溆浦农商银行:脱贫致富的西门塔尔,生财发展的农商良友

点击数: 时间:2020-10-28 作者:姚晓清 来源:溆浦农商银行

转眼间,就进入了“露凝干片玉,菊散一丛金”的秋天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经历了春天的“耕耘”,夏天的“锄育”之后,就到了秋天收获的季节。年关将近,在溆浦县龙潭镇乌峰村的山坡上,烟雾缭绕,人间仙境。临近山顶,车辆开始减速,在厂房外巡逻的中华田园犬早早嗅到了陌生人的到来,开始汪汪地吠叫起来,村里的养殖大户张民维大哥正在自己的牛棚里紧张地忙碌着。

“张大哥,我们来看你家的大宝贝,西门塔尔儿来了。”正在走访中的溆浦农商银行火车站支行行长谌灵芝在养殖厂门外说到。张大哥迎出厂门,脸上洋溢着笑容,故作神秘的说到:“欢迎你们光临,你们也知道西门塔尔了,那你们知道这是第几代了吗?”看着谌灵芝一脸的迷惑,他接着解释道:“西门塔尔最好的品种是原始的第一、二代,现在已经是第四代了,是原始品种与当地品种杂交的,牛儿刚生出来就有三四百斤,然后养一天差不多能长4斤肉,现在我们眼前的这批西门塔尔差不多有1600斤左右,再喂养二个月就可以出栏了......”张大哥后来还给我们现场演算了一笔成本费用账,听张大哥娓娓道来,不仅是养牛专家,还变成了一位精打细算的财务人员。

张大哥以前从未养过牛,是从父亲手中接过的重担,之前,在非洲猪瘟中,家里的猪全都病死了,现在张大哥采取的是猪牛各一半的养法。但对于来自内蒙古的西门塔尔,他还略显得手足无措。为了成为养牛的行家,他花了很多时间在牛棚和牛待在一起,并且经常打长途电话给货源方咨询西门塔尔相关的习性,还常常查看相关书籍,并考察本村附近的环境情况。张大哥总是虚心地学习和实践,将养牛时发现的难题及时向专家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不懈努力,他的养殖技术日益熟稔,牛棚里的西门塔尔日益壮大,从2017年的养牛17头,到2020年已经发展到67头,预计今年卖牛收入可达300万余元。现在,张大哥通过养牛已经实现了脱贫致富,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实现了“加速跑”,为自己的小康生活铺平了自己专属的“牛财之道”。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今年7月以来,抓住非洲猪瘟大面积爆发,家禽、牛羊肉等其他肉类产品价格提升,相应养殖行业将会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用于扩大规模的契机,我支行对辖区内养殖客户进行重点走访和宣传,成功预营销养殖户贷款到达10户,预申请累计金额280万。走访的目的是为了在实践中“一展拳脚”。要想精准营销,事半功倍,就必须顺势而行,善于抓住行业需求和变化,以客户的资金需求为导向,对同行业的客户群体开展集群式营销。扎根基层,在“春雨润如酥”的播种季,我支行深入对接走访,向农户宣传营销普惠金融,为客户提供资金用于养殖饲料、化肥、农机购买等,提供金融支持。秋阳杲杲,硕果丰收时,及时对接,溆浦农商银行愿做百姓脱贫致富、生财发展的良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