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堆‘沉睡’的硬币可算有着落了!真是太谢谢你们了!”看着手中崭新的纸币,彭姨紧紧握住龙山农商银行集贸支行工作人员的手,连声道谢——困扰她大半年的“硬币难题”,终于迎刃而解。
抽屉里的“烦心事”:副食店攒下两千多枚硬币
彭姨在县城经营副食店已有十余年,小小的店铺里,烟酒零食摆得满满当当。过去不少老顾客习惯用现金结算,几毛、一块的找零让她的抽屉里渐渐堆满了硬币。“一开始想着留着找零方便,谁知道后来大家都用微信、支付宝付款,这些硬币就越攒越多,抽屉塞得满当当,搬都搬不动。”彭姨笑着摇头,“前阵子想把硬币换成纸币,但这硬币实在是太多了,想着兑换起来很麻烦所以拖了又拖。”
近日,彭姨到集贸支行柜面办理货款转账,她试探着向柜员提起了硬币兑换的事。“我本来没抱太大希望,没想到柜员马上笑着说‘可以换,您什么时候方便带过来就行’。”这句爽快的回应,让彭姨悬着的心落了地。
支行里的“攻坚战”:全员动手清点特殊硬币
第二天,彭姨和丈夫把硬币打包好带到了集贸支行。当袋子打开,柜员们还是吃了一惊:两千多枚1元硬币里,不少因为长期挤压变形,边缘卷成了“波浪形”,还有些沾着油污、灰尘,辨认真伪和面值都得费一番功夫。
“当时我特别慌,怕这些‘不规整’的硬币换不了。”彭姨回忆道。但支行负责人见状,立刻抽调了3名工作人员,搬来清点盘、分类盒,围坐在柜台前开始“攻坚战”:有人负责分拣变形硬币,有人负责辨别真伪,还有人仔细擦拭污渍严重的币面——工作人员严谨细致而又高效。
“有一枚硬币压得太厉害,数字都快磨没了,柜员对着灯光看了好一会儿,又比对了好几枚正常硬币,才确定是真币。”彭姨站在一旁看着,心里的不安渐渐变成了暖意。两个多小时后,清点结果出来了:2283枚1元硬币,全部符合兑换标准。
金融为民的“小缩影”: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里
“其实硬币兑换不是什么‘大业务’,但对客户来说是实实在在的难题。”集贸支行行长说,“龙山农商银行的宗旨就是‘金融为民’,不管业务大小,只要是客户的需求,我们都得用心办。”
这不是集贸支行第一次处理类似的“小事”:此前有菜农提着一袋零钞来存,柜员们花了一下午清点;有老人不会用手机银行,工作人员热情而又耐心地重复引导……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恰恰是“金融为民”最生动的注脚。
“以前总觉得银行是‘办大事’的地方,没想到连我这点‘小事’都这么上心。”彭姨拿着兑换好的纸币,特意拍了张照片发在朋友圈,“以后存钱、转账,我只认龙山农商银行!”
两千多枚硬币的“唤醒”,唤醒的不仅是闲置的资金,更是金融服务与群众需求的“双向奔赴”。在龙山农商银行的网点里,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它藏在柜员耐心的讲解里,藏在上门服务的脚步里,藏在每一次为群众解决难题的行动里——这就是龙山农商银行“金融为民”最温暖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