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扶贫路上的印记——写在第13个“国际档案日”

点击数: 时间:2020-09-02 作者:朱常宾 来源:慈利农商银行

“请稍等一下,我这就为您查档。”在慈利农商银行的档案室,看过信贷管理部的同事递过来的档案查阅审批单,档案员小朱给随同前来的县金融扶贫工作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倒了杯水,便转身进入库房。一会儿功夫,小朱抱着一盒盒档案来到两人面前。随着档案盒打开,往日的一幕幕呈现在大家眼前。

这是发生在2018年的一幕,在近两天的时间里,工作人员在慈利农商银行调阅了近三年的档案,获取了大量的资料信息。“这些报表数据太有说服力了,各项具体工作还保存了影像资料,幸亏有这些保存完好的档案,给我们的汇总申报可是帮了大忙啊!”归还完最后一本档案,在场的同志感慨地说。

做为金融扶贫的主力军,慈利农商银行按照省联社、县委政府的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积极宣传金融扶贫政策,落实金融扶贫措施,推动产业扶贫,开展结对帮扶,成效显著。与此同时,总行机关各线条部室对工作推进当中的每一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汇总、归档,做到抓铁有痕,雁过留声。正是档案管理与扶贫工作的携手并进,详实地记录了扶贫一线的一点一滴,为我县取得了脱贫攻坚工作的阶段性胜利立下功劳。

档案就是一本“活字典”。脱贫攻坚工作是当前重中之重、压倒一切的政治性任务,事关全民小康建设和人民福祉,也关系着金融机构业务发展的明天。慈利农商银行勇挑重担,坚持把金融产业扶贫作为首要工作来抓,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我行档案管理也将扶贫方面的资料收集整理纳入重要内容。在我行的档案室里,保存着《金融产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建档立卡贫困户评级授信操作方案》《扶贫贷款投放计划》《扶贫贷款“五公开一监督”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文件,见证着总行党委在金融扶贫推动过程中决策方向;在覆盖全县25个乡镇的39家网点档案室里,存放了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农户26676户评级档案和24122户授信档案,参评率达到100%,有效授信户数授信率达到90.43%,记录了全行工作人员在扶贫路上的辛苦付出;还有5977本扶贫小额信贷档案、70本扶贫“安置贷”档案、24761户扶贫补贴明白折及明白卡账户开户档案、数以百万计的扶贫补贴数据,都满含着党和国家对贫困农户的关心关爱,也传递着慈利农商银行在金融扶贫路上炙热的温度。

档案也是一台“记录仪”。2018年3月,一张慈利农商银行现任董事长王家庆高举竞拍牌的照片被省内外主流媒体竞相报道,成为慈利县社会各界携手致力脱贫攻坚的一张耀眼的名片。我行积极参与由县委政府主办的“硒有慈利”产业精准扶贫暨杜仲王雄花开媒体采风活动,并以58万元的价格成功拍得2018年杜仲王雄花新茶,竞拍款项全部捐赠给县扶贫办用于杜仲产业发展,以公益方式为“硒有慈利”代言,助力精准扶贫。自2016年初慈利被列为全省第三批43家金融扶贫试点县以来,慈利农商银行安排专人负责跟进扶贫工作现场摄影,真实记录扶贫工作场景,为档案收集积累了第一手资料。四年来,慈利农商银行参与接待了省扶贫办、省致公党等众多金融扶贫调研工作,大山深处的金融扶贫服务站、生安赛特公司扶贫再贷款示范点、工业园区的扶贫车间都留下坚实的身影。我行在金融扶贫领域的动态信息频频在红网、微信公众号等媒体推介,为慈利县的扶贫工作呐喊,坚定全县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克难共艰、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

档案还是一座“连心桥”。2020年5月下旬,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慈利农商银行机关帮扶责任人集中深入零阳镇丰阳村、甑山村和新城区长潭河村开展入户帮扶,对年初掌握的收入测算数据、劳动力摸排情况进行再核实,并及时填报收入预测表格,对出现的困难及时寻求解决方法进行详实记录,几天后数据到县扶贫办汇总入档,成为后疫情时期县脱贫攻坚工作决策调整和工作部署的重要依据。做为帮扶工作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扶贫手册》成为扶贫工作的第一手资料,《扶贫手册》一式两份,每一项内容都同时记录,村档案室留存一本,贫困农户手持一本,详细记录下三年多来的每一户贫困家庭的基本资料、每一个月的帮扶措施、每一年的收入情况。“有了这个小红本本,国家给我们什么扶贫政策、农商行给我送了几包化肥、去年脱贫俺家有了多少收入支出都一清二楚!”盘点起这几年脱贫路上的点点滴滴,丰阳村杨某感慨万千。

2017年“湖南省金融扶贫专项竞赛先进单位”,“湖南省2017年百名最美扶贫人物”,2018年“张家界市普惠金融服务暨金融扶贫专项竞赛活动先进个人”,2019年“慈利经济发展功勋奖”,“支持县域经济信贷投放先进单位”……一项项荣誉在档案室里熠熠生辉,光荣而神圣。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档案就是那一道道永不磨灭的车辙,而这些荣誉就是我们在扶贫路上留下的最坚实印记,它既是家乡人民对慈利农商银行金融扶贫工作的肯定和褒奖,也是对我们继续勇挑重担、实干担当的殷切期望,未来也必将见证慈利人民用辛勤和汗水迎来脱贫工作全面胜利、全民携手奔小康的喜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