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作为吉首市“最具有乡土气息”的银行,吉首农商银行始终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地方的市场地位,以“党建共创 普惠金融”为总抓手,瞄准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支持农民致富三个目标,坚定不移地走普惠金融发展道路,持续提升服务效能,健全信贷产品体系,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截止目前,吉首农商银行累计为50512户“小个专”经济组织发放贷款18.61亿元,占贷款总额的30.69%;涉农贷款达53.23亿元,占贷款总额的87.78%;小微企业贷款达21.23亿元,占贷款总额的35.01%;累计发行乡村振兴卡414张,授信金额4829.06万元。
瞄准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目标,挖掘增长潜力
为了把准地方经济发展脉搏,抢抓发展机遇,吉首农商行坚持以精准定位,确立与地方经济发展,产业特点、客户群体相适应的发展方向、经营重点,做服务地方金融的排头兵,挖掘增长潜力。一是延伸服务半径。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优势,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主体,特色高产高效农业、休闲农业等新业态,建立有效利益联结机制,降低服务成本,加大支持力度,为小微企业、“三农”和城镇居民提供更有针对性、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二是强化服务质效。持续深化与地方政府战略合作,精准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重点工作,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规划、民生需求。该行对前景好的贷款客户转商贷,同时在转商贷后在利率上给予一定优惠,为实体经济“输血造血”。为吉首小庄村民刘继成办理50万元福祥·助保贷为其竹鼠养殖项目转产为鸽兔养殖专业合作社提供信贷支持,助力其成为吉首市内首批成功转产的竹鼠养殖专业户。三是推进拓户扩面。该行通过开展党建进小区、党建进商圈、党建进社区、党建进商会,党建进农户等活动,推动信贷“增量、扩面、提质、降本”。截至目前,吉首农商银行贷款户数13329户,较年初增加1134户。
瞄准服务乡村振兴的目标,强化内生活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村农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吉首农商银行迅速融入到乡村振兴中,坚守市场定位,回归本源,聚焦主业,持续加大“三农”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农商银行“小快灵”的优势,按照广覆盖、易获得、可持续的基本要求,着力满足全社会最普通的海量金融需求,做推进普惠金融的领跑者,强化内生活力。一是以整村授信为根基,创紧扣信用示范村创建工作,深度融入基层治理组织的平台和机制,为信用村辖内创业村民提供优惠利率低成本贷款资金,助释放乡镇经济金融活力,带动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有效满足老百姓对金融服务的综合需求。二是针对农村产业特点,对各产业基地进行实地调研,实现与当地个体工商户、种养大户精准对接,并创新推出“福祥·乡村振兴卡”破解他们融资难问题。三是为解决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融资难、担保难问题,加大信贷支持“小个专”经济组织力度而推出福祥系列信贷产品。四是强化对革命老区经济建设支持力度,特推出“福祥·红区贷”,加大对红色革命村镇内从事生产经营、产业发展的自然人、小个专的信贷支持力度。
瞄准助力农民致富的目标,增添发展动力
为全力服务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支持农民创业致富,吉首农商银行大力实施政府主导、银行联动、村组推进、农户参与的“四位一体”评级授信工程,制定完善相关信贷政策,创新健全信贷产品体系,最近距离地贴近农民,通过用心用情用力的工作,切实增强农村金融服务的有效供给,最大限度地发挥服务“三农”的独特作用,让广大农民充分享有金融发展权,增添发展动力。一是推进“福祥e站”建设。加大金融科技运用,持续更新农村金融基础设施,构建“非现金融不出户、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镇”的金融服务体系,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二是加快网点升级改造。完成丹青、太坪、马颈坳、城东、建新路、古城、光明等7个网点提质改造任务,确保全面达标。贯彻标准化、特色化、人性化、智能化导向,推进星级网点建设,增强网点竞争力、影响力。三是优化产品服务体系。针对农村消费、电商物流、教育康养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精准服务。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未来,吉首农商银行将持续以“党建共创 普惠金融”为总抓手,进一步认识普惠金融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扎实部署普惠金融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坚定不移地走普惠金融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