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启动塔山信用乡创建以来,在省联社衡阳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塔山乡党委和村两委的通力协助下,常宁农商银行紧紧围绕争创“全市第一个信用乡”的工作目标,强化组织领导,多方联合协调,广泛宣传发动,精心组织实施,塔山信用乡创建的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全域信用环境进一步优化。
政银联动,构建强大组织保障。一是党政支持,多方配合。启动信用乡创建前,该行党委领导主动向市委市政府进行汇报,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召开专题研讨会议,积极调配市政资源,组织金融办、人民银行、塔山乡政府等职能部门进行专门部署安排,建立信用乡创建联合领导小组,全力推进信用乡工作的开展。二是政银协作,资源互补。金融办和人民银行主要负责人深入塔山瑶族乡,与塔山乡政府、该行主要负责人开展研讨会,就如何开展信用乡挂牌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制定了《塔山乡信用乡创建实施方案》,出台了《常宁农商银行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评定管理办法》,成立了塔山瑶族乡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塔山支行负责人任副组长,乡属各工作部门、村“两委"负责人为成员的“信用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方职责,构建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包村干部和村干部协助抓的工作格局,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的工作效应。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借助党政的公信力、执行力以及农商银行的资金优势,强力推动信用村、信用乡创建工作的有效开展。
政村联动,营造良好创建环境。一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专题研讨部署。塔山瑶族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信用乡的创建工作,将信用乡创建工作写入年度工作大会报告,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来抓,同时将信用村创建结果纳入村两委年度考核,制定奖惩办法。组织全乡党员干部、村两委、村组长召开信用乡创建工作调度会,邀请塔山支行进行业务培训,明晰各方职责和工作流程。二是开展内部清查,高压手段清收公职人员不良贷款。根据塔山支行提供的不良贷款清册,在全乡党员干部、村两委以及亲属中开展清查,无故拖欠贷款的限期偿还,实现公职人员不良贷款清零,做好表率示范作用。三是开展村民会议,广泛宣传信用村创建的实惠。塔山辖内创建信用村的村两委积极组织召开党员会议、组长会议、乡贤会议,通过党员和乡贤的宣传发动以及示范带头作用,引导村民积极主动参与信用村创建工作中来,形成浓厚的创建氛围。邀请“信用村”东江村村长现场分享创建后的改变,用实例让村民真切感受到信用村带来的实惠。
银村联动,畅通创建工作环节。一是开展入户走访,营造良好创建氛围。村组干部、村两委陪同常宁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张贴标语、发放宣传资料,开展农户资料收集,广泛宣传创建“信用乡”的目的、意义、方法、步骤和优惠政策等等,真正认识到良好的信用就是一种资源,诚信就是资本,“信用是金钱”。树立了“要致富先当信用户”的理念,调动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二是多措并举,开展不良贷款清收。为切实化解辖内不良,村两委和塔山支行进行了多方协商,共同研究对策,根据塔山支行提供的不良贷款清册,逐笔住户进行分析,研究化解方法,最终敲定三个方案:锁定目标,亮名通报。对有钱不还的“赖债户”、钉子户”,对不按时结息和拖欠不良贷款的农户,在全村张贴公示进行通报,通过社会公众压力迫使其偿还欠款。乡、社、村联动,齐心化难。对于化解困难大、不配合的不良贷款户,由乡镇、村组以及当地乡贤联合做欠款人的思想工作,通过人情催收和法律清收两种方式,达到清收效果。众筹化解特殊群体不良贷款。对于借款人已经死亡,实在无力偿还的不良贷款户,由村两委号召党员、乡贤以及当地爱心企业进行众筹,一起帮助偿还。三是组建村组与农商银行联合工作队。各村安排专人配合塔山支行开展创建前期宣传工作,农商银行安排6个工作专班,由村两委以及村组长配合协助,担任向导和解说员,带领农商银行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开展农户资料采集。
截至目前,塔山支行累计走访1420户,走访覆盖面96%,采集信息1390户,信息采集面 97.9%,白名单授信1977户,授信覆盖面93.8%。自从信用乡创建启动以来,清收不良贷款47户,金额10.6万元,有五个村的不良贷款实现清零。现有不良贷款75户,金额35.5万元,不良率为1.1%,下降0.7个百分点,为信用乡挂牌奠定了坚实的信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