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信贷档案管理之我见

点击数: 时间:2014-09-09 作者:田子斌 来源:本站原创

 

    农村信用社信贷档案是农村信用社保全信贷资产的重要法律依据,也是维护信贷历史真实面貌的手段之一,是信贷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部分农村信用社信贷档案管理中存在档案管理不规范,内容不完整,责任不明确,丢失、虫咬、霉烂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债权保护。因此,加强农村信用社信贷档案管理,迫在眉睫。

    一、当前信贷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信贷档案是农村信用社在信贷过程中与客户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借贷关系而形成最原始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资料,它包括文字、图片、报表、碟片、盘片、音像等,是始终贯穿整个信贷过程的信息资源。近年来,农信社将规范信贷档案管理工作提上议事日程,从上到下都强化了信贷档案管理工作,但由于对信贷档案缺乏一定认识,致使信贷档案资料不齐全,手续不完善,给信用社的信贷资金安全运营带来了隐患,甚至造成了一定的的损失。

   (一)信贷档案管理不规范,缺制度。没有将信贷档案管理与会计档案管理一样看待,历来只重视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而轻视信贷档案管理工作。到目前为止,部分县级行社没有就如何搞好信贷档案管理下发专门的文件,没有明确到社管理人员名单,年度无考核目标,无奖惩办法,部门监督无序,领导检查无据。如稽核部门贷款专项检查时,由于制度上没有执行到位,个别社信贷档案丢失,致使前任经办人员和现任档案管理员发生扯皮推诿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信贷档案资料不齐全,不规范。信贷档案资料收集不齐,不按时,不按序,有的跨年度混装,收回与未收回的混装,甚至存在张三的档案盒装有李四信贷资料的“张冠李戴”乱象;部份资料要素不齐,用纸不规范;有的书写用圆珠笔书写,内容任意涂改。

   (三)信贷档案管理不科学,查找难。由于没有统一的制度标准模式,导致目前部分信贷档案管理的不科学。部分信用社硬件设施简缺,存放分散;近年来,少数行社实行客户经理制后,谁经办的谁保管,谁的管理责任贷款谁保管,不是由专人保管,人员变动,交接不清;没有按时间顺序、地理区域、价值大小、贷款种类存放;收回的与未收回一同存放,没有将收回的打捆收存,可以销毁的没有及时销毁。以上种种因素造成了信贷档案的查找困难,影响了工作效率。

   (四)信贷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少数信用社的信贷档案管理人员都是由信贷员兼管,没有经过专门的机构培训,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更没有对信贷档案管理工作相关制度、办法进行学习领会,不明确管理职责,不遵循信贷档案管理原则;加之信用社人员少,轮岗制度难以执行到位,这无疑使信贷档案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隐患。

    二、加强信贷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健全信贷档案管理制度。有关职能部门应出台制度,规定信贷档案管理应遵行的原则、管理的机构、人员配备、岗位职责等要素;明确信贷档案管理的内容和要求(包括资料的取得、分类、建立);完善信贷档案登记、移交、管理、调阅、销毁等程序。使之检查制度化,操作规范化,管理科学化。

   (二)开发软件、资源共享。信贷档案管理应实行纸质、介质、与电子文档一同并存。科技部门应研发一套信贷档案管理程序,编制系统的信息数据库,包括档案的建立、查阅、移交、销毁等程序,为防范信贷风险服务,实现防范信贷风险关口前移,最终达到资源共享的目标。

   (三)加大信贷资料收集力度。一是借贷资料,主要是指借贷过程中形成的有关信贷资料文本;二是信贷管理资料包括对借款的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过程中形成的相关资料;三是借款人的经营资料包括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该项目经营许可证,财务报表等;四是当时的信贷政策,管理办法等。

   (四)完善制度。要把信贷档案管理纳入日常考核,给管理人员每月一定的津贴,并制定《信贷档案管理制度》、《信贷档案管理登记簿》、《信贷档案调阅制度》、《信贷档案调阅登记簿》、《信贷档案销毁制度》、《信贷档案销毁登记簿》、《信贷档案管理奖惩办法》等规章制度。

  (五)加强员工队伍的培养。为确保信贷档案管理工作上升一个新台阶,应采取现场和非现场,定期和不定期的对员工进行培训,适当时可请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给予培训指导,有机会还可以走出去到发达地区学习别人的先进管理办法。通过辅导和培训,使我们的业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得到加强,使我们的信贷档案管理工作真正地健全完善。

 

(作者单位:永顺联社)

分享到: