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诫,历来都是一门艺术。在封建社会,伴君如伴虎,一句话说不好,随时会引来龙颜大怒,最终性命难保。现如今,虽然早已告别那个“因言获罪”的时代,但联系工作实际,特别是我们从事银行一线柜台工作的人,面对顾客“上帝”,如何适度恰当表达建言建议,更加体现智慧和风骨。
工作中,我们强调把顾客当“上帝”,但“上帝”也是形形种种、千人千面,遇上心胸狭隘、性格偏激的顾客,一句话没有说好说到位,就会有无穷后患。轻则投诉谩骂,重则跳脚侮辱,这种场面在乡镇一线支行尤为常见。但倘若听之任之、违心无视,只会偏离本意宗旨,不仅业务滞后,更会误人误事,最后还会良心不安。就如一些性格急躁的顾客办理业务时,明明密码错误,却指摘经办人业务不精、不负责任时,如何巧妙地把问题转向顾客自身,又让其不失面子,恰当地把问题解决好,这些就需要在劝诫技巧上多下些力气、多做些功课了。
从古至今,很多大智慧的人在“劝诫”一道上给我们立起了样板。17世纪,法国皇帝路易十四写了一首文理不通的诗,自鸣得意,问当时有名的文学批评家布瓦洛:“此诗如何?”布瓦洛皱着眉头将诗看了一遍说:“皇上真是天资聪明无所不能,想作一首歪诗,一作就作出来了,臣下佩服之至。”
东晋简文帝平日喜欢舞文弄墨,一次写完后问书法家王献之:“卿以为朕的字如何?”王献之说:“皇上的字自然是好的。” 简文帝追问,“怎么个好法?与卿比如何?”王献之接着回答,“皇上的字在皇上中是好的,臣下的字在臣下中是好的。”布瓦洛和王献之在面对皇帝的不足时,没有违心地刻意曲迎,而是换个角度评价,肯定中有否定,不乏讥讽却又无可指摘,十分老到稳重。
晏子也堪称劝谏领导的高手,既能让人察觉自身不足,又能欣然接受批评。齐景公平时好喝两盅,高兴了就酗酒无度。大臣玄章进谏道:“您这样酗酒,既伤身体,又带坏了风气,实在不应该。如果您再喝下去,我就一头撞死!”景公听了心里不舒服,对晏子说:“玄章劝我戒酒,我知道他是好意,可他竟以死相逼。难道我还怕他死了不成?”晏子听后说道:“玄章遇到您这样的明君真是太幸运了,如果他是对桀纣说这些,恐怕早就没命了。”景公听了心里挺美,酒还真戒了一阵子。又一次,齐景公特别喜欢的一只鸟飞跑了,齐景公非常生气,要亲手处死养鸟的烛邹。晏子请求说:“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齐景公答应了。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五花大绑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使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都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人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齐景公听出了晏子的弦外之音,于是放了烛邹,并拱手对晏子说:“若不是先生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呀!”
这些例子虽然体现的是下属对上级的劝诫,但与我们从事的工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顾客虽不是上级,却是我们银行业存在的根源,是比上级更为重要的“上帝”。强调掌握对“上帝”的劝诫艺术,应该成为我们的基本技能。当然,人非圣贤,“上帝”也有其不足之处。绝大多数客户,对我们的工作是理解支持的,也是能够听取意见的。对客户的疑问和不理解,我们要做的是,首先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味点头称是,既是对客户的不负责任,也是自身人格的奴化。在保持独立人格的前提下,特别对那些刁钻不讲理的客户,还是要采取不卑不亢的态度,不因“上帝”身份而涂指抹粉,也不要怕被投诉而卑躬屈膝,只要凭事实建言,以情理劝谏,银行领导和各级组织自然会公正处理,为我们撑腰。其次是注意场合分寸,我们与客户的往来,多是在公共场合,因而既要开诚布公、直陈意见,更要维护客户尊严,做好圆场补台的工作,对客户情绪化的表现,要及时劝止,化解可能的负面影响,决不能小事变“大”,大事搞“炸”。关键是秉持真诚态度,做服务工作的,真诚的态度尤为重要。客户也是人,他们能感受到我们的态度是不是真诚,能够体悟到我们的用心是不是良苦,只要站在为客户考虑的角度提意见,站在维护群众利益的角度说问题,真正以坦诚、负责、关心的态度劝诫交流,最终一定能博得客户的信任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