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一些人,在日常生活当中总能使人感到温暖;有那么一些人,在日常工作中总是出类拔萃。有那么一些人,在日常工作中总能得到别人的赞美;有那么一些人,在清收不良的道路上总能走在最前端。
“潘行长您在家吗,您今天要的土鸭子来了,自个儿选,保证各个都让您满意!”,一大早来到坳上支行的客户,加上这洪亮的声音,肯定是靖州县坳上镇小开村的那位王某。
王某在乡亲们的眼里是一位和蔼可亲,勤劳肯干,乐于助人的一个人,在早些年一直想通过养殖自家土鸭来扩大自己的产业,振兴乡村的发展,但由于缺乏资金,通过向靖州农商银行坳上支行借款10万元进行养殖,但由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物价水平高,每个月售卖鸭子的净收入不足以支付贷款的利息,贷款到期后高额的本金更是让王某喘不过气来。
在那之后王某想过归还该笔贷款,但是高额的本息让王某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为了生活王某选择到浙江务工,一个月有那么几千块钱的收入,自从今年年初潘召波到坳上支行任职负责人以来,他时刻关注着此笔贷款,打听到王某的情况以后,因为考虑到王某每个月的收入以及在外地需要各项开支,能够偿还的金额少之又少,他来到王某的家,让王某从外地回家继续养殖土鸭,发展农产品。“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了解现在养殖的发展前景,现在养殖行业的前景还是非常不错的,如果在外务工,每个月能够攒下来的钱用来偿还贷款之后自己手头是基本没有存款的,加之今年疫情的原因我了解在外生活非常艰难,我看了您在家乡的养殖规模有那么大,可以考虑一部分做蛋鸭,销售柴鸭蛋。这样就可以增加一部分收入,但是蛋鸭的养殖时间比较长,只要饲养得当,将来还是可以当柴鸭销售,产品质量还是非常不错的……”经过潘行长的耐心劝导,王某答应回到家继续发展土鸭的养殖。
还没等选鸭子准备买的时候王某便握着他的手:“潘行长,您真是我的救命稻草。你知道我也不是那种想赖账的人,为了我乃至我的家人更好的将来我一直想通过务工将款项还上,但是今年因为疫情原因,我在的那家厂迟迟不能开工,也没有工资收入,在听取了您的建议之后我回家按照您教给我的方法养殖、加工、然后进行售卖。上个月已经拿到今年的第一桶金了,而且规模越来越大,鸭子的数量也越来越多,相信很快就能把贷款还上了!”随后王某签订了还款计划,并承诺按约定进行还款,随后便回家继续管理他的鸭子了。
在王某离开的那一刹那,他已是汗流浃背,眼泪在他眼中积聚起来,却终究没有滴落。而另一头,支行长潘召波正走在催收另一位“老赖”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