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五大发展理念”对于县级农商行科学发展的指引

点击数: 时间:2016-05-31 作者:易灵迪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造性的回答了我们要实现怎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问题?这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战略抉择,也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对于县级农商行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以下几点粗浅思考:

       一、践行创新发展理念,强化顶层设计,增强科学发展的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而言,创新是引领科学发展的第一动力,影响长远发展和经营转型,我们必须从组织引领、制度设计、业务优化、管理体系、科技支撑等方面加以推进。一是要抓好组织创新。按照《公司法》、《人民银行法》、《现代商业银行治理指引》等法律法规、监管规定,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机构,构建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相互独立、互相制衡、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科学界定高级管理层的权利和职责,强化其经营意识和责任意识,推动业务发展。二是抓好制度设计。既要承接优秀传统机制,又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公司治理、人事管理、绩效管理等制度体系,切实保障发展与风险的有机协调。三是抓好业务创新。围绕客户这一中心做好文章,提供更多与金融脱媒、“互联网+”等时代特征契合,更加适合广大县域、农村发展需要的金融服务,不断推出独具农商行特色的标准化、序列化、多样化产品,逐步推出理财、证券、代购等符合新生代农村居民消费观念的金融产品。四是抓好管理创新。按照扁平化、精细化、集约化、规范化的管理要求,以网点为业务经营基础,构建一套类别清晰、层级分明、权责明确、薪酬合理和流动有序的岗位管理体系。五是抓好科技创新。按照“引进来、走出去”的工作思路,在充分用好现有技术、系统、产品的基础上,引进一批,开发一批具有农信特色,适合业务发展需要的核心业务、风险管控、产品开发的技术系统,为业务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践行协调发展理念,强化协同推进,增强统筹发展的带动作用。协调发展理念,就是通过发展方式与路径的选择,避免产生结构矛盾,始终被经济学家所重视,更是实现农商银行转型提质的本质要求。笔者认为,要推动农商行科学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管控、发展机制与发展环境、传统业务与新型业务、重点突破与协调推动等四大关系。一是在业务发展与风险管控方面,要努力实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有效结合,在最大最强资产规模的同时,构建覆盖风险管理组织、风险管理议事规程和主要风险点的风控体制,定期识别和分析业务经营风险,探索发展风控最佳平衡点,实现经营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二是在发展机制与发展环境的探索方面,要充分考虑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等举措对于农村金融市场的影响,加强宏观政策分析和市场研判,不断优化管理机制,营造内外协调的良好发展环境。三是在发展传统业务与转型业务的协调方面,要在做优做强传统存贷业务、结算业务、代收代发业务等主营业务的同时,主动作为、积极创新,全面对接各大金融机构中间业务快速发展的迅猛势头,加强资金业务、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力度,实现各类业务协调均衡发展。四是在业务发展重点突破与协调推进方面,要树立“大三农”服务理念,始终坚持服务三农、服务社区的市场定位,狠抓涉农资金、小额农贷、广大农户三大重点领域,做优做深农村市场,有效兼顾城乡差异、区域差异,积极探索对外经营思路,积极探索跨区域设点、村镇筹建等工作。

       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强化和谐共生,增强永续发展的拓展作用。金融是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工具和方式,如何发挥好金融行业对于绿色发展的导向、引领、支撑和促进作用?值得我们广大县级农商银行研究探讨,农商银行必须在盈利模式、网点布局、信贷投向等方面加快转型升级,努力适应绿色发展需要。一是在盈利模式转变上,要正确认识利率市场化对于传统金融领域的冲击,切实改变以往农商银行完全依靠利差收人实现创收的现象,不断创新产品和业务,着力拓展业务收入渠道,提高资金业务、电子银行业务和中间业务的收入占比,实现收入手段的多样化、盈利能力的多元化。二是在信贷投向上,要树立绿色信贷理念,坚持“立足县域、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结合“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阳光信贷”、“金融产业扶贫”等活动开展,做强做实普惠金融。积极引入较为成熟的“微贷技术”、“信贷工厂”等成功经验,结合地区实际,构建小微企业标准化信贷管理模式,构建金融服务新模式,积极培育经济发展中的新产业、新动能、新力量。三是在要素配置上,县级农商银行要因地制宜、因行制宜,充分考虑地区发展差异,合理配置机构、网点、人员、资金等要素,区分实际需要实行不同的管理模式。要切实扭转以往粗放扩张的经营模式,加大“智慧银行”发展力度,通过设立ATM、CRS机具、自助银亭、金融便利店、特色经营店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践行开放发展理念,强化统筹推进,增强协同发展的推动作用。县级农商行要树立开放的发展理念,核心是要解决发展内外联动的问题,树立引进来、走出去的工作思路,确立开放包容、错位发展理念,在推进同业合作、监管沟通、地方融合等方面谋求更大发展空间,切实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一是深度推进同业合作。切实增进与各大国有商业、股份制商业银行、保险证券机构的横向交流,加强在产品、网络、营销渠道等方面的互利合作,取长补短、合作共赢,充分吸收各大金融机构在业务资源、产品创新、系统研发、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优势,借力发展、做大做强。二是切实加强监管沟通。要严格落实行管、监管规定,强化与人行、银监的联系和沟通,争取监管政策支持,营销宽松的监管环境。三是有效推进地方融合。要以产权改革为契机,加强与地方各乡镇、部门的沟通协同,在为地方财源建设作出更大贡献的同时,积极争取资金组织、项目建设、诚信环境打造、不良清收处置等方面的支持,努力融合外部发展环境。要以社会各界入股农商行为契机,进一步增强与区域内协会、社团、商圈的联系沟通,为其提供资金存储、信贷支持、支付结算、理财咨询等“一揽子”金融服务,实现互利双赢。

       五、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强化利益共生,增强联动发展的支撑作用。农信社在历经了十年黄金发展期之后,消化了历史包袱,增加了资金积累,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社会各界,广大股东、客户、员工都付出了艰辛努力。农商行脱胎于农信社,发展基础在农村、做大做强的动力在农村,我们必须牢固梳理“普惠金融”意识,胸怀社会责任和人文精神,营造一个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发展环境。一是着力打造社会责任银行。立足“农”字做文章,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约束激励机制,规范纠正员工行为,确立良好的企业愿景、发展理念、社会责任和核心价值观,在金融产业扶贫、基础金融村村通、三大工程推进等方面积极作为,不断提升优化服务质效,提升美誉度和公众认可度。二是着力打造区域精品银行。要加大服务方式、服务品种、服务品质等方面的创新力度,树立“大三农”意识,强化涉农贷款投入,助力县域特色涉农产业、企业、农户发展;要抓好流程优化、提升精细化管理、调整信贷投放结构,探索标准化产品、快捷化流程建设,优化服务流程。要着力建设服务网络,在服务区域扩张、自助设备布放、金融生态打造方面下功夫,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三是着力打造员工幸福银行。要群策群力,动脑筋、想办法,切实提高员工幸福指数。加强“五小”建设,以感情留人;要加强人文关情和心理疏导,打造公平的晋升空间,以事业留人;要强化业务发展,适时提高员工待遇,以待遇留人。

                                                                                                  作者单位:昭阳农商银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