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五大发展理念,引领转型提质增效

——对县级农商银行加快战略谋划实现新发展的路径探析

点击数: 时间:2016-05-16 作者:许光

      党的“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我国新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描绘了新蓝图,也为农村金融机构的转型提质增效提出了新挑战、提供了新思路。作为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县级农商银行必须准确把握和理解新理念、新战略和新途径,加快转型步伐,在新时期努力实现新发展。

       一、与时俱进,持续增强“五大发展理念”

       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清晰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方向,也为农村金融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农商银行必须从农村金融视角,用新的发展理念规划发展、引领发展、推动发展。

      创新发展就是要找准变革根本,积极培育转型经营新动能。当前,县级农商行改革转型正处于爬坡迈坎的关键时候,更需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将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规模扩张的粗放型经营向主要依靠创新型的精细化经营转变,从主要依靠资源消耗、资金投入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激发创新活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能。

      协调发展就是要解决平衡发展难题,进一步补齐发展短板。县级农商银行虽然实现了商业银行转型,但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产品创新不足、服务形象不优、收入来源单一、案防形势严峻、人员素质整体偏低等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依然明显。“木桶理论”启示我们必须更加注重协调发展,在把握全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总体局部基础上,正确处理好转型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问题。不断强化短板意识,在补齐薄弱环节中平衡发展结构,做好“补短板”这篇大文章。

     绿色发展就是要强化实体支持力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当前及今后,农商银行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必须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环保主旋律,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关系,尤其要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在加大对新能源、高科技小微企业支持力度的同时,严防紧缺的信贷资源流向“两高一剩”行业,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乡建设新格局做出自身的积极贡献。

      开放发展就是要树立协同发展理念,力推业务经营转型升级。随着金融市场的加快放开,农村金融市场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农商银行不仅要解放思想、在与竞争与挑战中求发展,更要敞开胸怀、大胆吸收国有商业银行等同业的先进经验,特别是在管理模式、产品创新、人才培育等方面取长补短,为自身发展提供新途径。

      共享发展就是要抓好利益分配,营造齐头并进的发展局面。近年来,广大农商银行业务规模不断壮大、盈利能力持续增强、社会美誉度明显提升。在做大“蛋糕”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分好“蛋糕”,积极搞好政策对接,更好的服务社会,回报广大客户,为全体股东和员工创造更多福祉,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形成人人共享农商银行改革发展成果的良性生态链。

       二、稳中求进,把握科学经营“三大原则”

      面对经济“新常态”,要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利率市场化快速铺开、金融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金融深度融合等一系列挑战,着重把握好科学经营三大原则:

     一是速度与质量并重的原则。在始终坚持以发展为中心的同时,要克服“规模冲动”和“速度情节”,防止盲目扩规模、涨数据。始终遵循经济金融运行的一般规律,立足实情、谋求实效,确保实现业务发展质、量双升,最终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经营与风控并重的原则。加强市场的研判和分析,在业务规划和指标设定上更加注重科学性,强化“跳起来摘桃子”理论,合理匡算任务指标,既要确保任务完成的挑战性,又要充分考虑任务完成的可行性。在确保年度目标实现的同时,更加注重抓好案防制度建设、健全防控机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等工作,确保各项业务合规推进和“零发案”。

      三是传统与转型并重的原则。对于业务发展,要坚持传统业务与转型业务并重、两手抓,既要抓好基础、又要增添发展后劲,不顾此失彼。在不断巩固和发展传统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对接省联社新业务、转型业务“井喷式”发展的新业态、新要求,加大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理财等移动金融产品营销力度,加快“智慧银行”的谋划和布局,进一步增强经营活力。

     三、提质增效,扎实推进“五大着力点”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全省农村信用社改革转型的攻坚期,必须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扎实推进“五大着力点”,实现提质增效发展。

     (一)践行创新发展理念,打造特色品牌,提高服务质效。

      1、创新经营理念,灌输精细化发展思维。切实改变“跑马圈地、扩量增容”式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从一味强调速度向速度与质量并重转变,从过于注重大项目、大客户营销向小微客户、优质个体客户转变,从主要依靠利差收入向实现收入综合多元化转变,走出一条精细化、差异化和特色化的发展之路。

      2、创新服务产品,塑造特色支农品牌。进一步细分金融服务市场,有效应对城乡金融服务新需求,区分不同地域、不同产业、不同客户群体构建不同的运行和服务模式,有针对性的打造“特色网点”和服务条线,形成具有农商银行特色的品牌形象。加快新业务和转型业务发展,加快普惠金融布局,畅通电子渠道建设,提升电子银行替代率。归类梳理涉农信贷产品,区分农户、个体工商户、专业合作社、现代涉农企业等服务目标,进一步提高业务服务与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

      3、创新服务模式,构建支农长效机制。一是强化涉农环节的研判,分析各行业生产、消费、资金流动等环节特点,合理调剂信贷需求,构建城区和农村有别的业务拓展体系。二是强化涉农信贷制度建设,根据省联社指导意见,结合县域实际,制定出台一批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信贷制度。三是强化服务体系构建,以贴近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一系列更富个性化、差异化的信贷产品,优化小额农贷办理流程,健全差别化利率定价机制,提高办贷时效,提升产品的针对性和满意度。四是强化考核激励,建立专项考核机制,按照涉企、涉农贷款区别对待的原则,合理确定考核分值、占比、薪酬,切实提高信贷人员的信贷营销积极性。

       (二)践行协调发展理念,转换发展方式,实现规模、效益、质量同步提升。     

      1、研判信贷市场需求,着力抓好政策对接。树立“大三农”服务理念,加强宏观政策的研判,有效对接县域市场重大项目建设,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全力把握业务经营的突破点和着力点。进一步延伸支农产业链,为上下游产业提供金融服务,做大业务群,做长业务链,着力拓展当地主流市场、主流产业的优质客户群体,推动城乡经济发展。

      2、突出县域经营实际,着力优化发展结构。一是优化客户结构。加强县域产业布局和发展重心的整体把握,把握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产业集群化的有力时机,营销一批科技含量高、盈利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优质小微企业客户,提高优质客户占比。二是优化区域结构。始终坚持服务三农、服务社区、服务小微企业的市场定位,在人财物配给、政策制定、激励奖惩等方面实施差异化资源配置,集中优势资源,做优农村客户、做强城乡客户、做大城市客户。三是优化业务结构。重点是要实现由利差收入主导向利差收入与非资本收入并举转变,由批发业务主导向批发与零售业务转变,由高风险资产向低风险资产结构转变,由高成本的被动性负债向盈利性的主动型负债转变。

      3、坚持双轮驱动战略,着力奖惩机制建设。一是健全考评体系。根据地域、产业特点、客户群体的不同,实行差异化的指标考量,强化绩效考评的针对性和导向性。加强对管理行为、运行效能和尽职履责等情况的评价体系构建,探索决策、管理、执行和操作全流程考核,切实增强业务经营的内在约束。做到激励与约束、业务经营与风险管控、效率与公平、短期利益与长期目标“四个结合”。二是强化约束机制。建立岗位自我约束、业务流程监督、业务条线监测、监督检查等四位一体的监体系。建立健全稽核、授权、问责机制,强化“有错是过、无为也是过”,“有错要问责、无为也要问责”氛围,切实提高工作效能。

     (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支持绿色发展,增强持续发展能力。

      1、因地制宜抓好网点要素配置。根据区域经济水平、客户需求、信用环境等不同要素,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切实扭转广铺设、粗放型的经营扩张模式。可以通过设立离行式服务终端、金融便利店等方式,推行社区银行建设。积极应对县域行业特色和客户群体的个性化需求,着力打造一批特色化服务网点。根据网点管理层级、信贷权限的差别化设定,在业务创新、投放额度、业务品种等方面实行差异化管理,提升管理实效。

      2、着力构建多元化盈利模式。一是战略布局要与时俱进。着力推进盈利模式转型,由单一利差收入向资金业务、中间业务等多元化收入转变,不断提升资金业务、电子银行业务、中间业务等收入比重。二是代理业务要做强做优。要充分运用省联社现有业务平台,加强与教育、电力等相关行业联系,结合自身实际,加强科技创新的应用,加大对智能柜员机、智能终端等机具的布放力度,着力提升电子银行客户体验,开办一批有个性、有特色的代理类业务。三是资金业务要稳步推进。充分利用中国债券登记结算系统、全国银行间市场和中国票据网三个交易平台做好文章,用好、用活富余资金,加强与同业交流、互动,合理配置债券、理财、信托、同业存款等一揽子产品,形成产品丰富、结构合理的资金池,争取实现富余资金效益最大化。

     3、立足普惠金融抓好绿色信贷。坚持“立足县域、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进一步推广“阳光信贷”、“绿色信贷”,做实做强普惠金融。科学规划筹措信贷资金,把握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产业集群化三个着力点,加快构建标准化、流程化信贷管理模式,加大对辖内农业龙头产业、绿色产业种养加工、特色产业做大做强的支持力度,积极培育经济发展中的新产业、新动能、新力量。

    (四)践行开放发展理念,坚持做到“引进来、走出去”两结合,着力提升经营转型能力

      1、树立“引进来”战略,树立现代商业银行运行体系。一是做实做优现代商业银行运营的“三会一层”组织框架。严格界定和明确各个层面的权利和职责,强化尽职意识和责任,构建相互独立、互相制衡、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二是建立健全科学的履职评价机制。根据“三长”的职责分工,完善评价标准体系,建立经营管理层考核办法、工作报告机制、工作评价机制,强化内外监督,加强信息公开,力推合规经营,促进“三长”有效履职。三是建立健全科学的运行体系。在内部管理方面,根据条线管理要求,明晰各部门、各岗位工作职责,避免缺位、越位及错位;在业务运行方面,细分城区、农村两大市场,根据区域经济环境、客户结构、业务结构和金融需求特征,实行差异化服务与管理。四是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着力加快流程银行建设,强化立规矩、搭架构、定职责,严格按规矩办事,按规定程序决策,按规定动作操作,提升科学治理能力。

     2、树立“走出去”战略,探索构建多元化经营策略。一是推动差异化经营。根据农商银行的市场定位,制定切合县域实际的发展战略和竞争优势。二是丰富产品结构。强化业务经营,积极进行辖域外经营试点,探索提供理财、保管箱服务、跨境结算、信息咨询等一体化综合金融服务体系。三是突出扶持重点。积极对接中央、省、市相关政策,在风险可控、商业自主的基础上加大对县域内外基础设施建设、地区优势产业、新型城镇化建设、农业现代化等重点客户、重大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四是拓展域外布局促进转型经营。通过域外设立分支机构、设立村镇银行、参股农商银行等形式,进一步拓宽经营领域,增强发展潜能。

      (五)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夯实普惠金融基础,着力增强协同发展能力。

      1、增强社会公众的认同感。切实加强农商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力度,确立良好的企业愿景、发展理念、精神使命和核心价值观,提升行业形象,打造行业品牌。加大现代金融知识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信用环境营造活动,引导广大群众了解现代金融知识、使用现代金融工具,增强自身信用意识,优化金融生态体系,提升社会公众认可度。  

      2、增强客户群体的获得感。在做强做优传统业务的同时,关键是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品种、提升服务品质,加快自助银行、社区银行、智慧银行建设步伐,加大普惠金融服务力度,让广大客户体验到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获得感,增强对农商银行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3、增强股东员工的幸福感。切实调动广大股东的积极性,既促进业务发展,又为股东创造价值。通过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以感情留人、以机制留人,增强员工凝聚力和向心力,积极营造一个福利待遇优厚、晋升渠道畅通、人际关系和谐、发展前景广阔的良好工作氛围,提升员工的幸福指数。

 

(作者系隆回农商银行董事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