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释义: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小额农贷),是由政府主导、银行联动、各乡镇、村组参与评定农户信用等级,由本行根据客户的资信程度,在核定的贷款额度和期限内向农户发放的不需要任何抵押担保的小额贷款。
推出时间:2008年4月,在辖内社港支行试点开展,2008年11月,全面铺开
设计理念:以“人民群众得实惠”为根本出发点,以强市富民为目标,着力破解农户贷款难题,有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服务群体:辖区内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运输、商贸服务业的农户。
主要功能:通过评级授信,向农户核发《农户贷款证》,依据“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原则,农民朋友凭《农户贷款证》、夫妻双方身份证、结婚证(或证明夫妻关系的户口簿)、开户存折,经夫妻双方签字就可直接在辖内营业网点柜台办理无需任何抵押担保的信用贷款。
操作流程:
健全组织机构。全市从上至下成立三级机构,第一是市政府牵头,农办、农商行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小额农贷评级授信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小额农贷工作的整体部署和考核验收等工作;第二是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牵头成立小额农贷评级授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本辖区内此项工作的安排部署和推动;第三是各社区、村成立专门的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小组,主要由村、组负责人和当地情况熟悉、德高望重的同志组成,各支行客户经理参与,负责对农户信息采集、等级初评、贷款协管等具体工作。
严把“四级五关”。由村组等级评定小组,按照农户自愿、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农户进行调查摸底,将农户信用水平划分“特级”、“优秀”、“较好”、“一般”四个等级,经乡镇一级考核管理小组审核认定,分别给予5000到5万元以内的授信,对授信农户颁发《农户贷款证》。重点抓住信息采集真实性这个关键,严把信息采集关、等级评定关、审核复评关、信息公示关、发证放贷关,确保评级授信真实性和准确性。
构建长效机制。全市上下三级机构,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挂钩考核。该行专门开发小额农贷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小额农贷评级授信专项考核,以农户参评率、授信率以及发证率等三个核心指标,综合考量评级授信工作业绩。积极构建村组协管小额农贷的奖励机制,强化贷后管理,防控贷款风险。
产品效益:截止2010年9月底止,该行共计对全市28.47万户进行信息采集,占全市农户总数的84.76%,已发放《农户贷款证》16.94万本,发证授信金额达29.02亿元;已凭证放贷7.7万户,累计金额13.17亿元。
客户评价:小额农贷评级授信,赢得了广大农户一致好评。永安礼耕村一位农户在凭证贷款4万元后,他高兴地说:“我以前怕贷款,一是担心贷不到,再是嫌手续太麻烦,现在可好啦,我拿到了《贷款证》评了个“特级”,还不要任何担保抵押,真是方便快捷到家了。”2009年5月,“农户小额贷款评级授信”被评为浏阳人民“最满意的十件事”之一。
产品特色:一是方便快捷。过去农户贷款要通过申请、调查、审批等环节,借一笔贷款最快也要三天,现在可以直接在服务专柜办理贷款,30分钟就能办妥,手续简单、操作便利,真正实现了贷款就像取存款一样方便。二是政银合力。小额农贷评级授信,建立了一套广泛动员政府和社会力量参与的支农新机制,彻底解决了农村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利于融洽银政、银农情感,实现多方共赢。三是风险可控。浏阳是湖南省首个“金融安全区”,农村诚信氛围十分浓厚。随着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农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偿债能力和信用意识普遍增强,且小额农贷单笔金额不高,不易积聚风险,加之小额农贷由村组协管,有益于形成对小额农贷风险的动态监测。
推广价值:全新的小额农贷评级授信机制,为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找到了新的“着力点”,不仅有利于培育基础客户,巩固农村市场,助推业务稳健持续发展,又可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融洽政银农情感,全面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推广建议:
优化信用环境是基础。浏阳是湖南省首个“金融安全区”,农村诚信氛围十分浓厚。随着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农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偿债能力和信用意识普遍增强,为全面评级授信奠定了坚实基础。
依靠党政支持是支撑。党政领导特别是村支干部,在农户中有着较高的威望和公信度,因此,小额农贷要取得新突破,支农服务要取得新进展,就必须紧紧依靠党政支持,充分借力政府的行政职能,互助合作,共谋发展。
防范风险是保障。小额农户贷款授信取得实效的关键,在于防范风险,确保质量,保证支农投入的持续稳定,因此,必须始终抓住贷后管理这一工作重点,强化风险监测和风险处置,及时发现隐患,化解风险。
构建长效机制是关键。为确保小额农贷评级授信机制不搞形式,不走过场,保证支农富民机制运转有序,长期有效,必须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激励”长效机制,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户信用等级评定授信和小额农贷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