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普惠金融之我见

点击数: 时间:2020-11-24 作者:李明珠 来源:常德农商银行

一、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坚定不移地走普惠金融之路。全省农信实施“党建共创、金融普惠”行动已一年有余,在这一年里,我行在省联社、市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行党委的周密部署下,迅速与辖内五区政府签订了党建共创合作协议,通过上下联动,快速形成了三级共建模式。一年来,金融村官全面进驻辖内505个行政村,与各村协理员开展了一系列的共建活动。截止今年10月底,全行共召开村组座谈会704次,举办“金融夜校”或金融宣讲会543场次,累计走访39108户,通过走访增进了与老百姓的情感交流,也收获了普惠金融带来的成果。但今年来受疫情影响,部分支行呈观望状态,行动明显放缓,推进力度不大,走访浮于表面,效果欠佳,员工绩效两极分化明显。通过了解发现,在开门红竞赛活动期间,业绩之星不仅没有因疫情忘而却步,反而把百姓居家隔离当成了突破口,他们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加大与社区、村组干部的沟通交流,共同防疫,一同走访,了解百姓需求,为他们排忧解难,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存款净增、常德快贷、ETC等营销任务迎刃而解,实现了个人业绩与支行发展的双赢。事实证明,只有做实普惠、贴近群众,才能实现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二、深入领会政策金融要义,助推普惠金融蓬勃发展。自2013年我国把发展普惠金融当作国家战略以来,各大商业银行纷纷顺势而动,从信息系统的改造、金融产品创新升级、系统化的获客和自动化的放贷等方面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普惠金融做得风生水起。而我们全系统提出要把普惠金融作为总主题、总抓手、总导向,是从去年7月1日启动“党建共创、金融普惠”行动才开始的,可以说普惠金融之路还处于起步阶段,要想实现从追跑到并跑的跨越,我们的任务还相当艰巨,而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的商业银行,要想尽快缩小差距,就必须要紧密契合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常德“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目标,将普惠金融与政策金融协调配套起来,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强化工作举措,这样才能有效的、全方位的为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普惠金融的红利才能真正惠及大众,有温度的百姓银行形象才会深入人心。

三、夯实党建共创基础,不断创新服务手段,实现双方互惠共赢。一是进一步加强与各级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把普惠金融融入到当地的平安创建、社区治理、产业发展等行动中去,全面落实三级共建的普惠要求,为优化农村环境、促进乡村文明、改善农民生活助力;二是要持续开展走访,在走访过程中,要把问需求和送服务结合起来,如上门代收城乡医保、巧用新媒体开展金融知识的普及和宣传,严防电信诈骗,守住老百姓的钱袋子;三是要加大对贫困户、创业者的金融扶持力度,如开通绿色通道、开展技能培训,组织青年员工开展消费扶贫、直播带货行动等等,不仅做到“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从源头上助推农民增收致富、乡村发展振兴;四是成立“大爱农商、温暖万家”志愿服务队,集中力量在辖内各社区,乡村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知识、老年人健康知识、信用社区(乡村)创建、各类金融知识的宣讲,开展常态化帮扶行动,贴近百姓,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让他们感受到农商行的温暖;五是探索建立便民金融综合服务网点,在网点内设立日常用品购买区、农副产品代销区、城镇医保代缴区等等,打造便民、利民、惠民的责任银行服务形象。

四、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步伐,奠定普惠金融发展根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同时也是我国首部普惠金融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面向未来,数字普惠将推动金融迈上新的台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行的普惠金融智能化建设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建中,不久的将来,以“常德快贷”为龙头的各类线上信贷产品将会更好地服务于“三农”、服务于小微、服务于实体经济,届时客户体验和满意度将不断提升。目前,普惠金融的参与主体已逐步多元化,囊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政策性金融、金融科技企业等机构,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为助力中国经济恢复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后疫情时代,我们只有加快创新发展,围绕“数字、平台、生态、赋能”做好文章,我坚信,农商行必将进入高质量快速发展轨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