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寿农商银行:三管齐下,助力枳壳产业长效发展

点击数: 时间:2023-10-10 作者:周涓 来源:汉寿农商银行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今年来,汉寿农商银行百禄桥支行始终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强化支部建设,积极发挥党员干部“领头羊”效力,着力在“两个维护”中坚定“金融为民”的政治方向,在“支农支小”中拓宽普惠金融广度,向下生长,全力打好“线上+线下”组合营销拳。

坚持党建引领,提高支部党员使命感。“东西南北中,党领导一切。”百禄桥支行现有在职在岗员工8人,党员4人,是典型的“党员支行”,其中3名同志党龄超30年,是典型的“红色支行”。为更好助力地方经济发展,该支行成立党员先锋队,以党员为轴,坚持中心化、辐射化带动发展,并成立“1+1”业务小组,该小组既为“党员+非党员”小组,也为“内勤+外勤”小组,全力减少业务壁垒。

“现在办贷款越来越快了,以前一两天的现在只要半天了,不仅省时间,更省了不少精力!要我说,还是家门口的银行、家门口的信贷员办事效率高!”辖内某枳壳种植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袁老板高兴地说道。据了解,该合作社成立于2017年,现承包流转土地500亩,年纯收入超50万元。“入行二三十年了,农商行的发展也是越来越规范了,记得九几年发贷款的时候,就是一张借条,到后面渐渐地录系统,再到现在的用平板、进平台,要不是和支行里的小年轻们搭档,我们这些人怕是早就淘汰啦!”该支行客户经理感慨道。

截至目前,该支行已累计发放涉农类贷款588笔,金额2364万元,较年初增长568万元,其中枳壳类贷款累计发放235笔,金额806万元,较年初新增200万元。

用活线上产品,提高信贷服务获得感。“农业兴则国家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为助力枳壳产业长效、高质量发展,解决农户进种、育苗时的资金周转难题,该支行充分利用“乡村振兴系列贷”、“福祥-湘农e担贷”、常德快贷等系列产品,以农户生产经营情况、融资需求为出发点,制定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方案,同时全力发挥移动营销平台便捷性特点,延伸服务触角,将金融服务送至每一位客户手中,切实做到“心贴心”服务。

“枳壳生长周期长,一般要四五年才能结果,除去人工成本,每年的土地承包费、肥料、农药费都是一大笔开销,加上今年市场价格低,收入也减少了不少,幸好有汉寿农商银行这30万元的贷款支持,这下流动资金有了,心里可算是没那么急了!”汉寿县百禄桥某专业合作社老板袁大哥说道。“子女们都在广东上班,我也在那边做点小工,他们平常很少回来,但我每年都会回来摘枳壳,虽然卖不了多少钱,但就这么不管,我还是舍不得。”“和袁老板打了好几年交道了,人特别好,每次枳壳都是上门来收,根本不需要来回跑。”辖内枳壳散户如实说道。目前,该合作社现承包流转土地750亩,现有成苗可育果520亩,年销售收入约390万元,纯收入约30万元,有了该笔资金支持后,今年预计增收10万元。

用好线下资源,提高农户授信体验感。为充分发挥农商银行“点多面广”、决策链条短优势,该支行按照“内部挖掘”“外部拓展”的思路,深挖支行内部客户资源,对小额便民卡、信用卡客户历史信息,为各行政村精准“画像”,同时,利用整村授信机制,对从事枳壳种植大村进行重点走访、对接,在普遍授信的基础上,实现差别化、无感化增信。

“做了差不多二十年枳壳生意了,家里的这栋房、孩子的学费,都是靠它挣的,这么多年,起起伏伏的时候很多。市场价格年年都不同,有时候压货了,价格却越来越低,只能赔本卖,有时候刚刚卖完,价格又上去了,根本猜不透。”辖内某专业合作社老板王大哥说道。“每年夏天,北方的老板都会来我们家住一段时间,和我爸一起收枳壳,那时候家里一天24小时,起码20个小时是亮灯的,除了收散户的枳壳,就是打包发车,每天都是几吨货,根本没有时间休息。”王大哥儿子说道。据了解,该客户于2014年与该支行建立信贷关系,起初贷款金额为5万元,后因追加担保,增信为45万元,在该笔资金支持之下,现该客户现已打通外部供货渠道,已成功对接省外一医药厂,对口直供下,年纯收入达30万元。

据了解,汉寿县百禄桥镇枳壳面积约6000亩,占耕地面积的26%。后段,该支行将继续开展普惠金融大走访,着力健全辖内信用体系,进一步做实整村授信,同时,不断优化办贷流程,减少办贷时间,全力提高客户用信体验感、获得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