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一幅画,昆明万卷诗。从湘西茫茫武陵山脉出发,来到了烟波浩渺的滇池之畔,穿越一千多公里的遥遥路途。凌晨,双脚终于踏上这片诗意之地,月光洒在身上,清风拂面而来,我预感未来几天的培训将会是一次突破眼界、洞见人生的学习之旅,也将会是一次提升境界、完善自身的的诗意之旅。全国100余名农信系统的同仁们追随《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的步伐,齐聚美丽的春城---昆明,借一缕春风,闻一缕花香,品一壶清茶,在这里将满载着农信人厚重而坚韧的精神,将激荡着农信人的青春和激情。
培训课堂上,我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找回了那种静下心来学习的状态和对新知识渴求的劲头;老师们思想站位高端、文化底蕴深厚、实践经验丰富、课程实用生动、通俗易懂,虽然这短短的时间并不足以让我能够充分学懂悟透,可对我而言无异于注入了一支自学的强心剂,每一位老师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同时面对许多优秀的同仁,更是提醒着我——学习永远在路上。
洒上一束奋斗的光。永远发光的余爱民老师,用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践,让写的信心得到提振,写的意义得到陈述,写的过程得以解构,写的成效得以展示,他课程的名字:把文章写在中国大地上、扛一只劲笔走天下,只看到这几个字都感觉内心豪情满怀、激动不已,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令人动容,让人向往。我钦佩的是:他的舞台是靠自己争取的,他的实力是要自己锻造的的,他的成绩是靠自身的努力创造的,成功没有捷径,唯有坚持不懈而已!
打造一个细致的脑。优雅知性的洪樱老师,用她自如的台风和丰富的经验,扩大了我关于办公室工作认知的领域、体现了专业的态度、展现了细致的用心,她的课程详尽地给我们展示了办文办事的方方面面。我收获的是:作为办公室工作人员,不论是办文办会办事,要在细小处着力,要提前细致周密的部署,不断提高综合协调的能力,学会灵活机动的变通,更要热情礼貌的待人。
涵养一颗热情的心。可爱又敏锐的刘畅老师,他说到“人有人格,文有文气”;他说他在采访现场经常流泪;他说新闻要有人性美,在讲到激动之处甚至流下了泪水;强调在全媒体时代,更要加强“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勤快的双脚,敏锐的慧眼,丰富的头脑,如飞的健笔,要严谨地对待事业、担负使命,要用有思想的文章影响社会,创造价值。我领悟的是:对待文稿创作,首先要有使命感、自豪感,对自己从事的工作要充分认识到他的价值和所承载的意义,积极践行“脚板底下出新闻”这一理念,学会在身边用心用情用力记录鲜活的、生动的新闻,在作品中展现灵气、烟火气、精气神,才能创作出有温度、有深度、有品质的作品。
找到一个专业的伯乐。谦虚细致的尚勤老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感受到她对我们有着深深的期待和满满的热情,告诉我们在写作过程中怎么挖猛料提干货塑颜值,同时又手把手教我们找准平台、了解流程、巧妙投稿,要求我们找特色、抓分析、动真情。我感动的是:她给我们提供保姆式的讲解,以及她留下了详尽的投稿技巧,做好了一位伯乐该做的所有准备,就等我们行动起来,创造出农信人自己的带着泥土芬芳的好作品。
虽然各位老师的侧重各有不同,但是踏实严谨的作风、默默奉献的精神、奋斗拼搏的斗志一脉相承,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让自己在各自的领域出类拔萃,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让我们看到成功之路始于足下,他们用自己的成长让我们看到任何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拼搏奉献、不断奋斗;身为一名农村金融工作者,必须融入工作当中,接地气重实干,多实践少抱怨,满怀热爱,只有当青春同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契合时,青春的光谱才更广阔,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发;作为办公室工作人员,更要自觉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胸怀“国之大者”,担当使命任务,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施展抱负,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争做农村金融事业的生力军。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我们要讲好农信故事,就是要用最动情的笔触、最鲜活的文字、最真挚的情感去挖掘、去理解、去感受,讲予世界,也讲予我们自己,奋斗之路我将孜孜以求,默读不倦,永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