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厅的叫号声刚落,龙阿姨攥着银行卡的手就按在了柜台上。“姑娘,快!这卡抓紧激活,过两天有大钱进账,耽误了国家项目可不行!”她语速飞快,指节因用力泛白。
柜员小李抬头时,正撞见老人眼底的急切。“大额入账?”这个词像警铃在她脑中乍响。刚结束的反诈培训画面闪过,她指尖顿了顿,轻声问:“阿姨,谁给您打钱呀?现在骗子花样多……”
“国家给的福利!”龙阿姨脸一沉,“我外甥女弄的APP,自家人还能骗我?”这话反倒让小李心里的疑云更重,她使个眼色,同事小兰立刻凑了过来。
当那款“扩大内需”APP出现在屏幕上,“充值解锁补贴”的字眼刺得人眼疼。“阿姨,这是诈骗!”小李的声音陡然提高。龙阿姨却梗着脖子要存钱,争执间,委派会计已拨通110。
警车呼啸而至时,龙阿姨还在念叨“国家项目”。直到民警掏出同类案件卷宗,指着“拉人头返利”的条款,她才猛地瘫坐在椅上:“难怪总催我拉亲戚……”
这场对峙刚平息,隔壁窗口的王先生突然把手机拍在桌上。“警官,我这‘乡村振兴补贴’APP,是不是也不对劲?”屏幕里,高回报承诺与龙阿姨的骗局如出一辙。他手忙脚乱卸载时,后背已沁出冷汗。
“这是我们该做的。”看着两位客户连声道谢,小李整理着反诈手册轻声说。“老百姓的‘钱袋子’系着万家冷暖,护好它,就是我们扎根乡土的本分。”她语气坚定。在绥宁农商银行,这样的警觉早已融入日常——培训课上的案例分析、营业厅里的海报标语、与警方的联动机制,共同织就一张反诈大网。在这场与诈骗分子的持久战里,他们的警惕性永远在线,守护从不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