前:邮储银行正步步紧逼,农行又开始返回农村增设网点,建行通过与农村农业部搭建农村资金平台,旨地全揽乡村振兴条块资金,以及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支付宝、微信等,均通过线上、非接触式地挖掘我们的资源、抢占我们的客户,我们的市场和蛋糕已被群雄围猎,他们虎视眈眈、垂涎三尺,其蚕食市场、抢夺资源、渗透客户的扩张速度非常惊人,与我们已经不再是普通的市场竞争,而是你死我活的生存战争。

我们现在已经直面“狼和列强”!目前,我们还只是小势已去,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但如果我们还是一味地孤芳自赏、一味地闭关守旧、一味地安于现状,再不睁眼看世界、跳起看同业,再不警醒,再不反思,再不革新,再不自强,再不努力,再不奋斗,说不定就会悄然没落和衰败,就会被市场、被客户遗弃。于此,我们唯有以史为鉴,勇于剖短补长、勇于自我革命,方葆事业长虹。

三、俯身普惠金融是本道

或许是因为风俗人文、国情差异等方面的原因,对于作者在书中所表达的一些专业术语或运营模式,我们对于部分内容的理解可能会出现偏差。比如书中一直提到的“穷人”,个人觉得应该不仅局限于真正的“一无所有”的人。考虑到孟加拉国的具体国情,映射到我国,应该是指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民,这与我们农商银行一直倡导的“三农”精神应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此理解之后,对格莱珉银行的工作模式,我们就能感同身受了。作者在书中有过这样的描述:

“格莱珉的工作人员都不坐在办公室里按银行家的钟点上班。他们日复一日地工作到深夜,并且像童子军那样挨家挨户地去做工作。”

“我会尽可能随和地拉家常,说些有趣的事,或是对一个母亲夸赞她的孩子,来打破僵局。我还告诉我的学生和同事们,不要穿昂贵的衣服各花哨的纱丽。”

这些又与我们曾经拥有过的“三水精神”高度契合。但毕竟只是曾经!农信系统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壮大,现在已经脱胎换骨、破茧成蝶,逐步走上现代化金融企业的发展之路。然而,发展速度上来了,客户离我们却越来越疏远了,客户也对我们越来越陌生了,以前那种一头雾水、一身汗水、一脚泥水的“狗不叫”信贷员少了,穿梭于田间地头的背包影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抽身进城、洗脚上岸,走村窜户变成“少村少户”,农户贷款变成“农富贷款”,贷款手续、资料、流程越来越繁杂。逐渐被抬高的门槛,曾经感情贴得最近的、忠度度较高的农户,最终只能望门兴叹,待到有可选择的其他银行机构时,客户会立即另投他人怀抱。

试想,格莱珉银行为何只选择服务“穷人”,而不服务于富人?原因其实就是市场定位问题,一家扎根于农村的银行,其根、其魂、其命就在农村,一旦脱离农村,就会像鱼离开了水,虽然能挣扎一段时间,但最终逃不掉死亡的厄运。穆罕默德·尤努斯是精明、果敢的银行家,他为我们广大扎根农村土地的银行工作者,树立了成功的典范,也创造了农村金融工作的真谛,那就是——唯有俯下身子做“三农”、抓住根子助“普惠”,才能在广袤的农村土地中收获累累硕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