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问题学习与探讨

点击数: 时间:2016-06-27 作者:周金华 来源:湘乡农商银行

    在“2016陆家嘴论坛”上,清华大学教授、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白重恩则强调,不应该用行政手段要求金融去支持实体经济,金融的目标应该是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控制风险。那么什么是“实体经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是什么样关系?金融与“实体经济”又是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我们银行在信贷政策执行过程中,总会被要求譬如“要把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要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等等。对以上问题笔者饶有兴趣地进行了“百度”搜索,并进行了相关归纳和总结,下面与大家一起学习和探讨。

     一、什么是“实体经济”

    传统的观点认为,实体经济就是指那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部门或行业,最典型的有机械制造、纺织加工、建筑安装、石化冶炼、种养采掘、交通运输等。实体经济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有形性、主导性、载体性、下降性。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1. 提供基本生活资料功能。

    古往今来,乃至永远,人们总要吃饭、穿衣、行动、居住、看病、休闲等,而保证这些活动得以继续进行的基础,则是各式各样的生活资料。那么,这些生活资料是由各式各样的实体经济生产出来的。如果实体经济的生产活动一旦停止了,那么,人们各式各样的消费活动也就得不到保障。

    2. 提高人的生活水平的功能。

    同样,古往今来,乃至永远,人们不仅要生存,而且更要发展,亦即人们不仅要生活,而且还要生活得更好。保证人们生活得更好的物质条件,是由各式各样的更高水平的实体经济创造出来的。如果实体经济的更高级的生产活动一旦停止了,那么,人们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提高生活水平的基础。

    3. 增强人的综合素质的功能。

    再同样,古往今来,乃至永远,人们不仅要生活得更好,而且还要使自己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增强,如果实体经济的一些特殊活动形式一旦停止了,那么,人们也同样会从根本上失去增强综合素质的根基。

    因此,“实体经济”并不是一个专用术语,至少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这样的词语,有时候这个词语甚至被应用得很通俗化,简单点看,大概只要是经过注册的有生产服务活动的经济组织都可以算作是实体经济,这其中我们金融服务业则是例外,因为金融服务业属于特定行业,而其服务活动也是有别于一般的服务业的。

    二、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可以归纳为:实体经济借助于虚拟经济,虚拟经济依赖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指服务生产的、流通和物质的、精神的产品等经济活动;虚拟经济是指简单地说就是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与实体经济相对应。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必须对它们进行很好的处理,不然就会影响到它们的正常发展。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关系的原则:一是一视同仁原则。既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都有其各自独特的功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都对整个市场经济有促进作用。这就决定了在它们的速度发展上,在它们的规模形成上,在它们的比例确定上,在它们的计划安排上,都应相互兼顾。二是协调一致原则。经济发展的实践已经并将还会告诉我们,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毕竟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经济形式或形态,它们各自的运行方式、经营特点、行为规范、内在要求、营销策略、服务对象等,都是不尽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两者之间就有极大的可能会出现或产生矛盾。其具体表现是,要么是实体经济脱离虚拟经济而独自发展,要么是虚拟经济超越实体经济而“突飞猛进”。事实证明,后者是主要现象,其结果就是所谓的“泡沫经济”。因此,为了防止和遏制泡沫经济的产生或出现,就必须要强调协调一致的原则。

     综合上述,为了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坚持一视同仁原则、统筹规划原则、均衡发展原则和协调一致原则。

    三、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也可以归纳为:实体经济借助于金融市场,金融市场发展又依赖于实体经济,主要表现为互相促进,相铺相成的关系。

    1实体经济借助于金融业的发展,金融业的发展影响实体经济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金融业的发展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后劲,实体经济的发展随时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和金融血液的灌输,金融业的发展状况制约着实体经济的发展程度。

    2金融市场依赖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为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金融发展无法独立于实体经济而单独存在,实体经济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血液和可能。实体经济对金融市场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整体经济的进步,实体经济也必须向更高层次发展。实体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对金融市场产生了新的要求。正是这些要求才使得金融市场能够产生、特别是使得它能够发展。否则,金融市场就将会成为无根之本。实体经济是检验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的标志。

    3金融与实体经济脱离的后果。历史上一次次经济危机、金融危机表明,金融资本一旦与产业资本融合后,就将是风雨同舟的关系。实体经济才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仅靠金融业支撑的经济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体经济水平越高,经济实力就越强,抵抗风险的能力也越强,这是现代经济发展的硬道理。但如果金融部门“脱实向虚”,大量的钱在金融部门空转,不流向需要资金的实体经济部门,那么实体经济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空心化的形态。

    中国长期以来对外贸易顺差的强劲增长是导致中国经济中金融业和实体经济分离的重要原因。金融部门金融资产的增加快于GDP的增加主要是在现行汇率制度下,由外部需求被动导致的,是外部需求长期累积的结果。由于出口贸易主要是外部需求引起的,因此,在开放条件下,高储蓄更可能是贸易顺差的结果,而不是产生贸易盈余的原因。所以实体经济衰退表现出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就业减少,失业增加。二是居民预期收入减少,消费信心严重受挫,消费支出增长停滞。三是企业投资信心低沉,住宅投资继续大幅减少,产业活动趋弱。

    因此,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发展的根基是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创新重要任务,让金融产品回归为经济实体服务、简约透明,是未来金融改革的方向。

湘乡农商银行  周金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