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瑶乡三十年,“塔山哥”服务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

点击数: 时间:2021-06-21 作者:谢欢 来源:常宁农商银行

编者按:

驻守大山深处三十年,他是业内口中的“塔山哥”,是瑶民心中的“老表”,从“党建共创、金融普惠”工作先进个人到“优秀党员”、全市农商系统的“优秀支行行长”,彭建福同志已经成为这个新时代关于忠诚与奉献的符号。他将“塔山精神”树立成常宁农商银行“党建共创、金融普惠”的一面旗帜,更将“塔山信用”打造成常宁的一张名片。

 

常宁市塔山瑶族乡是衡阳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地处衡阳、永州、郴州三市交界处,距离常宁市区50公里,最高海拔1265米,平均海拔800多米。全乡共有11个村,2793户11876人,其中瑶族6363人,占53.57%。境内山峦叠嶂,沟壑纵横,信息相对闭塞,村与村之间相距较远且相对分散,山路蜿蜒,进出极为不便,经济产业为茶叶、蓼叶和楠竹,2020年人均收入约为1.67万元/年,基础设施欠缺,公共服务水平落后。2020年以前,全乡有10个村被纳入省定贫困村,共有贫困人口2346人,贫困发生率为19.75%。很多青壮年劳力纷纷选择出山谋生,多为老年人、儿童留守家中,除了乡政府、卫生院、派出所和小学外,基本没有其他单位。彭建福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一守就是近三十年。他恪守“服务三农”初心,践行“普惠金融”使命,扛起“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大旗,深入每村每户,矢志做老百姓的贴心人。

温度服务融入瑶山鱼水情

作为塔山唯一一家金融机构,塔山支行已经在驻守在此半个多世纪,支行行长彭建福在此地一呆就是30余年。“有困难,找塔山哥”,这是塔山瑶民的共识。每当塔山人需要帮助时,第一时间总是想起彭建福,还给他取了一个亲切称呼“塔山哥”。不管彭建福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村民们热情的招呼和寒暄,他和村民的关系其乐融融,亲如一家。在村民们眼里,彭建福就是他们的“老表”(俚语:自家人)、贴心人。村民说,我们可能没进过乡政府的门,但一定走进过塔山支行;我们可能不认识乡镇干部,但一定认识彭行长。

2008年的冰灾,致使塔山全乡道路受阻,整个塔山地区断水断电,生活物质十分匮乏,即使是去山下的洋泉镇挑发电用油跟采集生活物质,下山上山也需要七八个小时,得知有些塔山村民家里储备不够,彭建福也会默默支援,自己支行不够用时,就跟工作人员下山去挑,整个冬天往返了6次。为了不让村民们在黑暗中过春节,他又跟塔山乡政府一起,用背篓一家一户的送蜡烛,村民们非常感动的说道:“塔山哥不仅给我们送温暖,还给我们送光明来了”。

彭建福的办公室就在营业大厅隔壁,他总是自主担当起大堂经理,热情地教村民使用ATM机和手机银行,耐心地帮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他要亲自扶着老人办理业务,办完后再把老人送至平地才放心返回。每个路过塔山支行的人,都习惯到塔山支行歇歇脚,喝杯茶,聊聊天,因此塔山支行每年要消耗一次性纸杯1500多个,茶叶30多斤。

彭建福深知塔山地域分散,村与村之间的距离很远,有些留守老人在家没有交通工具,翻山越岭办理业务十分不便,于是他便向总行申请配备了存取款一体机,在村里布放了移动POS机,为村民办理业务提供了方便,全年通过自助办理业务约6500笔。他还考虑到村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没有基本的金融常识,更不知道如何使用手机银行,于是他走村串户,宣传信贷政策,普及金融知识,开展诚信教育,推介手机银行、ETC等金融产品,手把手的教大家如何使用,用手机银行查询、转账、放款、还息,让他们少跑路。截至2020年末,塔山支行的电子替代率为87.96%,比三年前上升了8个百分点。

金融支持鼓起瑶民腰包

在普惠金融工作中,彭建福注重实效,将支行自身发展融入当地经济发展大局中,通过支持当地经济发展和帮助广大村民摆脱贫困、发家致富。

东江村距离塔山乡政府有7、8公里山路,村里民风淳朴,有着良好的信用环境,表内外不良贷款均为0。去年,常宁农商银行将东江村打造成了塔山的第一个信用村。截至东江信用村创建时,已授信 255 户,授信金额5155万元,实际授信面达到82%。自信用村创建后,东江村民贷款额度在同等条件下比非信用村增加一倍,享受比非信用村下浮20%的优惠利率,融资成本大幅下降,获得实实在在的实惠。同时信用村的贷款还可享受简化的贷款操作流程,办贷速度明显加快,办贷效率大幅提高,其他村得知东江信用村的政策红利后,纷纷申请也要创建“信用村”,主动要求处置好本村的不良贷款。目前,塔山已有5个村的表内外不良贷款实现清零,为2021年6月创建全省第一个信用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彭建福带领塔山支行,扎实助力“脱贫攻坚战略”,累计发放1.16亿元信贷资金用于支持当地龙企业福塔茶叶、兴华农业等建立高标准有机茶园7.8万亩,建成敖头、狮园、塔山3个产茶专业村和5个千亩连片示范园,如今“常宁塔山山岚茶”年产值达1.7亿元。同时,为了加大对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村经济主体的资金帮扶力度,彭建福近三年来累计发放涉农贷款7097.06万元,借助“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直接带动1420名贫困劳动力就业,每年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累计发放368.8万元农户小额信贷及247万元扶贫小额信贷,全力支持瑶族同胞自主培育蓼叶子,促进瑶乡群众增收800余万元。引进特色加工业;建成东江村竹笋加工厂,带动就业30多人,实现产值680万元。2020年全乡人均纯收入达到16720元,较2014年翻了四倍,2346名贫困群众实现“吃穿不愁”,积极有效地支持了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奔小康。

严格细致守好瑶村风险

彭建福注重贷款管理,尤其是新放贷款管理。为了做实贷款的“三查”,他坚持日复一日的走访,将辖内村民情况摸得滚瓜烂熟:客户的住址、家庭人口、常住人口、职业、收入情况、在支行办理过的业务、偿还能力、诚信状况、生活习惯、是否存在不良嗜好,是否有不良贷款,家族有哪些亲戚等等。将这些看起来零碎的信息汇总起来,他不知不觉就成了塔山的“活地图”和“移动数据库”,这些信息也成了他开展工作坚实可靠的依据。他虽然跟乡亲们打成一片,但坚守制度不讲人情,喜欢帮忙但有原则,需要的签字一个不少,必要的流程一个不落。

他注重风险管控,不仅严格贷前审查,贷后检查也频繁。虽然一个人管理着300多个客户,但彭建福显得很轻松。借款前,要做好客户借款的意识培训,每个月快到结息日或者贷款到期前几天,彭建福就要逐个打电话提醒客户。坚持几年下来,客户也基本养成了按时结息和到期还款的习惯,让塔山支行始终牢牢守住每月到期贷款收回率不低于98%和贷款不良率不超过2%的“两条底线”。

有个村民平时与彭建福关系很好,想申请10万元贷款,从提交的资料上看,村民情况良好,有偿还能力,有正当用途,无不良信用记录,按理说,这样的客户应当准入,但是彭建福断然拒绝。原来这个村民提出要求,不希望他的家属签字。彭建福说夫妻共同签字,这是必须要坚持的原则,如果有妻子,不让妻子签字,这种贷款宁可不放也绝不违规。考虑到塔山路远,进城审批一笔贷款不容易,同时综合彭建福管理贷款的质量和管理贷款的能力考量,总行决定授予塔山支行50万元的贷款审批权限,但彭建福婉拒了,他认为目前塔山支行现有的权限已经足够满足瑶族同胞的资金需求,工作能否做好,并不只是靠提高贷款审批权限,而是要靠实实在在的将工作落到实处。

塔山支行成立于1960年,现有4名工作人员,除了行长彭建福还有1名会计主管和2名柜员。在彭建福的带领下,这个不太起眼的支行却做出了一堆亮眼的成绩:截至2020年末,塔山支行各项存款较上年末新增1193.91万元;贷款余额较上年末新增 677.23万元;截至2021年5月末,塔山常住1480户,支行已累计走访1420户,走访覆盖面96%,采集信息1390户,信息采集面 97.9%,白名单授信1977户,授信覆盖面93.8%。自成立以来,表内外的不良贷款始终不超过50万元。截至目前,塔山支行无表内不良贷款,表外不良贷款余额35.5万元,不良率为1.1%。到期贷款收回率已连续三年达到100%,每月结息率达到100%。支行最大一笔贷款额度是50万元,户均贷款余额6.4万元。要想把控好风险,就是要坚持小额分散经营,把村民当亲戚,平时多走动多了解。彭建福如是说。

 

结束语:

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杯热茶,一次服务;一个身份,一生坚持。行之惟实,成之惟艰!有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服务细节,却如“春风化雨”般温暖着一个个山里人的心。“服务三农”是一项初心,也是农信人的使命。融入田间地头需要“文火慢炖”,传播金融普惠更要做到“润物无声”,彭建福用三十年的三农初心,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的斐然业绩,用三十年的服务匠心,温暖着一辈又一辈的塔山人。他打通的不仅仅是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更是与客户心理距离的“最后一公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