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普惠度和精准度?怎样以金融创新为手段,有效培育美丽乡村建设的微观主体?6月5日,常德市鼎城区人民政府召开金融支持创新创业工作会,携手常德农商银行正式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双创”示范户评选工作,为上述问题给出了答案。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传统农业供给与市场需求错配,农村金融市场业务萎缩,以农村为主阵地的农商行为寻求生存空间脱农进城,与农民群众的情感纽带日渐割裂。为扭转这一局面,2016年4月,常德农商银行董事长陆化提出“农村支行要全面回归、深耕本土”,并以调整绩效考核方案为手段,引导30多家农村支行回归农村,重建与农民群众的鱼水之情。
但“回归”后的农村支行普遍面临发展困局:农村地域大而客户经理少,熟悉本乡本土的客户经理更少,传统的走村串户、背包银行精神难以再续;信息不对称且信用体系不健全,真正干事创业重诚守信的好客户难以寻觅。而另一面,一些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村民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金融服务而难圆创业梦想,美丽乡村建设因缺乏产业支撑而显得苍白无力。
能不能找到一条路径,把美丽乡村建设、农民创新创业和农商行服务三农有机结合,使之成为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既契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符合降成本和发展普惠金融的要求?
共享才能长久,创新方能突围。陆化积极与地方党政和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沟通,组织内部“头脑风暴”,认真研讨可行性金融创新方案;由区政府牵头,召集人民银行、农商行及部分乡镇负责人座谈讨论,最终形成了《关于金融精准支持农村居民创新创业、促进鼎城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方案》。《方案》提出,要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通过开展“双创”示范户评选及与之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创新活动,努力实现“三个突破”,即金融精准支持村民创新创业实现突破、金融服务可得性实现突破、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实现突破,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和金融普惠工作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双创”示范户由谁来评?按什么标准评?为防止撒胡椒面、优亲厚友,《方案》对此进行了明确。其中,对“双创”示范户的评价主要包括家庭状况、创业情况、偿债能力和社会声誉等四大类19项指标,同时设定了3个一票否决项,即存在重大恶意不良记录的一票否决、创业项目有违国家环保政策的一票否决、有违国家产业政策的一票否决。地方政府、人民银行、农商行三方协作,从区政府和乡镇两个层面分别成立领导小组和推动小组,按照宣传发动、村组推荐(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个人申请、信息采集、小组评定、社会公示、授牌授信等程序对示范户进行公开评选,并实行比例控制,原则上不超过辖内村民总户数的5%、每个村民小组不少于1户。计划一年一评,对主观失信或有其他重大不良行为的示范户,及时淘汰并纳入“黑名单”,符合条件的及时补充。
根据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得分85分以上(含)的农户即可评定为美丽乡村建设“双创”示范户,可享受常德农商行推出的示范户系列信用贷和优惠利率。该贷款以便民卡形式发放,授信额度根据评价得分多少来确定,最低10万,最高可达50万,授信额度和期限内可随用随借、随有随还。
“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创新。我们要站在讲情怀的高度抓好金融支持创新创业工作,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把这个多方受益的事情做好。”6月5日的启动会议上,鼎城区副区长钟科程这样要求全体乡镇长,并将此项工作纳入了对各乡镇的排名考核,形成长效机制。
目前,鼎城区美丽乡村建设“双创”示范户评选工作已在各乡镇陆续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