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靖农商银行:柜台前的红色记忆

点击数: 时间:2025-11-25 作者:熊清秋 来源:保靖农商银行

“同志,麻烦帮我取点养老金。” 近日,一位老人走进保靖农商银行普戎支行营业厅,柜台人员立刻起身招呼,一眼认出是常客——落梯村八十高龄的老人彭景河。

见老人步履蹒跚,支行长连忙扶他坐下,又倒了一杯温水递过去:“彭爷爷,您慢点来,不急,手续我们帮您慢慢办。” 老人笑着点头,从随身的布包里掏出存折,不经意间露出一本泛黄的笔记本,封皮上隐约能看到“红军故事”四个字。

“爷爷,这是您的笔记吗?” 柜台人员一边熟练地办理业务,一边轻声问道。提到这本笔记本,彭景河老人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原本平和的语气也添了几分激动:“是啊,这里面记的都是 1935 年红军过我们村的真事儿,我记了几十年咯。”

趁着业务办理的间隙,彭景河老人翻开笔记本,工整的字迹虽有些褪色,却字字清晰。他指着其中一页,缓缓讲述起那段刻在岁月里的记忆:“当年红军急行军路过落梯村时,天都黑透了,战士们饿了一整天,个个面黄肌瘦。村干部召集我们村民,连夜蒸了红薯、烙了饼,送到战士们手里。可你猜怎么着?战士们硬是按规矩给了钱,说‘红军有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老乡们推辞,他们就把钱悄悄压在碗底、塞在门缝里。”

老人的手指抚过笔记本上的文字,声音里满是敬意:“你看我这里写着,红军战士的军装补丁摞补丁,可分粮的时候,总把多的那份留给村里的孤寡老人;行军前的空隙,还帮乡亲们挑水、劈柴,把水缸都挑得满满当当。出发那天,村口挤满了人,大家往战士怀里塞布鞋、塞干粮、塞雨伞,大人们红着眼眶说‘打胜仗就回家’,孩子们举着小拳头喊‘长大要保家卫国’,那场景,我这辈子都忘不了。”

柜台人员停下手中的动作,静静倾听着,眼眶渐渐湿润。她注意到,老人的笔记本里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一个个朴素的细节:战士们冻得通红的双手、推辞干粮时温和的笑容、行军路上整齐的脚步声…… 这些文字,是老人用半生时间搜集、整理的珍贵记忆,每一笔都带着军民相惜的暖意。

“彭爷爷,这些故事太感人了,您整理得这么仔细,真是宝贵的财富。” 业务办理完毕,柜台人员小心翼翼地将存折和笔记本递还给老人,语气里满是敬佩。老人笑着说:“我就是想把这些事儿记下来,让后人知道,当年的红军有多好,军民鱼水情不是空话。”

送别老人时,柜台人员特意叮嘱:“爷爷,以后来办业务提前说一声,我们上门给您办也行。您的这些故事,要是愿意讲,我们也想多听听,把它好好传下去。” 老人连连点头,握着笔记本的手紧了紧:“好,好,以后我常来跟你们说说。”

如今,彭景河老人的笔记本依然时常出现在普戎支行的营业厅里。柜台人员们不仅熟悉了老人的业务需求,更成了他红色故事的忠实听众。大家还主动帮老人核对故事里的史实背景,协助他将手稿整理得更完整。这些带着温度的红军故事,在三尺柜台前传递,既让银行服务多了一份红色底蕴,也让那段军民同心的岁月,在新时代依然鲜活动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