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洪江市黔阳脐橙专业合作社的调查

点击数: 时间:2013-12-26 作者:洪江农商行调研组 来源:本站原创

    为贯彻落实银监会、湖南省人民政府、省联社文件精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社的意见和省联社《关于做好百家典型农民合作社对接工作的通知》(湘信联办〔2013〕153号),为更好向农民合作社提供金融支持,找准支持帮扶的切入点和立足点,洪江农商行组织人员对洪江市黔阳脐橙专业合作社进行调查。

一、发展现状

    洪江市具有悠久的柑桔栽培历史,是湖南省优势柑桔基地和国家优质柑桔基地重点县市之一。“黔阳脐橙”成为继“黔阳冰糖橙”之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洪江市的沙湾、大崇和硖洲等乡镇。为更好的带领当地桔农培育优质品种,提升黔阳脐橙品牌的影响力,2007年洪江市黔阳脐橙合作社采取“公司+农户、统一提供技术指导、统一农资供应、分散销售+统一销售”的模式,成立了洪江市第三家、柑桔产业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一是组织架构情况。洪江市黔阳脐橙专业合作社制定了《洪江市黔阳脐橙专业合作社章程》、《洪江市黔阳脐橙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等合作社规章制度。设立了理事长和财务专职管理人员,理事会由5名股东构成,股东每季召开2次股东会议,社员由农民自愿交纳100元会员费后成为合作社社员,截止目前社员由成立之初的60户发展到现在的206户,社员年平均增长16.6%。

    二是主要职责情况。合作社股东成员分别是当地柑桔种植大户,有丰富经验种植柑桔培育经验,5位成员主要分片对沙湾、岔头、硖洲、龙田、太平、大崇等8个乡镇合作社社员进行栽培技术、修剪、打药、桔园管理等技术指导;为社员统一提供柑桔农资供应,向社员发布柑桔市场销售信息。6年来合作社社员种植培育黔阳脐橙面积达10000余亩,60%的社员年收入达5万元以上,为社员人均创收2万余元。

    三是政策扶持情况。6年来,一方面洪江市黔阳脐橙专业合作社共得到政府资金共72余万元。2009年得到省级示范合作社办公室建设资金25万元;2011年获湖南省农业开发1000亩脐橙基地建设资金42万元;同年获脐橙绿色食品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推广资金5万元。另一方面,每年为专业合作社股东成员发放贷款100万元,向合作社社员发放贷款达500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面临的困难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兴农村经济组织,对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和农村土地流转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农民产业结构调整,有效解决了农民增收的问题。洪江市黔阳脐橙专业合作社虽带动了当地老百姓的增收、提高了洪江市黔阳脐橙品牌价值,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不少客观问题。

    一是组织管理形同虚设。调查发现洪江市黔阳脐橙专业合作社,虽在洪江市黔城城雪峰大道设有办公室,但很少见办公。另外各成员股东管理自己的柑桔农资销售网点和管理自己的柑桔园,仅是社员遇上栽培技术上的问题电话预约时才上门指导或在电话上告知。在销售渠道上也仅仅是通过手机向各社员发布各地的柑桔销售信息供社员参考,自己决定前往销售。

    二是市场抗风险能力差。从洪江市黔阳脐橙专业合作社运作模式来看,专业合作社管理松散,合作社成员分布在沙湾、岔头、硖洲、龙田、太平、大崇等8个乡镇,合作社的功能仅提供技术指导、销售信息发布,没有统一的销售网络和管理机制,而是任社员各自看市场销售,当遇信息不畅、市场波动等其他因素时,社员单独抗御风险能力增加。在管理上合作社只是形式上每年召开二次工作例会。

    三是黔阳脐橙品牌影响力不强。一方面洪江市黔阳脐橙专业合作社的管理模式是分散经营,分散销售,整体的带动能力不强。加上柑桔类产品种类多,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因此社员在经受市场价格影响后,就会产生消极思想,挫伤黔阳脐橙种植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洪江市黔阳脐橙专业合作社没有统一对外的销售包装和建立统一的黔阳脐橙Logo宣传标志,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的“黔阳脐橙”发挥不了品牌影响力。

    四是金融支持难以发挥。主要表现在:黔阳脐橙专业合作社主要是以向社员提供脐橙栽培技术指导、供应柑桔农资和发布柑桔销售市场信息,合作社没有统一的脐橙基地,而是股东用各自种植的柑桔所有权入股成立的合作社。虽制定了合作社章程和财务管理制度,但股东成员之间没有共同的利益约束,股东成员与社员间的随意性也较大,以合作社作为贷款主体风险较大;其次,黔阳脐橙专业合作社没有形成集约化经营,股东、社员间有各自的利益追求,很难形成统一的思想;最后,因农村的土地经营承包权、房屋宅基地抵押还没有真正得到认可推广,农民在贷款时不能提供有效的抵押物,阻碍了合作社的发展和社员种植规模的扩大。

三、对策与建议

    一是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加强引导。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专业合作社的服务指导,规范其管理,彰显合作社产业化发展的力量,积极引导专业合作社向集约化发展,建立一套统一的、科学的生产销售模式,增强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强引导专业合作注重品牌商标的注册和维护,将黔阳脐橙这一具有国家地理标识的产品发挥其真正的影响力;引导专业合作社走去单一的生产销售这一环节,向精、深、细加工这一方面发展,提升黔阳脐橙的附加值,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农业产业品牌,使农民真正从这一合作组织受益。

    二是发挥金融的服务功能树立典型。农村金融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三农”,这既符合农村金融的市场定位,又是党和国家近年来大力支持三农的政策走向。因此,农村金融机构对具有管理能力强、财务制度健全、带动辐射能力强的专业合作社,创新服务手段,加强信贷产品的创新力度,开发出适合专业合作社特点的信贷产品,培育典型,带动农村专业合作社向规范化、制度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是发挥舆论的正确导向营造氛围。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近年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产物,发展迅速。目前经洪江市工商局注册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有176家,产业覆盖种植、粮油、蔬菜、水果、养殖等。每年可为参社人员增加收入达5000元左右。为提高对发展农民合作社组织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新闻媒体要发挥其宣传导向作用,加大对国家支持“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同时宣扬普及合作理念,倡导自愿合作、互惠互利的精神,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共同组织起来致富奔小康。

    四是发挥财税的杠杆作用轻装上阵。农业产业易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抗风险能力弱,上级主管部门、监管部门对形成的不良贷款追责力度逐年加大,使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员出现惜贷,惧贷现象。因此,主管部门、监管部门要积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充分利用国家对农村的财税政策,加大涉农贷款风险专项补偿资金力度和减免涉农贷款营业税,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风险补偿基金,扩大涉农贷款的贴息范围。同时,建立农村金融信贷员发放涉贷款贡献奖励机制,调动农村金融机构信贷员的放贷积极性。

    五是加强员工的培训力度培育复合人才。首先,为更好的服务“三农”,农村金融机构应合理调整人员结构,对具有农业方面知识的、适合农村工作、思想素质高的员工调整到专门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信贷岗位上。其次,从与农业产业有关的机构、学校、政府聘请专家教授对信贷岗位上工作的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同时加强管理方面知识的培训,使他们成为复合型人才。最后,结合各地的农业产业发展的特色出发,从各高校招聘或定向培养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学生,从事农村金融服务工作。

 

调研组成员:杨小峰  易声乾  周建湘  包伟 

                                                                                                                                                                                                               执笔:包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