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州政协主席刘昌刚、副主席宋清宏一行深入省农信联社湘西办事处开展“金融助推乡村振兴”、创建“红色村”专题调研。州人民银行行长肖继辉、州财政局副局长杜红春陪同调研。
刘昌刚对湘西州农商银行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做出的贡献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对推动湘西全面振兴、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湘西州农商银行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三力”作用,即政治判断力、政策领悟力、政策执行力,深耕细作、专业专营,以扎实有效的信贷投放、便利快捷的渠道服务、丰富多元的金融产品全方位支持乡村实体经济发展。湘西作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发源地、中心地等,在建党100周年的重要时节点,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应将“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加强政银合作,传承湘西传统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村”,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力度,推进农业农村加快发展,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具有湘西特色的乡村振兴先进经验。
宋清宏指出,湘西州农商银行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村广阔舞台上下沉重心,有力推动了湘西州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如何试点建立“红色村”样板,他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与建议。农商银行应从政策、利率、担保、授信、创新产品、产业支持、配合农村基础设置建设上着手,加大普惠金融力度。
肖继辉指出,农商银行作为乡村振兴的金融主力军,为湘西州脱贫攻坚做出巨大贡献,人民银行全力支持农商银行助推乡村振兴。围绕如何建立湘西“红色村”课题,要有阵地,挑选一批符合条件的试点村进行样板打造,建立金融服务站;要有工具,在样板村安装POS机、设立助农取款点、快捷支付等金融服务载体;要有方式,通过“整村授信”打造信用村,提高授信额度,对授信户做到愿贷尽贷,实现精准授信;要有手段,创新服务方式,银行充分让利“红色村”,实施差异化服务、优质服务、精准服务。
调研会上,省农信联社湘西办事处党组书记、主任沅晖专题汇报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发展情况。全州农商银行系统积极践行中央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要求,根据“三高四新”发展战略要求,结合州委推进乡村振兴“十项工程”,充分发挥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点多面广、全面覆盖、贴近群众、经营灵活”的优势,树立本地法人银行主人翁意识,彰显本土银行责任担当,加大“三农”有效信贷投放,在助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展现了新作为。一是坚守定位,做好“农”字号文章。全州农商银行共累计发放贷款202亿元重点支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生产;二是搭建平台,书写乡村“微”字号答卷。搭建“党建共创+金融服务”平台,累计信贷投放81亿元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普惠性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降低0.5个百分点。三是主动作为,全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累计信贷投放216亿元支持州委脱贫攻坚“十项工程”、精准扶贫八大特色产业;四是优化金融服务,支持春耕备耕。今年累计发放5.61亿元支持烟叶、百合、稻谷、畜牧等农业产业发展,秉承“优先安排、优先投放、优先满足”原则,保障春耕生产资金供应基础上确保不误农时、不误农需。坚持与地方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为助推湘西州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农商银行本土金融力量。
其他参会人员共同围绕政银合作共创“红色村”主题,研讨分析了金融支持在乡村振兴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并就在打造“红色村”中,如何构建良好的信用环境,如何解决低收入乡民致富问题,如何将农商银行服务“三农”、回归本源业务职能充分发挥,如何加大好经验好做法的宣传,如何解决农村担保难等问题展开了集中讨论与商量。
中共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决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此次研讨会紧靠“十四五规划”,围绕“金融助推乡村振兴”进行专题研讨,充分结合建党100周年“学党史、知党恩、跟党走”主题教育,立足“湘鄂西”特色湘西红色历史,创新提出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红色文化”战略思想,并以此为抓手,在全州打造示范“红色村”,积极献计湘西自治州乡村振兴,本次研讨会取得了振奋人心的研讨成果。
州政协相关处室负责人,省农信联社湘西办事处相关科室负责人,吉首农商银行董事长、行长等参加专题调研会。
州政协主席刘昌刚
省联社湘西办事处党组书记、主任沅晖
专题研讨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