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吉首农商银行雅溪支行营业大厅大门刚开,一位衣着朴素、沾着晨露气息的奶奶就略显局促地来到了柜台前。她小心翼翼地将一个沉甸甸、鼓鼓囊囊的布袋递进窗口——里面塞满了花花绿绿的纸币和成堆的硬币,不少纸币被揉得发软发旧,一些硬币甚至带着泥土和蔬菜的微痕。这位在附近菜市场起早贪黑经营小摊的刘奶奶,带着积攒多日的零钱,忐忑地询问能否兑换成整钞。面对这堆凝结着无数斤两交易、几乎溢出柜台的零钱,柜员一句“没问题,奶奶您稍等!”的爽快回应,瞬间卸下了老人心头的重担。
当值柜员立即招呼同事开辟专门通道,投入这场需要耐心与细心的“清点战役”。硬币叮当作响,纸币被仔细抚平、码齐,两人手指翻飞,反复清点核对,汗水悄然浸湿了额角。刘奶奶在一旁安静等候,支行员工适时递上温水,陪她聊起家长里短,原本紧张的氛围被舒缓的暖意取代。当三遍清点确认无误,厚厚一沓崭新百元钞票被郑重递回刘奶奶手中时,她一遍遍数着:“这下可好了,这样携带方便多了,再也不用担心烂钱用不出去了,你们真是帮了我大忙!”
刘奶奶布袋里那些带着泥土气息的零碎角票,宛如都市生活最本真的温度计,默默计量着菜摊前日复一日的生计与坚韧。当服务窗口不仅传递货币,更能感知到货币背后那沉甸甸的生活分量,吉首农商银行的每一次俯身清点的姿态,便成为城市文明最无声而有力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