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子坝巷里的课堂

点击数: 时间:2021-04-29 作者:卢金 来源:安化农商银行

桐子坝巷里的课堂,虽然条件很简陋,但当我每一次站在讲台上发言,坐在教室里思考,学习老师的知识,都是我与内心的自己对话的过程。因为这里,就像一面镜子,我能看到我眼中最想成功的自己;因为这里,就像一个车站,我能遇到优秀且温馨的朋友前辈;因为这里,是一汪海洋,我能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汲取营养。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世间的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了暖,就有了雨;春遇见了冬,就有了岁月;天遇见地,就有了永恒;人遇见了人,就有了生命。在桐子坝巷里,我遇见了学识渊博的小胡子老师,遇见了努力、优秀的内训师们,相逢了我的良师廖老师。通过五天四晚的相处与学习,在这里,我收获到了友谊、学习到了知识、寻找到了差距、领悟到了感恩。

同好友共进,我收获到了友谊。古往今来,友谊,不同人,有着各式各样的看法。在李白的笔下,是“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鲁迅的笔下,友谊是两颗心的真诚相待;在马克思的笔下,友谊是像清晨的雾一样纯洁;在伏尔泰的笔下,友谊是灵魂的结合,是心照不宣的契约;而在我看来,友谊很简单。就是在面对困难时,身边人的出手相助;就是在想要放弃时,身旁人的一句鼓励;就是在面对问题一筹莫展时,近边人的一次敲打。在这五天四晚的时间里,这样的友谊,我收获了太多。有墨姐的热情开朗,驱散了我落魄的心情;有悠悠姐的耐心指导,给予了我全新的思考视野;有斌哥的加油鼓劲,激发了我拼搏的动力等等。在这里,友谊之花,就像操场旁的映山红,在这元气满满的日子里,遍地开花。

同时间赛跑,我学到了知识。面对小胡子老师的精彩授课,我看到了学识渊博的闪光点。面对深奥的理论知识,通过归纳总结,就能以深入浅出、浅显易懂的方式和盘托出,让我特别崇敬。在每天的紧张学习中,我也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书到用时方恨少。”无论以后从事什么岗位,我都应该坚持多学、多写、多思、多悟。在学习上,我应有“望尽天涯路”那般志存高远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其次,还应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最后,要坚持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

同他人对比,我找到了差距。每一段努力的过程都是值得被尊重的,没有天生完美的人生,只有努力才会有越来越好的生活。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们共同见过凌晨三四点的星空,也见过五点时黎明的黑暗,更见过早上七八点的朝阳。在这里,每一位内训师都在努力的奔跑,都在与自己作斗争,面对疲倦,都在咬牙坚持着。每次精彩的授课背后,都是大家无数次的精心准备。正所谓准备比资历更重要。《礼记・中庸》中曾说:“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在这里,每一位都是奋楫者、勇进者,在大家身上,我看到了坚持与拼搏的内涵。有不妥协的斌哥,从不因自身的年龄学历而气馁,反而是奋起直追,从头到来虚心学习。有身怀六甲的准妈妈,每天坚持上晚自习精心修改自己的课件,只为自己不落下那前进路上的一脚一步。有气场最足的支行行长,六分钟的课件,做了又改,改了又背,直到内容无懈可击。这种不气馁、不言弃的拼搏精神,都是我所要学习的榜样,也是我与优秀的人之间的差距。

同良师相遇,我领悟到了感恩。两年前,廖老师作为班主任,将我领进了益阳农信系统这扇门,那时的您,是我农信事业的领路人。您用三十多年的行龄,近十余年的培训心得,坐在讲台上给我们传授着您的经验。两年后的今天,您还是我的班主任,但又是我的同学。这一次的您,又成为了我精神上的领路人。这段时间,是您一直照顾着我们的生活饮食,为我们端茶倒水做好后勤服务。每当不忙时,您就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与我们一道听着课做着笔记。而在晚上,您就在一旁,看着我们制作PPT课件,遇见不会的、不懂的,您也会像学生一般,跟身边您昔日的弟子们相互探讨。在最后比赛时,您倚靠在教室后面的门框上,看着每一位弟子的精彩授课,您的眼神里充满了欣慰、高兴与赞赏。有人说,这段时间,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理论课。但其实,在理论课的背后,我也上了一堂生动的感恩课,而您,就是这堂精神课的主讲老师。正是您的言传身教、正是您的身体力行,让我看到了好学的魅力所在。

每一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还不曾去过,但它会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在我们没有发现探索它之前,我们需要像积蓄粮食一样,在心中积攒足够的爱与善意,在生活中汲取更多的知识与经验。只有这样,在遇见它之时,我们才会顿然开朗,就像我遇见桐子坝巷里的课堂一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