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某商业周刊中文网称“未来10年,中国大陆80%的现金使用会消失,人们逐渐开始选择网银或移动支付。未来20年,绝大多数中小银行如果不把前台业务外包,将难以生存,无论这个预言如何,传统金融业和科技行业正在进行一场生死时速”。尽管说法有些耸人听闻,但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以及改革的深化,银行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生存压力,传统银行业不被看好已经有些年头。以至于我们农商银行尽管处理金融链的基层,却还是不由得去思考这个与未来生存息息相关的问题:应对互联网金融,传统银行的生存时间、空间有多大?
互联网金融的两点限制:
一是开户许可限制。作为淘宝网公司为了解决网络交易安全所设的一个功能“第三方担保交易模式”,支付宝(alipay)得以应运而生,2004年12月,浙江支付宝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成立。2014年12月12日,国内互联网巨头腾讯公司旗下民营银行——深圳前海微众银正式获准开业。2016年2月18日Apple Pay在中国正式上线。这三家其实不过是茫茫网络星空中最亮的几颗,其他类似某宝某通的支付工具数不胜数。但无论这支付星海多么的浩瀚,至今为止还没有哪家机构有幸得到过开户牌照。无论该支付工具多么强大,都没有能得到开户的许可,这意味着,它就永远也不可能跳过银行去进行支付交易活动。
二是网络安全限制。2012年的《中国网络支付安全状况报告》中统计过关于网上支付的安全性问题。2012年,网上支付用户遭遇支付不安全事件比例为 3.2%,钓鱼网站诱骗支付占首位。有 3.2% 的网上支付用户表示自己最近半年曾经遇到过支付不安全事件。用户遇到的最主要不安全问题是遭遇虚假网站欺骗后贸然支付,有 64.4%的比例;第二位的是支付账号或密码被盗,有19.2%的比例;第三位的是支付过程遭遇木马病毒,有 11%的比例;还有 8.2% 的用户遇到过个人资料泄漏的问题。这些年发生的典型案例: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宝的前技术员工李某,在2010年分多次在公司后台下载了支付宝用户的资料,资料内容超20G。李某随后伙同两人将用户信息多次出售给电商公司、数据公司,据称3万条可卖500元。支付宝已承认数据被盗。”
传统金融的两点优势:
一是实体本身的优势。互联网金融必须依附于传统银行。区别于网络支付的最大不同,在于传统银行有实体营业网点,实体经济拓展到哪里,银行的实体网点就会发展到哪里,实体网点是基础。然后才有网络支付。实体网点到不了的偏远地区,网络支付可以被强行带进去,但成本非常之大,而且根本没办法继续发展。区域内实体网点的数量,是地方经济发展势头强弱的侧面反映,网络支付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实体经济发展是银行网点发展的基础,银行网点的发展是网络支付发展的前提。除此以外,传统银行还具备资金实力雄厚、认知和诚信度高、基础设施完善等特点。
二是自身创新的优势。在保证开户限制优势在手前提下,银行短时间内不用担心网络支付会端掉自己的饭碗。同时传统银行可以不断发展谋求创新。实现“两变”:首先从经营理念上谋变,实现由“产品中心主义”向“客户中心主义”的转变,不断满足客户需求。其次从经营方式上谋变,寻求传统物理营销渠道和互联网营销渠道的有机结合。从以往前后台分离、集约化管理模式中跳脱出来,逐步转向一体化运营,将客户营销、产品定制、风险管控、财务处理等集中到IT层面统一设计。
互联网金融作为闯入者,出现时间短,发展快,尽管限制很多,但是发展趋势良好。传统银行担负着守卫之责,积累优势明显,但假如不求思变,无异于坐以待毙。总言之,互联网金融是当前传统银行业发展面对的一个课题,充满机遇但也充满挑战。作为传统银行的金融机构,怎样探索让自身优势和互联网金融长处得到有机结合才是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