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助力实体经济、支农支小、创新创业,积极打造党建共创与金融普惠“十百千万”深度融合工程,桑植农商银行按照省联社安排部署,坚持“五个统筹”工作原则,以信贷支持农村产业兴旺,助推乡村振兴,落实支农支小市场定位的重要抓手,并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积极助力茶叶产业发展,全力支持“千亿产业”发展,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截至2020年11月末,该行各项贷款余额42.75亿元,涉农贷款余额33.76亿元,其中发放涉及粮食、畜禽、蔬菜、茶叶等支持产业贷款16251笔,贷款金额73791.77万元。
强化政策引导,制定专属方案。按照省联社及办事处相关工作要求,认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及《关于打造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 促进乡村振兴的意见》(湘农组发〔2019〕1 号)、全省农业产业兴旺暨优势特色千亿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工作要求,按照“一县一特、一特一片、一片一群、一 群一策”基本思路,紧扣产业兴旺主题,结合本辖区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土化支持方案,采取行之有效支持措施,充分发挥信贷资金金融“活水”作用,持续支持产业健康发展。
增加信贷投放,加大支持力度。筹措支持千亿产业专项贷款资金,推出“福祥e贷”“湘女贷”“流量贷”“园丁贷”“小微企业便民卡”“税易贷”等系列信贷产品,贷款利率实行优惠,持续加大了信贷支持力度。面对疫情对茶叶产业的冲击,做到不盲目抽贷、压贷、断贷,充分激发茶叶企业发展动力,提升创业就业带动能力,“真金白银”支持其发展。截至11月末,支持茶叶企业7家,贷款金额1740万元。
搭建合作阵营,精准对接需求。以“党建共创、金融普惠”行动为重要抓手,深入开展普惠走访,全面摸排信贷需求,与本县23个乡镇签定了“党建共创、金融普惠”合作协议,精准绘制茶叶相关客户“画像”。深入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区,通过上门走访、集中座谈等方式,听取小微企业发展困难、了解信贷需求,按照茶叶种植、加工及经营周期,形成“一户一策”信贷支持计划,帮助解决融资问题,重点对具有带动本地经济发展作用的龙头企业进行融资帮扶。自2018年底起,本行与当地政府合作,创建“千企帮千村”,结对扶贫,扩建人潮溪、长潭坪等茶叶基地达1000余亩,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营运模式,并常年解决就业岗位50余人,季节性用工300余人,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
创新担保方式,主动减费让利。针对缺少抵押物、提供担保难的问题,该行创新贷款担保抵押方式,大力推广农村房产权、林权、动产、承包经营权、订单等质押贷款,推出“流量贷”“无还本续贷”等,并开通应收帐款、库存商品质押渠道。积极与融资担保公司沟通协调,通过签订业务合作协议,切实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难题。运用人民银行扶贫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和自身经营效益的提高,实现贷款利率优惠政策,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对于无法按期归还贷款的诚信茶叶相关企业及茶户,按调查评估情况,调整贷款归还计划,切实做到不断贷、不压贷、不抽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监管规定,建立完善融资收费排查及整改问责制度,坚决杜绝乱收费、变相收费等一切不合理现象,切实加强服务价格规范管理,积极落实减费让利政策。如减免贷款登记费,并对往年的抵押登记费进行补报。截至12月中旬,该行累计减免和补报相关费用达17.53万元。
优化办贷流程,提升服务质效。通过“线上申贷+线下送贷”的服务模式,加强茶叶相关产业走访摸排,主动上门送政策、送贷款、送服务。对于符合贷款发放要求的,简化申贷审批手续,提升贷款审批权限,加快贷款审批流程。开通“一站式”绿色服务通道,建立办贷手续清单,便于客户一次性备齐手续资料,有效提升办贷效率。对辖区内符合要求的网点,将小额信贷的审批权限提高至10万元,并于2个工作日内发放到位。优先为客户推荐“福祥e贷”、福祥便民卡、手机银行等优势金融产品,让客户足不出户就能通过手机银行“随借随还”。及时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并广泛向全辖营业网点进行推广,有效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全行42个网点已实现了绿色办贷通道“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