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9日,澧县农村商业银行获得湖南银监局正式批复筹建,宣告澧县联社蝶变时代真正来临,即将迈入现代农商行的崭新发展轨道。这一纸公文的背后,凝聚着澧县农信人为之付出的艰辛努力。这一成绩的取得,更是承载着高世霞同志为之倾注的心血汗水,在履职澧县联社任党委书记、理事长的5年多时间里,呕心沥血,任劳任怨,勇立“规范整治、改制重组”潮头,带领大家将一个深陷困境的金融企业获得涅槃重生。
规范管理,化风险于危急,立规矩之经营
2010年8月,高世霞带着组织的厚望,离别家乡与亲人,远赴澧县就职。
刚到澧县联社上任的她经过深入调查发现,整个联社业务经营疏于管理,贷款“假借冒”盛行,36家基层信用社无一家幸免,138名信贷员人人有染,信贷管理几乎处于失控状态,积淀了大量的包袱和矛盾。信用社内部各怀心事,地方百姓怨声载道,政企关系淡漠游离,业务指标排名落后垫底,当年到期贷款回笼率仅33.7%,贷款收息率仅7.65%,不良贷款占比高达52%。
在摸清“家底”之后,高世霞意识到这是组织对自己的一场综合大考验。她深知,作为一名基层联社负责人,在其位当谋其政,既然上级组织把沉甸甸的担子交给自己,就意味着责任,惟有迎难而上,立足解决问题,才会有出路。对此,高世霞与联社决策层一道一手抓整章建制,一手抓清收整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硬,一方面确立了“新老划断、分类管理,清收整治并举,打击极少数、挽救大多数”的总体原则,先后制定了《违规贷款清收整治专项行动方案》、《违规贷款责任人管理办法》等系列规章,出台了自主清收、重点包保、赔偿承债、收欠抵减等一系列措施,对内从严问责、对外从严打击。另一方面,积极争取政府重视和司法部门配合,2011年8月,一场违规贷款清收整治专项行动攻坚战在澧县全面打响。一年时间里,对外47名假借冒贷款实际用钱人被逮捕和强制清收,对内59名贷款责任人被追责处罚,对10名行动迟缓、消极抵抗、恶意违规的员工解除劳动合同,3人被移送司法机关,当年就清收处置违规贷款1.13亿元。一记记重拳,产生了明显的威慑力,内部违规违法现象得以有效扼制,历年积淀下的违规贷款风险有效化解。
守土三农,服务地方经济,强主业之基石
高世霞深深牢记,农村信用社姓农,做好支农服务,是一种社会责任,也是自身形象建设的需要,更是生存根本。澧县联社必须摆正心态,纠正经营偏向,才能更好地站稳阵地。
她恪守“立足地方,服务三农”的办社宗旨,突出创新提质,优化服务水平,不断巩固信用社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地位。为紧密对接政府农业产业化调整,她带领农信员工进企业,送资金,指出路,使农康葡萄、洞庭春米业、太青山有机食品、绿之源科技、正新农业等一批省级龙头企业成为同行业佼佼者。其中,“澧县葡萄”在农村信用社的“贷”动下名扬全国,成为农民朋友发家致富的支柱产业,亩平纯收入超万元,全县年均产值达3亿元。由高世霞主持推出的基层网点“小、优、特”信贷模式,将城区社分片划块、农村社属地管理,形成了“一地一品、一社一特”的信贷服务格局。由联社贷款900万元扶持的“双上绿芽”喜获中国驰名商标,并与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签约,迈入上市轨道。2014年,在高世霞一班人的积极努力和探索下,“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女企业家协会联保贷款”等特色信贷产品在澧县首开先河,一批批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龙头企业在其强力助推下新鲜出炉,重塑了信用社服务“三农”,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规范、务实的正面形象。
2015年底,澧县联社各项存款余额达到71.9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34.4亿元,五年累计信贷投放近70亿元,总量和增量稳居县域10余家金融机构第一,实现年度经营利润1.3亿元,绩效考核排名跃居全省第三,荣获全省农村信用社绩效考核等级排名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栉风沐雨,强推改革进程,谋发展之大局
经过几年的努力与改变,澧县联社各项工作逐渐步入正轨,但成绩是对过去的记录,未来之路任重道远,要彻底改变面貌,甩掉包袱,跟上发展步伐,唯有继续深化改革、推进改革。带着这份光荣的使命,高世霞义无反顾地扛起了难度系数更高的改革大旗。
2014年初,经过测算,澧县联社当时改革缺口高达13亿元,依然是全省改革任务最重的县级行社。启动农村信用社改革,必须有政府的领导与支持、员工的信心与作为这两大基本条件。可面对巨大的改革缺口,地方政府心存疑虑,难下决心,广大员工信心不足,等待观望。
为打破改革僵局,高世霞逢会必讲改革、宣传改革,引导员工站在单位生死存亡的角度看待澧县联社改革转型,让他们觉得改革有望;其次表明自身态度和决心,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信念,带头向县委县政府立下当年自主清收3个亿的“军令状”,争取到了地方政府支持信用社改革的态度,让他们觉得改革可行;不断完善改革方案,科学制定缺口化解措施,加强对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的汇报沟通,取得最大支持与理解。
她说,“改革就跟建房一样,要设计好图纸、打好桩基,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才能启动后面的程序。”2014年6月在县委、县政府的主导下,澧县联社以不良贷款清收为突破口正式启动改革。她要求全县员工集中精力、集中人员、集中时间,穷尽手段,全力以赴,宁掉十斤肉,扒一层皮,得罪一大片人,也要坚决打赢这场不良贷款攻坚战!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联社清收调度会多在夜晚召开,周六周日也能看到她工作奋战在基层的身影,“白+黑”“5+2”,全员齐上阵的清收机制和氛围得以营造。班子成员和机关包社人员全部驻社帮扶,点对点的现场指导,一对一的上门清收。有些“硬骨头”,信贷员处理不来的求助联社,高世霞身先士卒,亲自协调处理,几笔大的不良贷款,都是她主动攻关下来的。联社还借用公检法释放了一个重磅炸弹,严查严办违法放贷、贷款诈骗人员。自2014年以来,县公安局对涉嫌贷款犯罪的案件刑拘20人,逮捕9人,县法院司法拘留9人,形成巨大震慑,县域金融环境较往年大有改善。
仅一年半时间,澧县联社产权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累计清收处置不良贷款10.62亿元,资产确权、政府资产置换、清产核资和整体资产评估、股金募集等其他改革关键工作全面完成,改革各项指标全面达标,顺利获得澧县农商行筹建批复,进入开业准备阶段。正如高世霞同志常说的,“只要坚持,梦想总会实现的”
一身正气,带头示范引领,铸强企之忠魂
有道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高世霞座右铭,也是她的人生信条。
作为一名女性,作为一名外县的交流干部,她把绝大部分时间都投身于农信事业中,把愧疚留给了家人,年逾古稀的老父亲,身患痛风、冠心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却鲜见有她守在身边的影子;在北京工作的女儿多次央求她去看看,她仅仅借国庆长假匆忙去过两次。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一度较为盛行的部分信用社主任当“甩手掌柜”“跑通学”“茶馆办公”“酒馆放贷”等不良风气销声匿迹。她在选人用人、费用列支、贷款审批、招标采购等方面做到了严明公正、清清白白;在工作上勤勉务实,大到目标规划、政策制订,小到材料修改、数据核对,都亲力亲为,从不借口推脱,敷衍搪塞。特别是在几次不良贷款清收攻坚行动中,她那一身正气、敢于担当的大无畏勇气令人钦佩。杨家坊信用社原副主任余某在任职期间经办违规贷款100多万元,高世霞多次催促他如期完成清收比例,但他自认为额度不大,不以为然,不当回事,结果到清收期限后,仍有几万元的任务没有完成。尽管有领导说情,有亲朋好友打招呼,还有其本人对她的威胁、恐吓,可高世霞不为说情所动,不为恐吓所惧,铁板一块,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对余某作出了解除劳动合同的处理。其实,在近几年数以千笔达数亿元的违规贷款清收中,她得罪了多少领导,拒绝了多少亲朋好友的规劝,受到了多少次恐吓,又有多少利诱,恐怕她自己也记不清了。
高世霞的努力与付出,赢得了员工们的拥护,社会的支持,地方政府的赞扬,赢得了全省农村信用社“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等殊荣,2015年4月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湖南省劳动模范”,同年7月又被澧县县委授予“澧州先锋”光荣称号。同时,她还带领澧县联社连续5年囊括了常德市资金组织、不良贷款清收工作先进单位、全市综合考核先进单位、市县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和省联社先进单位等荣誉,却看不见她有丝毫的骄傲,仍旧不懈怠,谋划新发展。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工作上还是生活中,她总是以良好的个人品性、修养和定力担当着澧县农信 “形象代言人”的角色。时刻注意检视自己的一言一行,公正公开公平处理每一件事,以身作则,努力把自己当成农信员工的“镜子”,用实际行动传递企业正能量,带出了一支“讲责任、敢担当、守制度、重执行、严纪律、懂规矩”的农信队伍。
(澧县联社 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