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农商银行作为深耕本土70年的县域银行,始终以金融赋能农资行业,畅通湘西州农资供应链,农资公司则作为枢纽,将金融“活水”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资料。湘西州长军农资有限责任公司实控人宋长军,一生与“农”相伴,自20世纪90年代与吉首农村信用社建立了业务联系后,因“农”结缘,从最初的储户到成为贷款户,从办理第一笔50万贷款到最终的5000万贷款,从吉首农村信用社的债务人到吉首农商银行的大股东,35年间,银企深度融合,相互支撑,在服务“三农”的漫漫征程中见证着彼此的成长与壮大,书写出一段以“农”为名、共生共荣的佳话。
同心合意,方能不离不弃
60年代出生的宋长军,自参加工作起就在农资公司工作,在取消农资专营后的下岗改制潮中,身为法人的宋长军带领农资公司的一批下岗职工重新就业,其中的艰辛自不需多说。同是为“三农”服务,农资公司批发部的公户从90年代开始一直在吉首农村信用社开立,彼此非常熟悉,提及当年吉首农村信用社为农资批发部发放的50万元信用贷款,宋长军不禁动容:“下岗创业没有抵押物,到别的银行贷款不仅门槛高,而且审查环节多,信用社跳出条条框框,就凭对这么多年对农资业务的了解和信任,敢给下岗职工发放信用贷款,这是别的银行做不到的。”
更让宋长军铭记于心的,还有雪中送炭的不离不弃。2004年,公司在储备冬肥过程中遭遇经销商诈骗,直接损失300万元货款里,其中就有刚从农信社贷出的400万贷款,对尚处于发展期的企业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吉首农村信用社的领导得知这一情况,马上登门进行慰问,并主动提供法律援助,更让宋长军意想不到的是,信用社不仅没有催收,在合规调查后,还给公司追加了500万元贷款用于冬肥采购定金,保障公司资金链不致断裂,从而挽救了企业十几户员工家庭的生计。目前湘西州长军农资有限责任公司是全州唯一一家农资储备销售定点骨干企业,储备仓库有20000多平方米,资产过亿,年销售额过亿,成为湘西州农资行业里名副其实的龙头企业。
休戚与共,故而携手并进
作为农资公司改革转型的带路人和受益者,宋长军深知转型能够带来机遇。2013年,吉首农村信用社改制为湖南吉首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农资行业做大做强的宋长军毫不犹豫地成为吉首农商银行的大股东,誓与农商银行休戚与共。宋长军认为:同是“农”字当头,一个亲民、接地气的银行,一个有担当、敢创新的银行,值得公司与银行进行深度捆绑,进而实现银企双赢。
最多的时候,长军农资有限责任公司在吉首农商银行办理过5000万元的信用贷款,通过“新网工程”建设,建立起集采购、物流、配送、零售、科技服务为一体,覆盖全州农村的农资市场网络体系,辐射全州8县市70%的中心集镇;通过建立化肥冬储制度,确保化肥市场平稳运行和社会稳定。让宋长军这个股东欣慰的是:吉首农商银行在多年的发展中壮大,存贷款市场份额持续位居吉首市金融机构前列。没有改变的,是当客户有需要时,客户经理们仍会及时捕捉信息,积极协调,提供更为便捷的金融服务。
代际传承,终能生生不息
吉首农商银行对农资行业的金融支持,超越了简单的贷款提供,在农资行业代际传承中形成了全链条的服务体系。近日,宋长军的儿子宋兴俊以公司名义在吉首农商银行吉首支行办理了300万元的“创业贷”,用于工业化肥的储存销售。宋长军笑道:“我年纪大了,很多事要交给下一代了,和农商银行打了一辈子交道,到年轻人这里,老辈子的关系不能断。”
一代代创业者们坚守实业兴邦的初心,却常常在传承路上遭遇资金断流的困境。如今,吉首农商银行的“创业贷”正成为连接两代人梦想的金融桥梁,让年轻的“追梦人”能够顺利接过父辈的接力棒。绵延不断的金融“活水”,为全州广大农民提供安全、放心、经济、优质的农资产品,滋养着一个个农资家庭的创业梦,让两代人的情怀与创新在湘西这片沃土上生生不息。
农资是农业生产的基石,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如同“粮食的粮食”。吉首农商银行的金融“活水”,滋养农资的种子播撒四方,农资的养分输送到每寸土地,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着最基础的物质保障。正是这血脉相连的扶持,助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共同构筑出乡村产业的坚实底座,共同浇灌着乡村振兴的梦想,共同描绘出“人吉祥 业翱翔”的宏伟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