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读《谁的青春不迷茫》有感

点击数: 时间:2020-11-05 作者:黄芬 来源:桂阳农商银行

青春是一段渐去的时光,从旧抽屉里翻开高中时候的大头贴相册到大学时候校外兼职奔走忙碌的场景再到工作之后眼神里该学会的隐忍和坚韧......一一诉说着光阴的故事。在一个闲暇的午后,看刘同的《谁的青春不迷茫》,就好像是在听《恋曲1990》,轻飘飘的旧时光,就这样流走,突然就怔住了,有一种值得咀嚼的味道在心中涌起。我知道,那是顿悟、惆怅和悲欣交集,更是对于流年的感叹。

(一)

毕业之后的几年,才会知道,青春离我们越来越远。当三十岁的刘同回头看自己北漂十年的成长岁月,那些热烈、颓迷、欣喜、悲戚的日子,一触及,便会零零碎碎地蹦出来,让人躲闪不及。他用文字搭建的这个世界,跨度十年自我对话,对自己的过往经历进行总结、感悟和思考,让我们同时看到,彼此的青春岁月都曾那样的迷惘和彷徨,他的十年是我们似曾相识的过往。

26岁,他说这是他的“失语人生”,笔调里蕴藏着一种无法言喻的悲伤与无奈。外公的离世,奶奶的衰老,事业上的不顺…时间的流逝也渐渐教会了他成长。或许苦难与悲痛是让人成熟的最好催化剂,这段时间他进行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蜕变。而这时的我在接受时间、环境考验的同时,也做出了人生的重大抉择,再一次选择了职业生涯,更是选择和意味着回归,有幸加入桂阳农商银行这个大家庭。时间的流逝,疫情的突如其来,我开始发现爸妈已不再那么年轻,也开始害怕看到爷爷奶奶日渐衰老的脸和爸妈眼角偷偷堆起的鱼尾纹,更害怕看到她们焦灼不安为我担忧的眼神,再后来爷爷的离世,不知道该用什么来表达内心的爱,只能默默珍惜和他们在一起的每分每秒。

(二)

“在这十年的过程中,我们或多或少都走过一样的路。你觉得孤独就对了,那是让你认识自己的机会。你觉得不被理解就对了,那是让你认清朋友的机会。你觉得黑暗就对了,那样你才分辨得出什么是你的光芒。你觉得无助就对了,那样你才能明白谁是你成长中能扶你一把的人。你觉得迷茫就对了,谁的青春不迷茫。”对于文中这段话,我是深以为然,并深叹这段话与我经历中的暗合。

有时候,孤独,像蠕虫钻心,却又不得不去适应。或许我们能够做的就是不断提升认知和充实自己的全部,因为这是对一个初出茅庐的人走上社会必要的历练。“有时你脚底阴暗,也许只是因为太阳正在你的头顶上”。所以,我要感谢那些带给我磨难的人,没有他们,我不会知道这个世界的真实。我也不止一次地绝望过,可是我现在不再害怕绝望,是因为我已懂得人需要真正的绝望,真正的绝望反而让人心平气和。当你意识到你不能依靠任何人时,你会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支军队。心灵上,我们战胜自己;行动上,我们征服一切。我们之所以变成一个努力披荆斩棘的勇士,就是因为这一段青春岁月的赐予。

(三)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即将迎来高中毕业的第十个年头,回首这十年,每个人都应该惊诧于自身的生命力。可喜的是,我们都可以从最初的稚嫩、犹疑、彷徨成长到现在的成熟、果断和坚持。我们可以保持自己的战斗力和创造力,像一株顽强的向日葵。我们学会忍受来自心底无声的喧嚣与纷扰,学会以静制动、收放自如,我们已不再是那个懵懂的十年前的自己,明白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不能假手他人。

现代都市的快节奏,常常导致人们惊慌地丢失一些宝贵的东西,或许是亲情、友情,或许是一段记忆,而常常又在事后追悔莫及。在《谁的青春不迷茫》这本书里,友情化做了往日里的温情点点,让人思索和怀念。我们的内心都渴望放慢节奏,去倾听人性成长的声音。可喜的是,刘同先生做到了这一点,他用一种不急不缓的叙述,去达成人们这样一种思想上的诉求。他以自己青春岁月里一股惊人的纯洁,真诚地告诉读者,他很幸福,他很快乐,同时也是用文字提供给我们一个平台,让我们去思及过往,追寻被自己无意间丢失的幸福和快乐。

每个人都有过青春的十年,十年的岁月始终像影子一样忠实的跟随。当我沐浴在秋日的丽光里,谛听清亮婉转的鸟鸣,好像回到了过去的某一时刻。这样的记忆便像清晨草叶上滚动的第一滴露珠,如万花筒般骤然生动,有了真实而温情的味道。流年似水,但倘若我们每个人都坚持走下去,便能遇见光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