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浪翻涌处 农信正“芒”时

点击数: 时间:2025-08-09 作者:谭舒湄 来源:攸县农商银行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秧苗齐齐伫立在稻田间,羞涩地穿着青衣。清晨的田埂上,攸县农商银行的客户经理唐浚正将胶鞋踏进半湿的泥地里,俯身去够稻叶上的露珠。望着手机相册里拍下的那张糙米生产线规划图——图纸边角被客户摩挲得起了卷边,空白处用铅笔写满了成本测算,晨雾里仿佛又浮现出那个返乡创业者布满红血丝的眼睛。

田埂上的“金融速度”

地处攸县西北侧的江桥街道洪家洲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低、产业单一、大多数家庭靠年轻人外出务工来维持生计。村民游荣胜的700亩稻田,曾是村里闲置的荒田。2019年他返乡时,乡亲们都暗里笑他“放着城里的好日子不过”。可如今,连片的稻浪随风起伏,田埂上晒着的谷粒闪着金光。

然而,正逢拔节关键期,游老板却垂头蹲在田埂上,连烟灰积了长长一截都没顾得上弹。原来,受新冠余波及极端天气影响,基地的资金日渐吃紧,扩建生产线的200万缺口像块巨石压在他心头。当唐浚带着信贷团队淌过泥路再次走访时,正瞧见他在仓库角落核对账本,阳光从窗格斜射进来,落在那疾速敲击键盘的手指上。

“唐经理,你看这……”游荣胜喜出望外,赶忙递过账本,指尖还沾着田泥。“没事的,我们来了你就放心吧。”那天下午,他们一同趴在余晖中的桌板上核对数据,唐浚一边紧急联系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中心进行模型测算,直到新月爬上稻穗尖,才敲定了“信用+订单质押”的担保方案,最终,仅用3个工作日便完成了300万元授信审批。

稻穗里的“金融日历”

三天后的晌午,游荣胜接到放款通知时,正扛着锄头给稻田放水。他攥着手机直往银行跑:“唐经理!钱到账了!”他闯进信贷办公室,黝黑的脸上笑出几道褶子,“这下能赶在芒种前投产了!”唐浚见状,摊开笔记本里的“金融日历”急念道:“游老板,你看嘛,都在计划中!”,只见纸上整整齐齐地标注着:4月谷雨前完成贷前调查,5月立夏前授信审批,6月芒种前设备完成安装调试……。”一笔一划,写满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安排,更是攸县农商银行给予广大农户的一份五谷丰登的承诺。

 如今走进荣幸米业的加工厂,新生产线正发出“吭哧吭哧”的轰鸣。唐浚蹲在传送带旁,捡起一粒刚脱壳的糙米放在手心里:“你看这米质,确实不一样。”游荣胜递过一杯新煮的糙米饭,蒸汽里混着独特的清香,“现在周边种植户每亩多收300元,刘大爷家的儿子都从外地回来了,说要跟着学种稻谷。”

窗外的稻田在微风中泛起绿波,唐浚的手机突然震动——是夏老伯发来的语音:“诶,唐经理,俺家的甜瓜棚也想扩大些,你上次说的‘兴农贷’还能办不?”他笑着回复时,忽然看见厂房外的宣传栏上泛红的标语:“助农兴商,共筑梦想。”看来,芒种时播下的金融种子,正伴着盛夏的阳光,在即将到来的秋收里,慢慢结出金黄的穗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