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电视台、新华社、金融时报等13家中央媒体记者来到张家界开展专题采访调研,从不同角度对张家界休闲农业和文化旅游带动群众精准脱贫典型经验进行深度宣传。
采访团在张期间,先后来到了张家界农商银行支持企业禾田居山谷生态农业基地、远方的家民俗进行实地走访。
图为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副行长侯加林介绍湖南金融系统创新服务模式
项目为媒,金融推动村庄整村脱贫
“现在在禾田山谷工作,工资也由最初的每月2000多元涨到现在的4000多元,早就实现脱贫了嘞!”在禾田居山谷生态农业基地,央媒“大V”们举起手中相机、手机,正在采访家住罗潭村,在禾田山谷从事水电工作的胡新平。
图为胡新平接受“大V”门的采访
胡新平的脱贫得益于罗潭村禾田山谷的发展。慈利县三官寺土家族乡罗潭村,位于武陵源核心景区与张家界大峡谷景区之间。占了绝佳的地理位置,谁能想到,在2014年,它还是“省级重点贫困村”。
2015年,一个项目的开始,拉开了村庄华丽转身的序幕。
深圳禾田居集团在村中投资,在罗潭村建设了“禾田居山谷”,有射箭场、跑马场、洞穴餐厅、集装箱酒店等项目,张家界农商银行看准项目,2015年投入信贷资金500 万元支持其发展。
与此同时,禾田山谷陆续开发了村中700亩桃园项目。推出村民以土地入股,作为股东,和村集体一起参与桃园管理的模式。雇佣了当地村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平均每人每天80元,带动周边村民一起脱贫致富。仿照这个模式,公司和村集体还投建了杨梅园、蔬菜园、桃花园、垂钓中心,占地近千亩。
在罗潭村,张家界农商行运用扶贫再贷款累计向禾田居山谷投放5900万元,利率仅为4.85%,支持企业发展壮大。禾田居带动周边57户、197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为禾田山谷的升级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推动力。
得益于景区的独特优势,禾田山谷项目吸引了诸多游客,给村庄带来了滚滚财源。2016年,罗潭村整体脱贫摘帽,比预计时间早了一年。
产业为引,金融助力脱贫致富
张家界远方的家休闲山庄有限公司位于张家界市永定 区尹家溪镇瓦窑岗村瞿家峪,是一家集土家建筑、民俗文化、 农事体验、休闲度假、健身康养、特色餐饮、户外拓展、生 态观光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庄园。
图为张家界远方的家休闲山庄有限公司负责人瞿双全接受采访
2010年,年轻小伙子瞿双全退伍回到家乡,看着家乡瓦窑岗村优美秀丽的风景,担乡亲们的生活水平与外面相差得太远,他一直觉得家乡土地肥沃,然而乡亲们却没能靠着绿水青山过上富裕生活,他想带着大家一起改变。从此,瞿双全的梦想从家乡起航。
说干就干,拿着多年来的积蓄和东拼西凑的钱,瞿双全在瓦窑岗村建起了一家集休闲、避暑、度假、养生于一体的休闲山庄——“远方的家”。建成的农庄占地面积 2100 亩,怀着“想带领乡亲走上致富路”的梦想,2012 年正式对外营业了。
2016年,休闲农业与乡村文化旅游逐渐兴起,瞿双全想把农庄进行改造升级,却少了流动资金。“当时我就想到咱们农商银行。”瞿双全坦言,自己从小在农村长大,说起银行就只想到了一直陪伴农民的农商银行,于是立马到镇上网点咨询。不久,就拿到了在张家界农商银行借的300万贷款。农庄的体质升级也如火如荼进行起来。
截至2020年,张家界农商银行累计给予张家界远方的家休闲山庄有限公司信贷资金支持2100万元。2018 年接待游客流量为 10 万人 次,2019 年接待游客流量为 12 万人次。 先后被评为“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湖 南省五星级休闲农业庄园”……在农商银行的积极支持下,经过多方努力,改造后的远方的家休闲农庄在逐渐走出了一条“访山野、享农趣、感民俗、品乡味”的发展模式,吸引了不少当地市民和游客慕名而来。
与农民为伴,为脱贫攻坚注入源头活水
“我们作为离农村、农民最近的地方金融机构,一直以来把做好四个‘农’字的金融服务工作放在首位,义不容辞支持农业、农村、农民、农产品的发展,支持返乡创业的青年,为带动就近的农民脱贫致富献一份力。”张家界农商银行董事长龙芳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15年以来,张家界农商银行作为离农村、农民、农业更近的地方性本土银行,提高政治站位,强化银政企合作,坚定不移地扛起金融精准扶贫的责任大旗。通过“小业务”实现了“大规模”,通过“小贷款”发挥了“大作用”。
张家界农商银行以省联社在全国首创“433”评级授信体系为切入点,积极与两区扶贫办量身定制“贷款金额不超过5万元,贷款期限3年、风险分担、财政贴息”的扶贫小额信贷特色产品,为拥有“四有两好一项目”的贫困农户打通了获得贷款的绿色通道。围绕“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思路,构建利益联结机制,以特色产业为纽带联结“能人”和贫困户,以扶贫小额信贷为载体,推动产业带头人带动农户发展生产,进一步放大了金融精准扶贫的“造血”功能。
截至2020年11月底,张家界农商银行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7104笔、金额3291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直接和间接带动7100余户贫困人口发展生产增收脱贫,充分发挥了金融产业扶贫作用,基本形成了扶贫小额信贷“贷得到、用得好、收得回、可持续”的金融精准扶贫新局面,用金融力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