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农商银行:东江支行清收不良出实招奏实效

点击数: 时间:2017-05-27 作者:熊凌菲 刘柏春 来源:常德农商银行

常德农商银行东江支行表内不良贷款虽然只7户、余额也不大,但户户都不是省油的灯,有的还是“久经考验”的赖账专业户。对此,今年以来,该行在表内不良贷款清收上多法并举、多途并进,出实招、下重手,使3户“老赖”清零,收回贷款本息67.58万元,收到明显成效。

定制一本台账。考虑到这类贷款的包收责任人有的早已调离支行或退休,通过分析不良贷款形成的来龙去脉,结合客户的不同情况,支行明确接手的管户客户经理负责清收,制定了包括清收措施、清收时间、清收进度、清收奖惩等内容的台账表,一月一验收,一月一销号。

串并“一石二鸟”。借款人姚某分别于2012年、2013年在该支行借款,后笔30万借款到期展期后于2016年1月到期,没有如期偿还借款;朱某在2013年借款8万元,到期前仅还2000元本金后再无动静。二者系嫂叔关系。支行无数次清收都“竹篮打水一场空”。客户经理刘晓航接手管户责任后,始终紧盯目标,通过多种渠道到处打探客户动向,不分节假日了解与借款人有关的信息及借款人债权债务变化。在去年6月份,第一时间掌握了因市政重点工程需拆迁借款人的抵押物,迅速向支行汇报,支行兵分多路,到该户所在的棚改办沟通协调、或数次紧急约见借款人、或搜寻外围动态、或到法院了解该户在外债务保全情况。但因朱某的抵押物是其父亲名下的房产,且其父已去世,既没有立遗嘱也没有进行公证对名下房产做出归属安排,拆迁补偿不能发放给朱某。面临可遇不可求的机遇,支行考虑到姚某、朱某的至亲关系,姚某所能得到的拆迁款远多于借款本息,于是决定两“案”串并处理,并多次与二借款人讲情、讲理、讲法,最终姚某同意代朱某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较量中又了解到姚某在外债务不少,好多债主都盯着拆迁款这块“肥肉”,支行行长又急忙和客户经理赶到该户所在的棚迁办以法理证据取得拆迁款优先偿还二笔借款本息的支持,相应的,支行通过主张优先受偿的权利获得法院支持。经过反复的拉锯战,4月初两笔借款的43.68万元本息到账。在整个清收过程中,支行对这两笔贷款并未起诉,牢牢抓住机遇不放、一刻不松地紧盯紧追,斗智斗勇才赢得最终胜利。

强攻铁杆“老赖”。借款人沈某自2005年从该支行借款8.3万元起,陆续又以他人名义借款,2010年经整合,沈某名下贷款50余万元,于2012年12月到期。期间,支行天天有人上门、天天有人“盯梢”,堵门收、起诉逼,好不容易迫使沈某如挤牙膏般极不情愿地陆续偿还了部分本息。后来沈某认为是信用贷款、信贷员也退休了、银行把他没得整,又自恃背上“钢筋”硬,余下20.9万元到期后一直赖着不还,成为铁杆“老赖”、“老赖”名人,该笔贷款也成了支行的一块“心病”。客户经理刘晓航接管这笔贷款后,面对原贷款责任人早就置换、贷款也已逾期一年半、赖账成精的沈某,没有气馁,借助移交人移交的借款人信息,又从各种途径想方设法查找沈某从业生活消费等行为轨迹,发现沈某坐豪车、高消费并有继续扩大经营投入的迹象,说明有偿债能力。这些情况汇总后,支行便调剂人力与沈某打“持久战”,沈某也与银行工作人员玩起了“躲猫猫”,“道士遇到鬼法儿使尽了”,沈某仍鱼不动水不跳。今年4月份,支行从“内线”获知,沈某在市政工程征地拆迁中充当唯一“钉子”户被政府起诉,并关进拘留所,行长与管户客户经理商议后迅速与法院联系沟通,以赖债不还的事实请求延长对沈某的拘留期,并与法官、律师一道到拘留所同沈某交涉,限定还款时间,迫于压力,沈某女儿、兄弟赶紧向支行求情,表示愿意代为偿还贷款本息,沈某还在委托书上签字确认。至此,一笔悬了多年的23.9万元贷款本息终于收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