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渌田镇大洲村还笼着一层薄雾,攸县农商银行渌田支行行长刘子豪踩着露水未干的田埂,匆匆赶往养殖户过建初家。羊圈里,几只新生羊羔正咩咩待哺。
“刘行长,这么早就来了?”过建初放下草料,拍了拍沾满草屑的双手迎上前。他们之间的情谊,正是在这条乡村振兴路上慢慢生根发芽的。
这是刘行长驻村800多天里最平常的一个清晨。作为网点负责人,他带领团队用“金融活水”浇灌这片土地,留下“活水长流、滴灌精准、沃土生金”的生动实践。如今虽已调离,但这条用脚步丈量、用专业浇灌、用实干耕耘的乡村振兴之路,已成为大洲乡野间最富生机的金融印记。
用心走访“引活水”
两年来,刘行长用脚步丈量出普惠金融的温度,风雨无阻走遍了大洲的每个角落,每到一处,都会认真记录村民的金融需求,把金融服务送到村民“家门口”。祖祖辈辈都在大洲村经营蔬菜摊的刘四婶,今年初想扩建菜棚的规模,却苦于没有可抵押的资产,正为资金发愁。刘行长在先前的走访中了解到她的情况,立即上门现场指导她通过微信扫码申请贷款,并协助她在线完成整个审批流程,最终为其发放了5万元纯信用贷款。“原来银行贷款这么简单,扫个二维码,钱就到账了,刘行长真是帮了我大忙!”刘四婶感动地说道。这笔“金融活水”成功助推她的蔬菜摊事业从大洲村走向渌田镇,规模不断扩大。
用情对接“精滴灌”
两年来,“有困难,找刘行长”,已经成为大洲客户心中一致默认想法,正是因为他靠着他的真诚和专业,积极帮助客户分析利弊,为客户量身打造金融方案,用实际行动让很多客户信赖上了他和攸县农商银行的品牌。在新会经营一家家具厂的过建初是攸县农商银行的“老朋友”了,今年开春,他为实现儿时梦想,决心回乡转型生态养殖,却面临启动资金短缺的难题。刘行长得知后立即上门考察,并为其开启绿色通道。基于过建初良好的信用记录,刘行长为他一对一设计融资方案,将原本需要3个工作日的流程压缩至1天,快速发放20万元“兴农贷”解了燃眉之急。“没想到老客户还能享受专属服务!”一提起刘行长,过建初就赞不绝口。这笔精准滴灌的资金,帮助他建成了标准化养殖场,顺利完成了从“家具老板”到“新农人”的华丽转身。
用力深耕“厚沃土”
刘行长常笑着说自己成了“半个渌田人”,不仅能听懂“你呷饭冒”的问候,更懂农户“钱袋子紧作孽”时的焦虑。为“贷”动更多农户致富,他积极带领团队走村入户开展个体户信息采集、评级、授信等工作,加强村行深度合作,推动大洲村纳入首批“信用村”建设名单,这一举措让大洲村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走出了乡村振兴新步伐。当过建初的养殖场再次面临资金缺口时,驻村金融专员主动上门,依托整村授信政策,24小时内发放30万元纯信用贷款。如今,在与攸县农商银行的深度合作下,过建初的养殖场由最初的5头牛羊,已发展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合作社,带动周边10户村民共同致富,年收入突破20万元。“银行把根扎在村里,我们创业更有底气”,过建初望着成群的牛羊,脸上洋溢着喜悦。
像过建初这样的致富故事,在大洲村并非个例。据统计,截至2025年4月末,通过持续驻村帮扶,攸县农商银行网点已累计为村里培育30余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授信金额超1000万元,支持20余家新型农业主体创业,发放涉农贷款1500余万元,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刘行长和团队扎根乡间的实干精神,他们让金融沃土滋养出更多致富希望。
暮色中,刘行长的身影渐行渐远,而大洲村的灯火次第亮起。他知道,当明天的晨雾再次升起时,会有更多身着蓝制服的农金人走进这片土地——去敲响“过建初”们的家门,把惠农政策说进心坎里;去蹲在“刘四婶”们的菜棚边,把金融活水送到指尖上。金融活水的浇灌,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征程,而是一代代农信人接力的曙光,是千百次走村入户时,那盏永远为老乡亮着的信贷窗口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