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农商银行作为县域内最大的本土金融机构,一直致力于服务“三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县域内重要金融力量。为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该行按照“扩覆盖、提效率、优供给”的工作思路,以“上门走访、线上渠道、信贷产品”三管齐下,构建普惠、便捷、高效的信贷服务体系,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至民生需求末梢。
一、以上门走访为切入,拓宽信贷服务覆盖面
该行立足县域,聚焦农村偏远地区、小微企业主等“长尾客户”,通过“以人定量、以量定数、以数定效”的闭环管理,主动打破服务壁垒,将信贷服务延伸至每一个有需求的角落。
1.以人定量,细分服务片区。摒弃“粗放式”服务模式,以“人”为核心变量,以社区、行政村为基本单元,根据区域人口数量、地域面积、经济环境、诚信环境等因素,科学划分服务网格,将433个行政村(社区)、4950平方公里划分为164个“责任片区”,并明确164名专职信贷客户经理包片服务,确保每个片区都有“固定联系人”,确保走访“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2.以量定数,压实走访任务。深耕县域农区、社区、园区、市场商圈、政务金融等“五大市场”,抓牢“七个一”示范村建设、网格化营销、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三大基础工程”,建立“总行—支行—客户经理”三级责任体系,将走访任务纳入客户经理等级管理和绩效考核,明确“谁走访、谁负责、谁跟踪”,按季下发走访数量与任务清单,并以片区需求“总量”为依据,量化走访指标,压实客户经理责任。今年来,该行累计走访客户14368户,实现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小微企业走访覆盖率100%、“七个一”示范村农户走访覆盖率100%;其中,个人贷款较年初净增1.85亿元,净增额占全县金融机构的301.68%。
3.以数定效,规范走访动作。按“一户一档”的标准逐户建立动态信息档案,规范走访全流程动作,确保走访“有痕迹、有成效”。该行要求客户经理信息采集内容包括家庭主要成员、联系电话、就业地点、从事职业、住宅情况、定位信息等要素,走访照片内必须有客户房屋或经营场所、客户经理以及客户;并推动走访从“数量”向“质量”转变,满足客户多样化金融需求。至8月末,该行累放各项贷款169亿元,新增有效合同16503份、金额36.97亿元。
二、以线上渠道为抓手,提升信贷服务便捷度
该行为丰富老百姓获贷方式,以线上渠道为抓手,通过“配齐设备、优化系统、教授方法”,将便捷服务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1.配齐移动设备,将信贷办公融入田野。为客户经理配备金融背夹、便携式平板电脑、打印机等设备,打造“可移动的银行网点”,将信贷办公场所延伸至田间地头,实现“现场受理、即时提交”,打破空间限制,让信贷服务“跟着群众走”,避免群众往返网点的奔波之苦。据统计,该行已配备移动平板电脑300台、金融背夹32台,为上门服务创造了良好条件。
2.优化线上系统,将快速便捷融入心坎。持续推进贷款线上化,加大线上系统和产品推广力度,通过简化申请流程、提升响应效率、跟进全流程服务等措施,让线上贷款“简单、快速、省心”。目前,该行有福祥e贷系统、移动营销系统、智慧微贷系统等线上系统,配套有“惠农秒贷”“公信贷”“惠农快贷”“白名单快贷”“小微企业流水贷”等线上产品,基本实现“一键申请、即时审批”,对小额、信用类贷款现场审批当场发放,对大额、担保类贷款实行“线上初审+线下复核”并限期发放,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据统计,该行已通过福祥e贷系统签约16634户、金额19.35亿元;移动营销系统签约32921笔、金额53.05亿元。
3.教授操作方法,将安全可靠融入生活。以手机银行为载体,采取“手把手教学+安全科普”的措施,现场指导客户操作,并答疑解惑帮助群众解决问题,打通线上服务“最后一米”,消除群众“资金安全”顾虑,让群众“敢用、会用、放心用”。目前,该行个人信用贷款线上化率全行线上化率64.84%,较年初上升7.34%。
三、以信贷产品为载体,提高信贷服务获得率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该行以信贷产品为核心载体,通过“构建体系、响应需求、提升质效”,让每类客群都能找到“适配”的贷款产品,提高老百姓信贷服务的可得性。
1.构建产品体系,覆盖多样化需求。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根据市场和客户需求,配套专门信贷指标、信贷规模、专属产品、专业团队,逐步构建“分层分类、全面覆盖”的信贷产品体系,满足客户个性化融资需求。改制以来,陆续推出信贷产品28个,如根据“三农”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发“乡村振兴流水贷”“乡村振兴能人贷”“乡村振兴巾帼贷”“乡村振兴安居贷”等一系列支农惠农金融产品,形成涵盖新农村建设、种养殖业发展、产品加工销售、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等多方面的产品体系,累放各项涉农贷款113.79亿元,惠及小微企业100户、农村经济组织7户、农户41248户,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2.响应客户需求,提升产品适配性。该行依托上门走访、线上反馈、客服热线等渠道,广泛开展市场调研,收集群众对产品的意见建议,通过快速响应、动态调整,让产品更“接地气”。如在走访中发现部分企业因原材料或产成品积压,导致流动资金不足,在充分与企业沟通后,该行推出了“仓乐通”,以原材料、产成品为抵押,采用“产品抵押+远程监控”的方式发放贷款,该产品得到了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认可并确定为企业标准,目前已累放10.81亿元,支持52家企业扩大再生产。
3.提升获贷质效,降低综合成本。该行全面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不仅让群众“能贷到”,更让群众“贷得快、贷得省”,提高老百姓金融获得率。一方面,通过创建“七个一”示范村,推动评级授信成果转化,打通老百姓融资渠道,今年来,该行已创建示范村42个,其贷款余额为8.24亿元,较创建之初老百姓获贷净增6988万元。另一方面,持续推进减费让利,通过主动下调贷款利率、合理利用人民银行支农支小再贷款政策、用好无还本续贷政策等,为客户发展减负,每年主动让利2700多万元,给广大客户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为全县人民美好生活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