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信社农村金融自助服务项目的调查与思考

点击数: 时间:2015-12-29 作者:秦丹

为全面了解当前辖内农村金融自助服务现状,查找服务漏洞,更好打造农村金融服务环境,我们对农村金融自助服务项目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农村金融自助服务项目存在宣传不到位,基础设施不完善,设备维修管理欠缺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农村金融自助服务需求分析

通过调查 ,广大农户对农村金融自助服务需求非常广泛。一是广大农户对金融自助服务项目非常感兴趣,渴望进一步了解金融自助产品及服务。尤其是金融自助服务终端、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服务,可以让农户实现就近支取粮食补贴、养老保险资金,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可以让农户足不出户实现转账汇款。二是对自助机具布设提出新的需求。目前,各营业网点均配备了ATM机具,客户可以在大堂经理的引导下实现自助取款,减少了排队等候的时间,受到广大客户的一致认可。调查中,反映办理业务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缺少自助存款机具,无法实现自助存款。三是大多数农户了解电子银行业务主要途径是通过大堂经理引导、亲戚朋友介绍、营业网点咨询等方式获得,多数对新业务一知半解,缺乏安全感,希望农村信用社在营业网点增设电子银行体验区,让客户面对面的亲身体验,熟练掌握操作技巧,提高自助办理业务的能力。

二、农村金融自助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支付结算知识宣传不到位,农户对金融自助服务项目认可度低。农村地区客户文化程度较低,大多数只有高中及以下学历,对网上银行、自助机具等新兴产品及服务接受程度较低,习惯于“手把手”、“面对面”营销模式,普及知识难度较大。从调查情况来看,农村地区客户对农村金融机构大力推广网上银行、手机银行、ATM、POS机等新兴金融产品了解较少,对这些金融自助服务所拥有的方便、快捷的优点缺乏认知度。通过对农户、个体工商户、公务员、教师等客户群体的调查,只有40%的农户了解或知晓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子机具等支付方式,仅15%的农户能够自助熟练操作办理日常业务。

(二)受制传统观念影响,农村地区非现金支付工具实际使用率较低。近年来,慈利农村信用社充分发挥地方支农惠农主力军的作用,通过大力布设电子机具,推广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现代化支付方式,着力改善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但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受农村传统观念制约,当地农户仍沿用传统的现金结算方式,主要通过营业网点柜台办理业务,自助设备实际使用率较低。据统计,农村地区70%左右的系统内POS机具未发生过1笔业务。

(三)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尚不完善,自助设备布放数量有待增加。尽管近几年来,慈利农村信用社不断加快农村自助金融服务终端的安装步伐,但由于选人、选址等实际操作过程复杂,推广进度缓慢。每逢农资补贴、养老保险支取时,大部分农户仍然需要到乡镇农村信用社营业网点办理业务,无法实现就近办理业务。

(四)自助设备维护管理不到位,后续服务跟不上,服务效率较低。电子银行业务在我社起步较晚,客户经理只注重客户数量的营销,缺乏后续服务。因营业网点未配备专职自助设备管理员,银行临柜人员不能有效引导客户自助办理业务,对自助存、取机具吞卡、清、加钞处理不及时,造成存取款自助机具经常存在故障,无法正常使用,严重影响自助服务质量和效率。在部分村安装农村金融服务终端后,设备管理员不能够做到按时坐班,农户办理业务时经常吃到“闭门羹”。

三、农民金融自助服务改进措施

(一)合理谋划布局,优化资源配置。一是通过深入乡镇、农村、企业、农户开展实地调查,精心挑选有规模、有实力的农家超市、商户企业安装POS机具,将农家超市、企业商户与现代化支付工具连接,努力构建以城区店为龙头,以乡镇店为骨干,以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二是选择有条件、有责任心的协理员,在其家中安装配备自助服务终端,使其转型为农村金融自助服务管理人员,积极打造“农民家门口的银行”,让农民在3公里范围内获得有效金融服务需求,满足村民存取款、转账结算等基本金融服务,逐步实现农民金融自助服务“村村通”工程。三是针对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高端业务,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优先拓展农村地区高端客户,以在政府、学校、商户、企业等工作的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人为“突破口”,因该类客户群体对网银、手机银行等新事物易理解、易接受,确保网银、手机银行等新兴产品及服务的有效拓展。

(二)健全营销机制,提升客户数量。一是实行差异化营销策略。主动出击,加大对中小企业网银的上门营销力度,对个人客户采取“面对面、手把手”方式开展营销推广工作,提升有效客户数量。二是丰富营销手段,在营业网点增设电子银行体验区,通过网银体验机、手机银行体验功能引导客户进行现场体验,全面了解电子银行产品功能。三是强化考核奖惩,开展全员营销竞赛活动,将电子银行业务完成情况纳入绩效考核。扩大电子银行有效客户占比。四是建立客户回访制度。根据客户签约信息,建立健全电子银行客户信息档案簿,按月对客户进行回访,了解客户使用情况并解答客户相关咨询,帮助客户解决使用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提高客户对电子银行产品的忠实度。

(三)创新宣传载体,提升客户认知度。一是充分利用辖内营业网点LED电子滚动显示屏、产品宣传架、柜面人员宣传等多种形式渠道,宣传网上银行、手机银行、POS机具等电子银行产品,积极宣传农村信用社特色服务功能及优惠政策,提高客户认识。二是继续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 、“ 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等活动,组织金融知识宣传服务队通过深入企业车间、走村串户、田间地头,发放宣传折页,向农户积极宣传ATM、POS机、农金通等金融自助服务产品的优点,实现“足不出村、足不出户”就能轻松办理日常业务。三是加大与当地媒体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借助当地报纸、电视媒体等宣传媒体的影响力,加大对农村信用社金融自助服务产品宣传力度,提升农村信用社金融自助服务产品的同业竞争力。四是借助当地政府的力量,因地制宜,推广适合农村市场,操作简便且兼具现金及非现金支付功能的支付工具,如银行卡、移动POS、电话POS等,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促进农村金融自助服务项目的推广和普及。

(四)强化后续管理,提高服务效率。一是按照宽准入、严管理的要求,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地区加快对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ATM/CRS机具、POS机具的安装步伐,注重加强对自助设备管理员的培训,使管理员能够达到独立熟练操作的要求,提高服务效率,提升农村地区自助设备实际使用率。二是加强对农村金融自助设备安全巡检工作。不定期组织科技、安全保卫、风险等部门有关人员组成检查小组,对辖内农村金融自助服务设备运行及使用情况进行排查,发现问题故障及时消除,同时通过张贴风险警示牌,提示客户风险,确保自助设备能够平稳正常运行。三是可以考虑将后续服务外包,改变现有自助设备管理模式,特别是对离行式自助存、取款机的管理,配备专职维护人员,实现“统一加钞、统一管理、统一维护”,从根本上解决因清、加钞不及时所造成的客户投诉现象。(作者系慈利联社副主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