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警银协作,筑牢全民反诈防线,切实提升群众反电诈意识和能力,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态势,守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7月22日,衡南农商银行特邀衡南县公安局反诈中心开展反电诈宣讲活动。
法条解读明权责,筑牢法治防线
活动现场,衡南县公安局反诈中心李竺轩警官聚焦《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展开系统性解读。从立法背景出发,结合当前电诈犯罪新形势,深入阐释法律的基本原则与核心条款。尤其针对第十八条中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防范义务,如根据风险等级采取交易核实、身份重验、支付延迟、业务限制等措施,通过条文释义与场景化说明,让在场人员清晰掌握自身在反电诈工作中的法定权责,为规范履职奠定法治基础。
案例剖析揭骗局,强化防范意识
为让反诈知识更接地气,李警官精选近年来辖区内发生的典型电诈案件,涵盖虚拟币投资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虚假“扶贫款”“慈善款”发放等高频类型。通过还原案件起因、作案流程与最终后果,细致拆解诈骗分子的话术设计、心理操控及技术伪装手法。例如在某虚拟币投资诈骗案例中,骗子先以“低风险高回报”为诱饵拉人入群,再通过伪造盈利数据、营造稀缺氛围促使受害人加大投入,最终卷款跑路。结合案例中受害人的受骗心理与防范疏漏,李警官总结出“三不原则”——不轻信陌生信息、不透露个人信息、不随意转账汇款,以及“四要步骤”——要核实对方身份、要咨询亲属朋友、要拨打官方电话、要及时报警求助,为在场人员提供可操作的识别防范技巧。
协同部署强机制,凝聚反诈合力
此外,针对警银协作开展反电诈工作,反诈中心提出三点工作要求:一要强化联动共享,各银行网点、派出所、侦查中心要统筹“一盘棋”,公安机关及时共享最新诈骗手法、涉案账户线索等关键信息,农商行则第一时间反馈可疑交易线索和柜面取现可疑信息等信息,实现数据共通、资源共用,凝聚内外合力,最大限度保护好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二要完善正面激励,各银行工作人员和民警劝阻到位,为群众及时挽损止损的单位和人员,及时进行奖励宣传,激发参与反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要严格压实工作责任,对未按要求履职单位和工作人员,根据《衡阳市“反诈打跨”十条措施》相关规定,启动责任倒查程序,依法追责问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反诈工作格局。
此次宣讲活动既强化了衡南农商银行与公安机关的协作配合,也提升了员工的反诈专业能力。大家纷纷表示,将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在为客户办理业务时主动开展反诈提醒,同时通过厅堂宣传、上门走访等方式普及防骗知识,携手群众共同筑牢反诈“防火墙”,为建设平安衡南、法治衡南贡献金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