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常德石门县壶瓶山镇政府公务员廖某主动到该镇信用社偿还原借于2006年的贷款本息3万元,下欠的1万元贷款也签订了12月份还清的协议。
一、全面摸底,制定方案。会后,各信用社对涉政不良贷款重新进行全面摸底、核实,制作了《涉政不良贷款部门及人员现状统计表》,及时准确掌握欠贷人员的收入状况及所在单位的基本情况,建立涉政不良贷款明细台帐,制定切实可行的催收方案,为清收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联社采取多种形式,依托各种载体,加大宣传动员和舆论引导力度。在全县主要乡镇要道口悬挂宣传横幅69条,城区各网点电子显示屏24小时滚动播出“主动还贷光荣、赖债不还可耻”等宣传标语。将县政府下发的《石门县集中开展清收农村信用社涉政不良贷款活动实施方案》全文刊登在当地颇具影响力的报纸《石门信息》上,并在石门广播电台交通频道每天4次滚动播出,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全县25个信用社共下发涉政不良贷款催收通知书3000余份,催收面达到99%。
三、区别对待,灵活清收。为调动贷款户还款积极性,对接到《贷款催收通知书》后,在规定的还款期限内还款的贷款户,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县公安局王某,2001年在所街乡政府工作期间,为所包的村出名借贷708元,抵上交款。所街信用社工作人员说服现任村支部书记,由村里拿出800元一次性了断了此笔贷款本息。
四、巧借外力,加压清收。通过借助和有效发挥行政手段的强大作用,扩大清收效果。壶瓶山镇社保站员工叶某,95年在文化站工作时组建乐队,向镇信用社借贷5478.23元。该镇党委、政府对清收涉政不良贷款工作高度重视,多次找叶某谈话,经与信用社三方协商,
五、干部带头,全面促进。在这次清收活动中,全县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国家公务员率先垂范,积极行动,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一位县领导和县司法局蔡某,1997年分别出头为镇办企业负责人吴某贷款3万元和1.2万元,2005年企业亏损倒闭后,吴某不知去向。最近,在这两位同志的支持配合下,新关信用社工作人员来到吴某的老家——临澧县杉板乡,与在广东打工的吴某取得了联系,吴某一次性还清贷款本息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