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决定出路

――浅析利率市场化后农商行的应对策略

点击数: 时间:2015-04-28 作者:益阳农商行 夏权辉

    随着央行就存款利率上浮比例提升到30%,存款保险制度等政策的出台,我国利率市场化水平就只差最后“临门一脚”了。利率市场化最实质的结果就是强化了金融机构间的市场竞争,缩小存贷款利差,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基础。考验的是金融机构的定价能力、经营管理能力、风险管控能力和金融创新能力。

    作为转型过程中的农商银行,如何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准确的给自己定好位,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在利率市场化后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决定出路,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建立利率市场化管理体系。利率市场化是一把双刃剑,应对准确得其惠,应对失误受其损。利率市场化后利率价格因素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准确预测利率走向,如何合理确定利率价格将成为我们的重要课题。第一,要主动进行利率管理。根据本地经济状况、同业竞争程度,制定严密的监控约束机制,注重收集各类信息,分析预测市场利率变化和风险评估,自行调整和实施适合市场需要的利率。第二,建立信息评价决策机制。重视对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信息的分析研究,提高对利率走向预测的前瞻性和准确性,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灵活的利率定价决策机制。第三,建立综合测算体系。兼顾收益、风险和成本,综合考虑客户的信用风险、综合收益和运营成本,搞好综合测算。

    二是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利率市场化后金融机构风险加大,这主要与银行金融机构自身的资产规模相关,还与其业务的结构和盈利特征、风险管理能力等相关。一方面利率风险加大。存贷利差缩小是必然的,若利率定价不妥,定会产生利率风险而致财务亏损。另一方面经营风险加大。在存贷利差缩小情况下,金融机构必将寻求其他方式谋求利润空间,如开发理财产品、拓展中间业务等,而这些产品对我们而言相对陌生,必将增加经营风险。 银行的工作主要就是从事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三是加快金融创新,优化收入结构。利率市场化将极大的推动银行机构加速定价研究和产品开发,打破现有的利差盈利模式和同质化竞争,对于金融机构的长远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为了赢得市场,我们必须积极主动的进行产品创新,拓展中间业务,提升服务水平,打造自己的特色服务品牌,形成优势产品,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业务和收入结构多元化,减少对利差收益的依赖。

    四是加强人才培养。利率市场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我们要采取针对性的引进和培育相结合的人才战略,加大投入,以应对利率市场化和同行业的竞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