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农信社:助力新型职业农民创业

点击数: 时间:2014-09-09 作者:常德办事处 来源:本站原创

    今年来,常德农信社主动对接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政策,把一批带动农户多、整体管理好、产业符合当地实际、信用记录良好的农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作为信贷支持重点,助力农民增收致富。至8月末,该市农信社共支持农业种养大户1252户,贷款余额23936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183户,贷款余额15362万元;家庭农场10户,贷款余额480万元。

    常德农信社在辖内推行了“评级授信+阳光信贷”模式。各基层行社在村级成立授信评议小组,将新型职业农民优先纳入信用评定范围,在同等条件下信用等级按高档次执行,提高相应授信额度。在第一批被认定为新型职业农民的50人中,98%被评为信用户,80%得到过信用社贷款支持。湖南亚辉柑橘专业合作社在石门联社的贷款帮扶下起步,每年贷款按期还本付息。随着信用等级的逐步提升,贷款额度从最初的10万元到如今的200万元,贷款利率享受降低1个百分点的优惠。合作社得以快速壮大,社员人数由成立时的124人发展到1803人,辐射带动5000余农户。

    常德农信社紧跟省联社工作思路,加强了对新型职业农民的金融服务,将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金融服务资金运用率纳入对行社的年度目标任务考核。石门丰瑞乐家庭农场是去年成立的全省第一个家庭农场,石门联社将其作为重点信贷支持对象,以500亩土地流转预期收益质押,5个农场发起人联保,贷款40万元帮助购买了一台稻谷烘干机,500多亩稻田的粮食可边收割、边烘干、边装袋、边销售。加上前期贷款30万元购置的旋耕机、耕整机、机动喷雾器和抗旱设备等,该农场基本实现了水稻种植现代化,年收入可达150万元以上。

    常德农信社从机制入手,通过改进工作方式、创新信贷品种、精简贷款流程等举措,从根本上解决新型职业农民融资难问题。对50万元以内信贷资金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优先推行福祥便民卡,灵活采用信用、保证、抵押、质押等多种组合担保方式,为借款人提供最高50万元的授信。对50万元以上信贷资金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推出最高额抵押贷款,抵押登记期限最长可达10年,每次贷款期限核定为两年。通过福祥便民卡和最高额抵押贷款的组合推出,极大地满足了新型职业农民不同额度的信贷需求。特别是石门联社还与县房管局联手推出“农房新政”,解决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贷款抵押难问题。该业务自推行以来,共办理贷款186笔2856万元,这些贷款的发放培育了一部分新型职业农民。三圣乡泰青山村的刘玉龙从事茶叶加工,建有500平方米的厂房。去年用农房抵押,向信用社申请小额担保贴息贷款30万元,添置制茶设备18台,使海拔1027米的泰青山上的茶农以及临村近300多村民的鲜叶得以就近销售。今年已生产名优茶1.5万斤,销售额达1700万元。

    为给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更加完善的金融服务,实现城乡金融服务零差距,该市农信社将网点资源、自助银行及助农取款服务点向新型职业农民相对集中的区域延伸,设立助取款服务点和签约POS特约商户,为农民就近办理存取款、转账、刷卡消费和查询等金融业务提供了方便。1500台自助银行设备提供7×24小时金融服务。组织辖内行社开展“送资金、送信息、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重点向新型职业农民推广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一系列电子银行产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