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凭借敏锐的风险意识、高效的联动机制和深厚的为民情怀,衡州农商银行金兰支行、渣江支行、城关支行在短短一周内(7月19日至26日)接连上演“反诈阻击战”,成功拦截三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为群众牢牢守住了近30万元“血汗钱”。其中金兰支行获得衡阳县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和跨境突出犯罪工作机制小组的高度肯定,并予以全县通报表扬,充分彰显了该行在守护金融安全前沿的责任担当。
精准拦截虚假投资骗局。7月21日,金兰支行上演了一场成功的“钱袋子”保卫战。老年客户曾某来到支行柜台,要求取现2万元,声称用于“建房”。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在与驻点派出所民警进行例行核实时,发现其所述建房一事并不存在。这引起了他们的高度警觉。工作人员和民警通过耐心询问、劝导下及查看曾某手机信息,发现其近期在微信上结识的“网友”,以“带其看病”和“投资赚钱”为诱饵,实则将其引入了一场“虚假投资理财”的骗局。通过及时、深入的反诈知识宣传和风险揭示,工作人员成功说服客户放弃了取款念头,有效避免了其2万元的经济损失。这一精准识别、快速响应、成功劝阻的案例,成为获得全县通报表扬的直接原因。通报表扬信中强调:“金兰支行工作人员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充分彰显银行工作人员在反诈打跨工作中的行业责任担当。” 这不仅是对金兰支行的褒奖,更是对全行反诈工作的鞭策。
科技赋能识破“矛盾取现” 。7月26日,渣江支行柜员在为客户刘先生办理1万元定期取现时,系统触发了“断卡先锋”风险监测预警。经查,刘先生短短四天内分别在不同地区以各种矛盾的理由、跨支行频繁大额取现累计超8万元,风险特征显著。支行启动反诈预警机制,经警方介入调查,证实刘先生微信中联系的所谓“女网友”实为诈骗分子。渣江支行凭借系统的精准预警和工作人员的高度责任心,成功拦截了潜在的重大资金损失。
暖心守护化解“假冒催收” 。7月25日,80岁高龄的刘奶奶带着满心焦虑走进城关支行,向工作人员展示手机中一连串来自“和信普惠”的贷款催收短信。短信声称她的证件被用于借款,要求立即还款。刘奶奶困惑又害怕:“我一辈子都没贷过款!”工作人员对客户进行及时安抚后,凭借专业敏感度,迅速发现短信三大关键疑点:无具体借款信息、刘奶奶年龄明显不符合贷款条件、发送号码均为虚拟号段。驻点民警判断此为典型的“假冒贷款催收”诈骗,旨在制造恐慌后实施诈骗。工作人员和民警耐心安抚刘奶奶,详细解释骗局手法,并主动提出陪同她前往派出所登记核实信息。警银联手的温暖与专业,彻底卸下了刘奶奶的“心头大石”,有效预防了后续可能发生的转账风险。
衡州农商银行能持续在反诈一线取得实效,离不开坚实的机制保障。今年“反电诈”工作开展以来,衡州农商银行总行党委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项工作部署会议,优化账户服务,加强员工业务培训和反诈宣传力度,加大银警协作力度,不断提升员工应急处置能力,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一是强化科技赋能。升级“断卡先锋”风险监测系统,对大额、频繁、理由存疑的取现交易实现精准捕捉与快速预警。
二是深化警银协作。在各网点建立与反诈民警的联动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快速响应、协同处置,将风险拦截窗口前移至银行柜台。
三是做实反诈宣传。一方面,通过加强柜面业务培训,有效提升了柜面人员业务素养和反诈意识,强化一线阵地宣传;另一方面动员全行干部员工,走村组、进集市,针对易受骗的老年人等群体,持续开展反诈知识宣传,联动各级党政部门筑牢“夕阳红金融安全网”,普及“三不”原则。
衡州农商银行将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的技能,坚决履行好守护人民群众金融安全的神圣职责,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坚实的农商力量,让每一位客户都能获得安心、放心的服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