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定吉首农商银行

点击数: 时间:2022-10-25 作者:符安定 来源:吉首农商银行

       我与吉首农商银行的缘分要追溯到1984年。

       那年的春天,17岁的我从家里步行3个多小时山路,来到当时的吉首市白岩乡信用社。社里的一位50多岁的同志热情接待了我,他叫梁通炎。我诚恳地对他讲:“阿伯,我想到信用社借点贷款买种子化肥做阳春。”他问了我姓名和家庭情况后,翻开贷款账本,拿出10多张借据合计后说:“阿佬,你父亲欠老贷款共有32.5元。”我想,这下没搞头了,没想到他说,“你屋里人都老实肯做,贷款还不上是暂时的,这次再给你贷15元。”他填了张单子递给我说:“年轻人,攒劲做,秋收了,先把贷款还清场!”

       我拿着单子到乡供销社顺利买回了种子和肥料。那年的秋天,我家的2亩多责任田由于施足肥,加上精耕细作,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大增产,车干簸净后得了18担谷子。年迈的父亲高兴地打了半瓶“包谷烧”,炒了一钵红辣子闷稻花鱼,我们父子俩坐在矮桌边频频碰碗。几分醉意后,父亲眼含热泪说:“儿啊,人生在世,要懂情知恩,最困难时,信用社伸出援手,助我们买回救命粮,这回,又是贷款,帮我们稻谷满仓,有了钱,先把信用社的贷款还了。”

       想不到的是,1986年6月,我居然进了白岩乡信用社工作。我从出纳做起,后做信贷员,再到信用社负责人。80年代的白岩乡,没有一个村寨通公路。每回下村,要徒步好几个小时,不过,我一点也不觉得累。

       那时的农田大都是“雷公田”、“靠天田”。阳春三月抢水耕田,乡亲们冒着瓢泼大雨,甚至半夜三更打火把抢犁。檀木村一位大伯告诉我,村里多数人家没有牛,跟别人借,要是错过雨水犁田,栽不下秧,日子就没法过了。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走村入户,调查摸底,汇报情况,陆陆续续给200多户缺牛户发放买牛贷款。杨柳村的老百姓用传统方法的耕作,播种低产“一根稻”、“金珠矮”品种,亩产只有500来斤。我和村干部、乡农技员一起,做群众思想工作,动员他们种杂交稻,在信贷资金上给予优先安排。一年后,尝到丰产甜头的农户唱起了苗歌:“莫看杂交几根草,入田就变千斤稻。搭帮信贷来扶持,敞开肚皮吃不了。”

       我觉得,信用社和老百姓是鱼水关系,同老百姓讲的‘又得蜂糖又得蜡’一样,互惠互利。作为信用社职工,我把帮助农民发家致富挂心头,常为群众致富出“金点子”。20多年来,我走遍了白岩乡和马颈坳镇27个村,133个自然寨,对6400多户农户的情况了如指掌,累计投放支持“三农”贷款近8000万元,小额信贷到户率近70%。

       我是农信社的一叶小草,做了该做的事,但组织上给我很高的荣誉,中国银监会授予我“全国支农先进个人”,省直属工委把我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我被省农村信用社两次评为“先进个人”,被吉首市政府记“三等功”一次。现在,吉首农村信用联社改制成为吉首农村商业银行了,我将一如既往努力工作,服务群众,争取再立新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