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要求,石门农商银行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突出协同、创新和共享,精准发力,注重实效,为助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立信用评价体系,解决农户信用缺失难题。为更好构建全县金融生态环境,该行创造性开展“线上化”整村授信工作。一是做到两个融合。融合基层治理,在测算农户授信额度时,将农户不同层级的道德荣誉换算等值的授信额度,激活农户主动融入乡村治理;融合信用村镇创建,在测算利率执行水平时,将不同层级的的信用村镇降低对应的下降基点数,激活村镇主动融入金融生态创建。二是分四步推进。一是在2020年12月份总行选择在新铺镇的黄溪峪村开展整村授信工作试点,2021年1月份,每个支行选择一个产业好、村干支持、信用环境好的村开展试点,从四月份开始全县推广;二是确定各类信息采集指标、授信流程;三是支行与村组开展评议,确定农户名单和授信额度及利率,导入常德快贷系统;四是开始宣传及入户签约。截至2022年3月31日,该行已完成186个村的整村授信,对97083户农户进行了评级,评级面达61.18%;已对54360户农户进行授信,授信金额合计240363.5万元,授信面达54.48%;整村授信群体从2021年1月-2022年3月份累计签约800户,签约金额4162万元,签约率1.47%;用信户数600户,累计用信金额3438万元,用信率46.08%。
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创新农村信用综合服务平台。一是实现线上审贷新模式。借助“移动营销”系统,结合“常德快贷”系统,加快推进线上申贷、审贷新模式,搭建无纸化申报和信贷档案电子化管理智慧审贷新平台,打通“线下+线上”服务渠道,将更多的人力资源向基层倾斜、向市场倾斜,加快推进全行50万元以下贷款全线上审批和管理的试点进程。二是积极推广省联社“移动营销系统”“信息共享平台”“移动银行”“客户关系”等系统,同时与第三方公司合作打造自身的“经营管控平台”,实现信息采集快捷化、网格管理清晰化、绩效考核科学化等功能。
加快“三农”产品创新,多角度解决涉农贷款融资难的问题。一是扩大线上贷款推广范围。结合“常德快贷”推广员活动和“线上化”整村授信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村村授信、户户授信,对符合授信条件的农户发放信用类家庭备用金。二是开展信贷产品创新。2022年春节过后,湖南薛家共富有机茶业有限公司的法人王婷望着满山的茶田,为今年收茶的流动资金发愁,正当她一筹莫展之际,看到了石门农商银行壶瓶山支行开展的“党建共创、金融普惠”走访行动,她便希望能筹集200万元流动资金用于收购鲜叶,壶瓶山支行迅速对接,经过现场调查,在了解企业的成立背景,发展规划以及财务状况以后,最终赶在3月下旬茶叶鲜叶上市之前为该企业成功发放200万元“农业补贴贷”,不仅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更是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此外,石门农商银行针对薛家村整体情况,对其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线上整村授信,累计授信286户,授信金额940万元,并建设了福祥e站1个,在薛家村累计为72户建档立卡茶叶种植户发放扶贫贷款192万元,目前仍有21户脱贫人口在享受这一政策,贷款余额77万元。该行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增加了农村信贷资金投入,有效满足了部分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生产者的资金需求,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更是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逐步完善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