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拜读《穷人的银行家》一书,让我受益匪浅。
仔细想来,以前在学习和工作中我的确听闻过格莱珉银行。一者,大学所学专业与格莱珉银行创立初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所学专业社会工作是一门主要研究助人自助的实践型学科,而格莱珉银行一直以来秉承的理念和发展根基是通过必要的资金支持让穷人(亦或是社会底层人民)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以脱离困境,重获新生,其数以万计成功的个案俨然是社会工作学科在金融领域的完美实践。格莱珉员工实地观察、走访、分析、总结、修正的工作模式与社工的工作技巧一脉相承。
再者,我以前担任过微贷客户经理,主要面对资金需求量不大、经营规模较小的客户群体,格莱珉银行优秀的工作模式当时被我所在银行大为推崇,是工作导师的授课典范。在日后的工作中,这极大地引导了我如何发现真正的资金需求者,如何与信贷客户建立相互信任的根基和未来交流之道。
即使我在那么多场合与格莱珉银行相遇,遗憾的是擦肩而过,并未深入思考过其对我学习和工作的意义。这次拾起《穷人的银行家》才让我对格莱珉银行有了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深觉我以往认知的肤浅和单薄。
说起格莱珉银行,不能不谈其创立者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他无疑是一位有智慧、有远见、有格局、有闯劲的领导者,但单凭这些是无法造就格莱珉辉煌的,而是尤努斯教授冲破文化桎梏和传统思想以及上层建筑等种种阻碍,始终怀揣对妇女群体、对社会底层群众、对以狭隘思维定义下的弱势群体的关怀和支持。尤努斯教授带领格莱珉员工不断前进、不断改进,让格莱珉有了全面和系统的发展以及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适时变革,也让格莱珉模式和精神走出孟加拉国,走向全球。
当然,作为银行工作人员,我们在学习尤努斯教授令人崇敬的价值观和无畏精神之余,也要从自身角度出发,反思工作单位或现有金融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方法,以求更好、更远的发展。
一、微观层面应思考工作方式
经历了岁月洗礼以及几代人的努力,银行业已然成为当今金融体系的中坚力量,自身也构建了一套支撑其业务办理和风险把控的熟练体系及庞大数据中心,以便更快地收获客户、更高效地服务客户、更安全地赢得利润。就信用社而言,员工的工作方式与地点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像以前一个背包和一双脚,亦或是一辆自行车便是最实用的工作行头,也极少头顶烈日,脚踩焦土,而是明亮的营业大厅与舒适的工作环境。另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银行工作人员与客户的沟通变得更加顺畅和便捷。这些变化在某种程度上而言确实是进步的,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随着工作载体的变化而产生的变革同样是巨大的,这种变革是否更能有效地促进银行业的发展却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单就信贷工作这一方面就让我有很深的感悟。
一是贷前如何挖掘潜在信贷客户。在信用社创社初期,就如格莱珉银行一样,工作人员更多地采用的是背包银行与流动服务,用双脚丈量每一寸土地,用双眼观察每一位客户,然后对客户进行筛分。而随着工作环境的改变以及业务规模的扩大,依靠口碑,信用社已建立起相当庞大客户群体,对信贷客户的获取也渐渐从主动变为被动,往往一个电话或一条短信,就能轻易地与有资金需求的客户产生联系,这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无疑产生了另一种潜在的风险,那便是,真的了解这位主动上门寻求帮助的人吗?他陈述的情况真的一样吗?他的还款意愿强烈吗?还款来源可靠吗?当然后期工作人员会对客户进行调查,但要全面了解和获取最真实的信息,必须依赖信贷员过硬的工作能力和抽丝剥茧的工作水平。更快速地获取客户确实是这个竞争时代对银行业提出的要求之一,但在依赖大数据分析的同时,银行也应时刻把“了解你的客户”放在首位,要真正做到“了解你的客户”,不能抱着“等待客户上门”的心态去开展工作,需要主动发现客户,需要有实践的态度,需要有“走出去、走下去”的魄力。只有这样,才能让资金流向真正有需求、还款意愿真正强烈的人,才能从源头上把控信贷风险。
二是贷中如何维系与客户的关系。存款是银行业的生存之本,贷款便是发展之源,与信贷客户关系的维系是银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武器。在工作中,一旦信贷关系建立后,会隐约有一种相互利用完后双方互不相关的感觉。通俗点说,便是银行只是想完成放贷和盈利目标,借贷人只是想从银行获取想要的资金和定期偿付本利,而且这种放贷行为很多时候都是批量的、机械的。除此之外,很少有其他因素能成为建立彼此联系的桥梁和纽带。相信格莱珉银行将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渗透于客户关系维系的做法会让现代银行业有新的感悟。我想,湖南农信“建设有温度的百姓银行”中“温度”一词便是让每一位农信人思考如何拉近与客户关系,思考在赚取利润、寻求发展的同时如何将社会责任、人文道义融合进工作中。银行与客户不应只是冰冷的借钱、还钱的关系,在工作人员与客户的交流和沟通中,更多地应深入分析客户遭遇危机的诱因是什么?客户解决危机的途径是什么?还有别的途径吗?仅仅是金钱就能解决客户所面临的危机吗?通过这样的思考与共情,或者称作换位思考,虚化资金功能,挖掘客户自身优势,引导客户用其自身力量度过危机,这是与客户建立充分信任和畅通沟通渠道的良好契机。我想,摒弃机械的放贷行为和将所有筹码压在客户抵押资产上的负面思想,将自身与客户放在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互动层面上应是现代银行业建立与客户关系的基本之道。
三是贷后如何保障信贷资产的安全。贷款投放终究只是资金运作的第一步,贷款回收才是衡量银行资产质量和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如何确保信贷资产顺利回收,当代金融业已经摸索出一整套相对完整的体系。定期回访客户、当客户遭遇还贷危机时及时调整还款策略以最大程度止损等做法与格莱珉银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在实践过程中,有些工作人员却背道而驰。典型的是贷后定期走访走过场、敷衍了事,亦或是因为客户群体庞大而无法逐一走访。一旦客户潜藏的危机爆发,将无法及时保障信贷资产的安全。归根到底,不断是贷前、贷中、贷后,银行与客户关系的维系必须是真实的、有效的、全面的、体系的,也就是说必须亲自与客户联系和沟通,全面了解客户的生产、生活状态。即使客户真的出现无法及时偿付的情况,银行也应更多的站在客户会竭尽全力偿还贷款的立场与客户沟通,毕竟,客户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是与银行有着血肉联系的命运共同体。只要客户继续保持强烈的还款意愿和一定的还款能力,工作人员便应积极引导,不应机械抽贷和强制处置。
二、宏观层面应理清三大关系
第一,应思考银行业与工作人员的关系。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尤努斯教授对用人的思考和实践,虽然篇幅不大,但短小精辟。格莱珉银行规模的不断扩大,无疑说明作为一个企业而言,其用人制度是值得借鉴的。银行业是一个庞大的平台,其吸纳的就业人群巨大,而员工素质将直接影响银行的发展。团队需要什么人?怎样留住人?怎样培养人?这些格莱珉银行其实给出了答案。
一是需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发展愿景。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银行招聘时,考察求职者的就职意愿和工作态度尤为重要。如果员工不认同企业的价值观,是很难与企业一起成长的,终究会抛弃彼此、分道扬镳。对城市商业银行而言,需要员工有拼搏、奋斗、创新的精神,但对农村商业银行而言,还应有一颗热爱农村乡土、热爱基层群众、真诚服务乡村的热忱之心。二是注重员工的培养,提供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获得尊严和升迁相信是每一位职场人树立的工作目标,这些成就是金钱无法衡量的。银行不能仅仅把自身看作是发放薪水的载体,把员工看做运转的机器,而应不断改进自身的用人机制,学会在工作中培养人才。通过定期开展集体活动、轮岗、竞聘等方式提高员工可塑性的同时发现每位员工身上的闪光点,毕竟,只有员工优秀了、成长了,企业才能更优秀,更蓬勃地发展。
第二,思考银行业与客户的关系。前文已从信贷层面详细阐述了银行业与贷款客户的关系,在此不再赘述,仅做总结性陈述。再次强调银行业与客户的关系是有必要的,毕竟,不管是存款还是贷款,客户才是基础。把握客户关系,应重点满足客户需求。
服务贷款客户,应向前文说的,化被动为主动,更重要的是通过实地走访和交谈挖掘贷款客户自身的潜能。服务存款客户,应建立安全、有效的存款体系和运作系统,相信现代金融机构做得都比较好。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一些诟病,比如客户投诉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好,业务素质差等等,这些都说明银行业工作的不足。要解决这类问题,根源还是要思考双方关系的维系。具体而言,银行业应在加强员工培训的同时,让员工了解到服务对于客户关系的重要性,时刻树立优质文明服务的思想意识。只有维系好了客户关系,才能实现存、贷客户的有机转换和良性循环。
第三,思考银行业与社会的关系。用社会学领域耳熟能详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诠释格莱珉银行的发展之路毫不为过。抛开格莱珉银行在为寻求自身发展收取利息不说,其基于小额贷款帮助妇女和底层群众重获新生进而发展成国际脱贫发展模式典范,能够看出当一个企业获得稳定发展后将社会责任和社会良知融入未来发展战略是一段何其伟大的道路和发展历程,这种发展必定为大众颂扬,被他人借鉴。银行业在发展中,也应具备这种战略和格局,特别是国家拥有一个共同的使命,银行就不应置身事外,独善其身,抑或是将社会责任看做外界强压在肩上的重担。
在异地扶贫搬迁、脱贫攻坚中,每家银行都贡献了自身的力量,而在当下疫情蔓延,中小企业生存尤艰的时刻,银行业更应与国家、与企业、与人民共度时艰,为企业复工复产、为城市乡村产业振兴充分调动自身资源和能力。这不光是为了保障自身资产安全,更是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契机。有国才有家,国局的稳定才是企业发展的保障,这是每个银行机构应有的态度。树立社会良知,尽可能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应成为未来发展蓝图里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应树立银行人的精神世界
物质是生存的基本,精神是生长的动力。在谈论未来银行发展时,归根到底还是要谈论银行人的发展。只有人的介入和参与,银行业才能获得前进的动力。最后,我觉得应该谈谈应做一个怎样的银行人。
首先,应成为一个敢干事的人。不论在国家独立战争中,还是在探索格莱珉银行发展过程中,尤努斯教授都勇敢地站出来,用饱满的热情和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开辟了一片片从未开拓的热土。这种不畏强权、不畏艰险、不惧未知的精神值得每一位银行人学习。毕竟,世事变迁,社会高速运转,只有勇于创新和创造的人才能把握发展的机遇,固步自封,思维僵化的人注定被社会淘汰。
其次,应成为一个会干事的人。空有一腔热血的蛮干往往事倍功半,注意工作技巧和方式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在新的领域,失败和困难可以预料,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最终成功。格莱珉银行的发展轨迹:试验田→国有银行→独立银行→格莱珉集团是几代格莱珉人不断探索、不断改进的结果。在实际工作中,银行人应同样具备这样的精神。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为什么失败和怎样再次避免失败。
总之,《穷人的银行家》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著作,尤努斯教授用浅显易懂的话语勾勒格莱珉银行发展之路时,也将很多真知灼见蕴藏其中,相信它能带给每一位诵读者心灵的触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