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四个平台” 普惠城乡居民

——邵阳县推行社保惠民“一卡通”的探索与实践

点击数: 时间:2015-04-30 作者:唐红艳

       邵阳县地处湘中偏西南、资水上游,面积2000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场),658个行政村(社区),人口105万人,其中城镇居民11.9万人,农村居民93.1万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革命老区县,也是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全面整合的县市区之一。长期以来,我县城乡居民社保、医保经办管理及财政性惠民资金发放分轨运行,条块管理,导致管理重叠,效率低下,形成了较高的行政成本,增加了基金管理风险,也给群众参保缴费、领取待遇补助、费用结算及办事带来了诸多不便,群众反响强烈。去年来,为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我们积极探索,大胆革新,全面整合面向城乡居民个人的社保、医保、惠农资金及财政性资金发放管理资源,建立归口管理、归集发放、规范运行的社保惠民“一卡通”平台,去年9月19日,我县率先在邵阳市举行了“社保惠民一卡通”首发仪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得到了广大群众及与会省市领导的一致好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抓好四个平台建设:

    一、以社保卡为母卡,整合管理平台。实现资源资金的有机整合,关键是要找一个好的载体,建立一个统一的平台。为此,国家推行的“社会保障卡”提供了无法比拟的优越条件和现实可能,我县紧紧依托这个平台,大胆地尝试,大胆地创新,充分发掘和应用“社会保障卡”的现有加载功能和预留拓展空间,找寻结合点和信息对接处,创新推行全新的社会保障卡发行路径,并摸索出了与社会保障卡相适应、相配匹、相吻合的卡片制作发行方式。在具体操作层面,我们以社保IC卡为母卡,以公安户籍数据为基础,将惠农卡、财政性资金发放存折、医保卡、储蓄卡、身份信息等多种功能整合于一卡,加载数据查询、参保缴费、就医结算、信贷储蓄、消费支付及身份认证多种功能,建立“一卡通”平台,凡是我县城乡居民,不分年龄阶段、不论户主单位,一人发放一张社会保障卡,居民身份证号作为社会保障卡号,其中16周岁以上居民卡面标识相片,具备人脸认证功能,16周岁以下居民卡面目前不要求标识相片,以后在信息输入或办理医保社保事务时及时补充,真正实现了“一人一卡、一卡多用、一卡管理”。

    二、以财政资金为口径,归集发放平台。近年来,国家改善民生的力度持续加大,城乡居民在惠农补贴、养老、医疗、就业、生活保障等方面的待遇不断提高,各项政策性资金补助种类繁多、发放渠道众多,且参差不齐,标准不一,如何让老百姓在完完全全得到资金补助的同时,原原本本知晓政策待遇,心里有个明白账,已成为政府急需解决的民生服务问题。显然以往几十项甚至上百项政策性补贴补助通过几十本、几十个渠道和形式发放给老百姓,确实让人无法辩析,也容易混淆,党和国家的惠民强农政策常被“一锅煮”。为此,我县以“社会保障卡”建设为契机,通过财政这个口径,对流入流出的资金进行了仔细梳理,先后归集了牵涉城乡居民个人的惠农、养老、医疗、生育、民政、扶贫、老龄、移民等80多项财政性补贴和资金,全部纳入“一卡通”管理范畴,这些资金,由相关管理部门提供数据,直接打卡发放到居民手中,资金从财政户头直接进入居民社保卡账户,减少了中间环节,其标准、内容一目了然,规范了资金的管理,也防止了以往虚报冒领、套取财政性资金及医保社保基金的行为发生。同时,社保卡还具备资金结算、结转、结账等功能,政府公共服务与群众医保社保参保续保等业务在卡内全面实现,群众从此不必两头跑、来回走,一句话:“拥有社保卡、方便你我他”。今年,我们还将不断扩大“一卡通”发放和管理范围,逐步实现牵涉到城乡居民、城镇职工个人的财政性资金发放、业务经办管理的全覆盖,实现“大社保”的目标。

    三、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拓展应用平台。群众的需求就是政府最大的追求。把“社会保障卡”的功能充分做大,就是一张用途广泛的第二“身份证”。我县在社会保障卡设计、制作及应用上充分导入民生需求,最大限度地扩展卡片应用功能,把社会保障卡功效激活做活。一是设计上注重“一卡匹配”。从网络系统建设入手,以社会保障卡信息系统为中心,调整原来的医保系统、惠民资金发放信息系统,对接金融机构,搞好信息匹配,技术上实现了社会保障卡“一卡通”目标。二是管理上推行“一卡代缴”。充分运用社会保障卡“一卡多用”的功能,依托惠农资金发放面广的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我县探索协议代缴医保社保工作,由乡镇政府、参保人、金融机构三方签订养老保险费代缴、医疗保险筹资协议书,利用社会保障卡的存款余额进行医保、社保代缴,一份协议期限五年,群众签订一次就解决了五年的医保、社保缴费,达到一次签订、五年受益的效果。三是功能上力求“一卡多用”。将惠农、养老、医疗、生育、民政、扶贫、老龄、移民等资金发放、费用结算、代扣代缴以及金融支付纳入应用范围,并在社会保障卡中加载上述功能,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四是应用上做到“一卡通用”。发挥导向作用,坚持依靠县农商行经营网点多、代办能力强、服务覆盖面广的优势,在村民集中居住地合理布放ATM机和POS机,为群众提供便利、顺达、安全的用卡服务,真正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实现“一卡在手,万事不愁”。

    四、以惠民利民为理念,创优服务平台。新的社保惠民卡功能多、信息量大、使用率频繁,群众难以一下子掌握,特别是对老年人来说,要掌握和熟悉用卡方式,有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坚持便利群众的理念,打造“一卡通”优质服务平台。一是开展全方位的宣传造势。充分利用宣传栏、宣传展板、宣传横幅、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开展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活动,重点在主要街道、交通要道、各村十字路口、群众集聚地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标语。县电视台、报社等县内新闻媒体开辟了“社保惠民一卡通”发行工作专栏和专题,大力报道发行工作,宣传“一卡通”使用方法和知识。通过广泛宣传,使实行一卡通的重要意义和社会保障卡的功能、使用方式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培训高素质的服务人员。我们采取县乡两级培训的方式,对全县所有乡镇和村组进行全覆盖的集中培训,培训一批高素质的服务人员,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优化服务质量。在县一级,由县农商行组织,分时间分批次对全县所有乡镇开展一次培训,将卡的功能和用途,使用的方法和范围讲清讲透,并制作详细的讲义,发给每一位参加培训的人员。县人社、财政、民政、扶贫、老龄办、移民、医保、各乡镇场等均选派2-3名年轻人员参加培训。在乡镇一级,由各乡镇场组织,对辖区内所有村组开展一次集中培训,培训一批懂卡、会使用卡的人员,指导居民识卡、用卡,懂得查询,善于使用。三是提供最省心的用卡服务。群众用得省心,政府才能放心。为此,我们牢固树立服务理念,切实为群众提供优质的用卡服务。在发卡中,我们制作了“社保惠民一卡通”的简易操作手册,注明详细的激活方式和使用流程,方便群众携带和随时查看,并对一些边远地方、行动不便的群众,开展了上门服务,上门办卡,上门指导用卡。在发卡结束后,我县在代理金融机构农商行设立了专门的办卡、领卡、用卡服务窗口,每一个窗口安排一名人社工作人员和一名农商行工作人员,长期为群众提供用卡服务。 (作者系邵阳县常务副县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